普通地质学
¥
15
3.3折
¥
45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舒良树 编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
版次3
装帧平装
货号15-1-1
上书时间2024-04-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舒良树 编
-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9
-
版次
3
-
ISBN
9787116064911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2页
-
字数
5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南京大学地质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 【内容简介】
-
《普通地质学(第三版 彩色版)》在《普通地质学》(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基本框架仍保留原教材的体系;同时,将近年来地球科学各领域所取得的新理论、新进展与新发现增补到相关章节中。教材由20章组成,从地质学研究的微观对象元素到显观对象矿物和三大类岩石再到行星地质,从内动力学到外动力学再到全球构造,从若干重要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到环境地质学等,彼此既各具特色,又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 【作者简介】
-
舒良树,男,1951年10月,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冰溪镇北门山人(原住解放东路79号),中共党员。父亲靠拉大板车为业,母亲文盲无业,家境贫寒。弟妹5人,排行老大。1958年入小学,1964年6月毕业,同年秋升入初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的初中学习时间也就在动乱中泡光。贫穷的家庭,迫使他较早地步入社会。少年时期,他就挑过河沙,挖过土方,做过小工,受过三年饥荒饿腹之苦。
1968年2月,舒良树参军服役。由于兵种的技术要求,他接受了部队文化课特别是物理、数学知识的再教育。出于浓厚的兴趣,加上勤奋好学,他把握住这一学习机遇,提高了文化水平,数学考试和心算测验,获师培训队的第一名,随后担任了全师测量培训队教员3个月。1971年3月退伍,分配到江西地矿局赣东北地质大队当测量员。长年野外作业虽然单调和辛苦,但更令他难受的是知识的带来工作上的诸多不便,甚至旁人的冷言冷语。他默认了这个事实。但在心灵深处,他开始向命运挑战,萌发了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的信念。他常记两句话:“哀莫大于心死”、“有志者事竟成”。他觉得,只要尽了全力,持之以恒,哪怕一事无成,心中也坦然。那一年,他20岁。
怀着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他日复一日、一点一滴地自学高中课程和一些专业书籍包括高等数学。他曾为求解一道高等数学题,专门跑20里山路去向一位大学生请教。白天上山干活,晚上关在山村小屋的煤油灯下自学数理化和文学,乐在其中。深山老林的地质队生活,磨炼了他的体格、心理和意志,他不仅在后来当上了矿区测量组长,而且在品德和修养上得到了干群的好评。四年中,他为自己保留下二十多本厚厚的数理化和文学自学笔记和解题练习。至今,他忘不掉那里峥嵘岁月,也忘不了当年分队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家乡街道主任对他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1975年9月,他被组织和群众推荐上大学,进入南京大学地科系学习。1978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地矿局工作。1980年在江西区调地质大队经全省文化统一考试,成绩优秀,从技术员升助理工程师,先后担任地质组长,小队长职务;他主笔的地质报告曾获地矿部地勘成果三等奖。1985年9月考取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1987年9月提前毕业,考上博士研究生。1989年2月,公费留学,进入法国奥尔良大学攻博学习。1991年3月获构造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赣北板块构造与碰撞运动学研究》。1996年3月至12月,舒良树获法国教育部基金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身分到法国CNRS1366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4月,他又得到法国科研中心资助,应URM5630实验室主任邀请,再赴法国进行6个月学术交流与研究。
舒良树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副教授、构造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先后承担了13项科研任务。近6年来主持项目6项,累计经费88万元(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计委、地矿部、华东石油局等项目),提交研究报告5部,由他执笔的计55万字。他还担任了本科生、研究生3门课的教学任务,独自指导硕士生3 人,协助指导博士生3人。近年先后出席国际学术会议4次,并在会上宣读论文。1992年迄今,他是南京大学中法合作项目负责人之一,该项目已连续合作5年。他于1993年和1995年分别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由于他在地质科学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已为世界同行所关注,被美国AAAS(美国科学进展协会)接纳为会员。
舒良树博士已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46篇,国际会议论文摘要12篇,国内会议论文摘要多篇。
- 【目录】
-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地质学的任务
第三节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 地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一、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特点
三、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我国地学研究的若干地域优势
一、青藏高原
二、西北黄土高原
三、大别一秦岭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
四、云南澄江动物群
五、辽西热河动物群
六、陆相生油盆地
七、滇黔桂喀斯特地貌
八、华南花岗岩
第二章 矿物
第一节 矿物的概念
一、矿物的定义
二、晶体、非晶质体与准晶体
第二节 矿物手标本的鉴定特征
一、矿物的形态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常见矿物
一、矿物的分类
二、常见矿物
第四节 矿物的用途
一、工业矿物原料
二、矿物材料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一、岩浆的概念
一、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
三、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
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
五、典型火山喷发实例
六、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
七、世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一、侵入作用概述
二、侵入岩的产状
三、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一、火成岩的结构
二、火成岩的构造
第四节 火成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
一、火成岩分类
二、熔岩、深成侵入岩与浅成岩的主要辨别标志
三、火成岩的野外识别
第五节 火成岩的成因
一、地球的内热
二、地热的成因
三、岩浆的形成
四、火成岩多样化的原因
第四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一节 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
一、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
二、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
三、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第二节 沉积岩的特征
一、沉积物的来源
二、沉积岩中的矿物
三、沉积岩的结构
四、沉积构造
第三节 常见的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类型
二、常见陆源和内源沉积岩及其特征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第一节 变质作用概述
一、变质作用概念
_二、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第二节 变质作用中原岩的变化
一、物质成分的变化
二、变质岩中的矿物
三、变质岩的结构
四、变质岩的构造
第三节 变质作用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一、接触变质作用
二、区域变质作用
三、混合岩化作用
四、动力变质作用
第四节 岩石的演变
第六章 地质年代
第一节 相对年代的确定
一、地层层序律
二、生物层序律
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第二节 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第三节 地质年代表
一、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二、地质年代名称的来源与含义
三、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
第四节 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
一、生物大爆发
二、生物大灭绝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概念
一、地震概况
二、地震类型
三、地震序列
四、国内外强烈地震的实例
第二节 地震波与地震仪
一、地震波
二、地震仪
第三节 地震的强度
一、地震的震级
二、地震的烈度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一、全球地震带分布
二、我国地震带分布
第五节 地震预报与预防
一、地震预报
二、地震预防
第六节 地球的内部构造
一、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
二、初步的地球参考模型(PREM)
三、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
四、均衡原理
第八章 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构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一、水平运动
二、垂直运动
三、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第二节 节岩石的变形与地质构造
一、岩石的空间位置
二、褶皱
三、断裂
四、节理
五、断层相关褶皱
第三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一、整合接触
二、假整合接触
三、不整合接触
四、侵入接触
五、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第四节 构造期与构造事件
一、太古宙构造期
二、元古宙构造期
三、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纪构造期
四、晚古生代构造期
五、早中生代构造期
六、燕山构造期
七、喜马拉雅构造期
第九章 板块构造
第一节 大陆漂移
第二节 海底扩张
一、海底地质考察
二、海底扩张的论证
三、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四、海底扩张说催生的新成果
第三节 板块构造
一、板块边界类型——板块划分的依据
二、全球板块的划分
三、两种大陆边缘
四、海洋的开闭旋回(威尔逊旋回)
五、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六、地体的概念
七、板块构造理论的最新进展——大陆动力学
第十章 风化作用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一、物理风化
二、化学风化
三、生物风化
第二节 制约岩石风化性质与特征的因素
一、气候
二、地形
三、岩石的特征
第三节 风化作用的产物
一、风化产物的类型
二、残积物
三、风化壳
四、土壤
五、风化地貌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河流概述
一、地表水流
二、河谷的横剖面
三、河流的纵剖面
四、流域盆地
五、影响河流侵蚀与沉积的因素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一、侵蚀的方式
二、侵蚀的方向
第三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一、流水质点的运动方式
二、物质搬运的方式
三、河流的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第四节 河流的沉积作用
一、沉积发生的原因
二、冲积物
三、冲积物的地貌类型
第五节 河流的均夷化与去均夷化
一、深切河曲
二、河流阶地
三、阶地类型
第六节 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第七节 准平原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一、冰川的形成
二、冰川的运动
第二节 冰川的类型
一、大陆冰川
二、山岳冰川
第三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川的剥蚀作用
二、冰蚀地貌
第四节 冰川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一、冰川的搬运作用
二、冰川的沉积作用与冰碛物
三、冰碛地貌
第五节 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一、冰水扇
二、纹泥
三、蛇形丘
第六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一、冰川作用
二、冰川作用的影响
三、冰川作用的原因
第十三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下水概述
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三、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第二节 地F水的类型
一、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划分
二、根据含水层空隙性质的划分
第三节 地下热水
第四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及喀斯特
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第五节 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第十四章 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海洋概况
一、海与洋
二、海水的化学成分
三、海水的物理性质
四、海水中的生物
第二节 海水的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一、波浪及其地质作用
二、潮汐及其地质作用
三、洋流及其地质作用
四、浊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三节 海底沉积物
一、海底沉积物的来源
二、滨海沉积
三、浅海沉积
四、半深海沉积
五、深海沉积
第四节 海水的进退
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湖泊概述
一、湖泊概况
二、湖水的来源、排泄及其化学成分
三、湖泊的成因类型
四、我国湖泊分布的特点
第二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
一、湖水运动的特征
二、湖泊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三、湖泊的沉积作用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一、沼泽的概念及其成因
二、沼泽的沉积作用
第十六章 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荒漠概述
一、荒漠的形成条件
二、荒漠中的某些特征性现象
三、荒漠化
第二节 风的地质作用
一、风的剥蚀作用
二、风的搬运作用
三、风的沉积作用
第三节 黄土
一、黄土的一般特征
二、黄土的物质成分
三、黄土的分布
四、黄土的成因
第十七章 块体运动
第一节 影响块体运动的主要因素
一、重力作用
二、水的作用
三、其他因素作用
第二节 块体运动的类型
一、崩塌
二、滑坡
三、泥石流
第三节 相关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第十八章 行星地质概述
第一节 太阳系及其起源
一、太阳系
二、撞击作用
三、太阳系起源
第二节 类地行星
一、水星
二、金星
三、月球
四、火星
五、类地行星的比较
第三节 类木行星及其卫星
一、木星及其卫星
二、土星及其卫星
第十九章 地球形成与生物演化
第一节 地球的天文时期
一、地球层圈构造的形成
二、陨星的撞击及其频繁的火山爆发
三、热流值的迅速衰减
四、原始地壳的组分与最初的地壳运动
五、原始大气与次生大气
六、原始水圈的出现
第二节 太古宙一元古宙时期
一、大气圈
二、水圈
三、生命的起源及演化
四、陆核和地盾的形成
第三节 显生宙时期
第二十章 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
第一节 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
一、环境与地质环境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城市兴衰与地质环境
一、城市兴衰的地质因素
二、城市规划的地质因素
三、城市建设的地质因素
第三节 人体健康与地质环境
一、人体的元素组成
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三、地方病的环境地质致因
四、地质药物
第四节 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一、城市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二、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地质环境
第五节 人为地质作用
一、地面沉降
二、咸水入侵
三、地下水污染
四、海平面上升
五、土地沙漠化
六、土壤盐碱化
七、水土流失
八、诱发地震
九、矿产资源枯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