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董其昌自书诗 卷。纸本大小29.24*150厘米。宣纸复制品

135 九五品

库存10件

天津北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年代不详

材质宣纸

尺寸1 × 1 cm

上书时间2023-05-09

  • 最新上架
沈周崇山修竹。纸本大小31*146厘米。成化六年,沈周四十四歲,是年劉珏以此畫題贈其弟劉竑,故當是沈四十四歲以前之作。辛酉再題,沈已七十五矣。吳寬、劉珏,俱負盛夕名。又一題為文林,乃文徵明之父。一時名士,俱留手澤,是此幅之足珍者又不僅以畫也。
沈周崇山修竹。纸本大小31*146厘米。成化六年,沈周四十四歲,是年劉珏以此畫題贈其弟劉竑,故當是沈四十四歲以前之作。辛酉再題,沈已七十五矣。吳寬、劉珏,俱負盛夕名。又一題為文林,乃文徵明之父。一時名士,俱留手澤,是此幅之足珍者又不僅以畫也。 ¥115.00
米友仁溪山烟雨。纸本大小36.9*75厘米。
米友仁溪山烟雨。纸本大小36.9*75厘米。 ¥80.00
杨维桢岁寒图 。纸本大小38*112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
杨维桢岁寒图 。纸本大小38*112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 ¥110.00
杨维桢书宋词页。纸本大小33.34*35.88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
杨维桢书宋词页。纸本大小33.34*35.88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 ¥50.00
董其昌仿倪瓒笔意。纸本大小53*146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
董其昌仿倪瓒笔意。纸本大小53*146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 ¥175.00
2425汉故小黄门谯敏碑墨拓。纸本大小83.2*189.96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
2425汉故小黄门谯敏碑墨拓。纸本大小83.2*189.96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 ¥420.00
大唐西域记 第二卷。纸本大小26.41*1030厘米。
大唐西域记 第二卷。纸本大小26.41*1030厘米。 ¥780.00
小野道风圆珍赠法印大和尚位并智证大师谥号勅书。纸本大小31.91*182.81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三笔”的作品以丰富的笔致、重笔和淡墨的变化著称,展现了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形成了独特的书风,而“三迹”的作品则以笔法独特、风格鲜明而著称。他们被后人并称为“三笔三迹”,对日本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野道风圆珍赠法印大和尚位并智证大师谥号勅书。纸本大小31.91*182.81厘米。宣纸艺术微喷复制。“三笔”的作品以丰富的笔致、重笔和淡墨的变化著称,展现了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形成了独特的书风,而“三迹”的作品则以笔法独特、风格鲜明而著称。他们被后人并称为“三笔三迹”,对日本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0.00
藤原行成白氏诗卷。纸本大小28.56*300.74厘米。 本诗卷以淡茶色、紫红色等共九张染色纸连接而成,以带草书笔法的行书书体挥写《白氏文集》卷六十五中的八篇诗歌,呈现出纯熟精湛、格调高妙的书风,是藤原行成四十七岁时的作品。卷末有藤原行成之宽仁二年(西元1018年)跋,以及保延六年(西元1140年)世尊寺家第五代家主藤原定信叙述购得此卷始末之跋文
藤原行成白氏诗卷。纸本大小28.56*300.74厘米。 本诗卷以淡茶色、紫红色等共九张染色纸连接而成,以带草书笔法的行书书体挥写《白氏文集》卷六十五中的八篇诗歌,呈现出纯熟精湛、格调高妙的书风,是藤原行成四十七岁时的作品。卷末有藤原行成之宽仁二年(西元1018年)跋,以及保延六年(西元1140年)世尊寺家第五代家主藤原定信叙述购得此卷始末之跋文 ¥24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宣纸未装裱
商品描述
創作時間 明思宗崇禎七年(1634)

釋文 達觀禪師初至雲間。余時為諸王。與會於積慶方丈。越三日。觀師過訪。稽首請余為思大禪師大乘止觀序。曰。王廷尉妙於文章。陸宗伯深於禪理。合之雙美。離之兩傷。道人於子有厚望耳。余自此始沈酣內典。參究宗乘。復得密藏激揚。稍有所契。後觀師留長安。余以書招之曰。馬上君子無佛性。不如雲水東南。接引初機利根。紹隆大法。自是不復相聞。癸卯冬。大獄及觀師。搜其書。此書不知何在。余謂此足以報觀師矣。昔人以三轉語報法乳恩有以也。(第二則)天地有日月之動盪。故清寧不毀。人身之升降闔闢皆在兩目。故陰符經曰。機在目。黃庭曰。出日入月呼吸存。左目日。右目月。闢為乾。闔為坤。一闔一闢謂之道。(第三則)余始參竹篦子。話久未有契。一日於舟中臥。念香嚴擊竹因緣。以手敲舟中張布帆竹。瞥然有省。自此不疑。從上老和尚舌頭。千經萬論觸眼穿透。是乙酉年五月。舟過武塘時也。其年秋。自金陵歸。忽現一念。三世境界。意識不行。凡兩日半而復。乃知大學所云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正是悟境。不可作迷解也。(第四則)聖人傳藥不傳火。由來火候少人知。參得左日右月之機。可以採藥矣。然非身如槁木。心如死灰者。不免當面蹉過。噫。微矣。三十年前。身嘗驗之。甲戌(西元一六三四年)子月朔日。董其昌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宣纸未装裱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