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 舒晓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 舒晓鸣

6.75 八五品

库存9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大丰 舒晓鸣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ISBN9787504327840

出版时间2007-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07-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226页

上书时间2015-08-0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电影史

原价:18.00元

作者:钟大丰,舒晓鸣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ISBN:9787504327840

字数:188000

页码:2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标识:

编辑推荐

暂无

内容提要

《中国电影史》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向学习电影创作的学生们介绍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等,以求有助于了解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线索和优秀传统。为适应教学的需要,我们以教学中现有的影征资料为基础,着重从艺术发展的角度介绍中国电影的历史。我们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同学们在将来的创作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民族电影传统中有益的经验,推动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
电影是一门最年轻的艺术。19世纪末,当世界文艺从古典时期迈向现代的时候,电影刚刚诞生。在中国,当“五四”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兴起的时候,中国电影才开始故事片创作,无论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还没有摆脱原始状态。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正努力追赶着现代文艺的步代,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这使我们无法直接套用传统的历史和文学史的分期方法来叙述电影的历史,而只能尝试寻找更能反映中国电影发展道路的方法进行叙述。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第一节最初的尝试
第二节“影戏”——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
第三节新文人的旧电影
第二章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
第一节时代变革带来了电影的变革
第二节现实主义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
第三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第四节在学习中探索
第五节探索有声电影的艺术规律
第三章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
第一节从延亘到重新高涨
第二节“影戏”电影统治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文华”与非主流电影的艺术探索绪论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第一节最初的尝试
第二节“影戏”——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
第三节新文人的旧电影
第二章30年代电影(1932年-1937年)
第一节时代变革带来了电影的变革
第二节现实主义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
第三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第四节在学习中探索
第五节探索有声电影的艺术规律
第三章战时与战后(1937年-1949年)
第一节从延亘到重新高涨
第二节“影戏”电影统治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文华”与非主流电影的艺术探索
第四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年-1966年)
第一节“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十七年”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十七年”中国电影的主导样式及其它
第四节“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小结
第五章“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1966年-1976年)
第一节“纪要”的发表及江青对中国电影的全盘否定
第二节“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及样板戏电影的摄制“经验”
第三节故事片的创作情况
第六章“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年-1989年)
第一节“恢复时期”的电影创作情况(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第二节第一次创新浪潮(1979年-1980年)
第三节老导演的新成就
第四节中年导演的成熟
第五节青年导演的崛起
第六节多元化的探索
结束语
主要参考影片
主要参考阅读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