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长城
  • 钢铁长城
  • 钢铁长城
  • 钢铁长城
  • 钢铁长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钢铁长城

320 九品

仅1件

辽宁大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解放军画报社

出版社战士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2-01

版次1

印刷时间1982-01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纸张铜版纸

上书时间2022-05-1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缺一页
商品描述
背景:
     1981年9月,解放军北京部队和空军部队在我国华北某地举行了一次现代条件下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有285架飞机,1300坦克、1500门火炮、10万名官兵参加,是建国后我国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后举行了1959年以后的首次大阅兵,军委主席邓小平乘红旗车检阅了陆海空53个方队,首次启用了“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阅兵口号,阅兵方队受阅中首次出现三段式劈枪行进动作,由空降兵15军数百人组成的方队受到了邓小平的称赞。这次阅兵,也可以说是被无数国人称为史上最强的1984年国庆大阅兵的前奏。9月19日,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了演习部队,胡耀邦、李先念、华国锋等中央领导观看了演习并检阅了演习部队。这次演习,检验了部队建设成果,体现了现代战争特点,探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兵种协调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军政素质和实战水平。
这本画册就是这次演习和中央领导检阅部队的真实记录。
画册内容主题:
一、主题突出,内容丰富。
       正文前安排了陆海空三幅大图,突出表现了人民军队是一支威武之师,是国家的钢铁长城。
正文内容围绕三大主题主题展开。
一是中央领导重视。
       9-13页,前言概况性地说明了这次演习的目的意义及人民军队建设的期望。接着5幅图片,记录了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次演习的重视和期望。其中10-11页,是9月24日在北京接见胜利完成军事演习任务的军队领导干部、参观演习的中央和各地党政军领导干部。接见后,有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大会。
二是演习体现了人民战争威力无群。
        14-15页,一幅黑白图,对这次合成作战演练,进行概括总结。16-17页,时任中央主席胡耀邦、军委主席邓小平等在现场观看军事演习。接着,按照“陆军部队英勇善战”(18-49)“空军部队密切协同”(50-65)“专业分队大显身手”(66-87)“政治工作生动活泼”(88-95)“后勤保障周到及时”(86-109)“各级领导深入现场”(110-119)六个主题内容,对这次演习进行了真实的记录。
三是接受检阅,鼓士气、壮军威、扬国威。
116-120页,是军委主席邓小平和中央领导检阅部队的场景。122-152页,展示了参加受阅部队威武的阵容、钢铁般的行列。

二、图片生动、现场感强烈。
       一是真实地记录了演习、阅兵场景。
演习、阅兵都是动态的,这些图片大都是瞬间拍摄,具有很强的现场感,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演习场上浓厚的战斗氛围,能够感受到阅兵过程中人民军队的威武、霸气和整齐划一。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张图片是1-6页陆海空三军方队的三张图片。画册中选取的这部分照片,既有全景式的宏大演习阅兵场面,也有个人镜头的特写,有种让人看后有意未尽、恋恋不舍的感觉。如,26-27页的“炮群实施火力突击”;50-51页的“空军支援地面部队”;64-65页“机降”;78-79页的“火箭布雷”;114-115页的“围歼蓝军”等图片,场面宏大、气势磅礴。阅兵部分,就方队而言,127页的步兵方队图片,让我想到的是钢铁洪流、130-131页的海军方队图片让我想到的勇往无前、132-133页的空降兵方队图片让我想到的是军人的威武霸气。这三张的图片,代表和展示了陆海空三军方队的形象,我注意到的一个细节,方队都是持枪行进,从录像上看,这是三段式劈枪行进中的一个瞬间镜头。也正是这次阅兵后,在后来的历次大阅兵中,这种三段式的劈枪动作成为方队最具有震撼力的动作。
        二是展示了我军的武器装备。
       八十年代初,我军的武器装备并不先进,仍然以常规武器居多。这次演习和阅兵中所看到的武器装备,正是部队所列装的。我也注意到,这次演习有的武器装备第一次得以在演习和阅兵中出现,也在三年后的国庆大阅兵中首次公开向全世界亮相,这就是当时还被处于半保密状态的空军地空导弹部队,而这次演习阅兵中,所出动的是赫赫有名的被国防部上世纪六十年代授予“英雄营”的地空导弹部队。在这本画册中文字没有提及,但画册150-151页的大幅压轴照片,所展示的正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所列装的地空导弹。我个人觉得,把这张反映地空导弹部队装备的图片,作为压轴图片放在画册的最后一页,图说是“在现代、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中奋勇前进”,既是口号,更是一种决心。

三、军旅摄影名家云集、摄影作品含金量高。
        画册所选的图片,都是出自军旅摄影记者和部队新闻工作人员之手,这些拍摄者中,很多是军事摄影名家和部队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们有的是新华社军事摄影高级记者,有的军事摄影的主编,有的是解放军画报和解放军报的专职摄影记者,对爱好军事摄影作品的同志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作为普通的读者,我们看到过不少重大军事活动比如国庆阅兵、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的图片,多数出自这些军事摄影家之手。另,画册所选的照片,特别是演习和阅兵中的照片,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很少人能够亲临这样的重大军事活动,但就一张照片而言,其所反映和表达的主题思想、摄影中采用的技术技巧等是可以触类旁通的。比如,画册选登的前三张图片,特别是第1-2页陆军受阅方队的大幅照片,整幅照片没有前景,但照片中的四个元素让人一眼就记住了,草绿色“三点红”(1枚帽徽、2个领章)军装,代表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部队,而不是其它的哪个军队;步枪、钢盔、白手套,体现的军队的战斗力、钢铁般的意志和严整的军容;横平竖直的行进队列,表现了军队的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和一往无前;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个军人脸上呈现出的那种刚毅、严肃、果敢、英俊、威武的神态,所表达的是年轻一代军人对国家、对人民、对军队的一种特有情怀。再比如,50-51页“空军支援地面部队”,是一幅全景式的照片,前景的两辆坦克,中景的轰炸目标,远景天空的两架战机,把“空军支援地面部队”主题表达的十分准确和完整。这样的图片在这本画册中还有很多。还有几张军人特写的近景图片,如35页的“预备--放”、40页的“待机歼敌”、133页的“空降兵方队”等,把这些军人参加演习阅兵的瞬间举止表情定格下来,所表达的主题、所采用的技巧(构图用光),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缺一页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