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 受众分析
正版。现货。实物拍照,内页少量笔记。
¥
27
6.8折
¥
39.8
九品
库存10件
作者麦奎尔 著;刘燕南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8-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二手书,内页有笔记字迹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麦奎尔 著;刘燕南 译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3
-
版次
1
-
ISBN
9787300071589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1页
-
字数
2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一本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理论专著,也是迄今为止西方传播研究界最全面地总结和探讨受众问题的一本著作。全书对受众这一概念及其演变历史进行了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各种受众理论和受众研究的主要传统、方法和结果。作者分析了受众研究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异同,从受众和媒体两个角度对传受关系进行了探讨,不矫枉过正,也不偏执一端。
本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资料丰富、论说简明,对于大众传播和媒体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来说具有比较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 【作者简介】
-
丹尼斯·麦奎尔(DenisMcQuail),著名传播学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终身教授,“欧洲传媒研究小组”成员,《欧洲传播学杂志》三位创始人之一。麦奎尔曾经就读于牛津大学,获得历史学学位,后在利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担任教授或客座教授,在阿姆斯特丹大学任教长达二十多年。
丹尼斯·麦奎尔在传播学领域有着漫长而辉煌的研究经历。从1968年至今,麦奎尔出版了十几本著作,广泛涉及传播研究的诸多领域。主要著作有:《迈向大众传播社会学》(TowardsaSociologyofMassCommunications,1971)、《传播学》(Communication,1975)、《大众传播研究模式论》(CommunicationModelsfortheStudyofMassCommunications,1982)、《大众传播理论》(MassCommunicationTheory,1983)、《媒介行为》(MediaPerformance,1992)、《受众分析》(AudienceAnalysis,1997)、《媒介政策》(MediaPolicy,1998)。
- 【目录】
-
前言
第1章一个概念的历史
受众问题
受众的历史
作为大众的受众
重新发现作为群体的受众
作为市场的受众
新媒介与受众的未来
结语
第2章大众传播理论与研究中的受众
批判的视角
受众研究的目的
其他研究传统
提出议题
结语
第3章受众类型
受众的二重性
作为群体或公众的受众
作为受众的满足群组
媒介受众
由传播渠道和内容界定的受众
大众受众的消解:新类型出现
受-传关系的多种模式
结语
第4章媒介到达问题
了解“客观”受众的必要性
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到达概念
关于媒介到达和媒介影响的一般看法
重叠受众:不同的功能、地点和时间
不同的媒介使用
受众构成
受众的多样性:外在与内在形式
关于受众视听率:定量与定性
主动性和选择性
跨国受众
结语
第5章受众的形成与保持原理
媒介使用之“为什么”
受众形成之结构说
功能主义模式:使用与满足研究
受众选择的“实用主义”模型
品味、偏好和兴趣
受众流
结语
第6章受众实践:媒介的社会使用
媒介使用与日常生活
一个令人误解的媒介使用模式
媒介使用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
亚文化与受众
生活方式
种族与媒介使用
性别化的受众
社交与媒介的社会使用
受众接受与意义协商
社会病态与媒介使用
媒介使用的规范框架
内容规范
结语
第7章传播者-受众关系
弥合差距
传播者眼中的受众
来自受众的观点
对受众负责的方式
结语
第8章变动中的受众
受众的终结?
技术作为变化之源
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对受众的冲击
受众更有力?
媒介更无力?
受众的“逃逸”
分化:多样性和局限性
国际化
结语
第9章受众概念的未来
新的挑战
新媒介有新受众?
受众继续存在
若干概念问题
受众类型与术语: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二手书,内页有笔记字迹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