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善邦
出版社中国地震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1-05
版次1
印刷时间1981-05
印次1
印数6千册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12页
字数515千字
定价2.5元
货号312
上书时间2015-07-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品
-
封底有修补,内页无勾划笔迹,详见图
- 商品描述
-
李善邦(1902年10月2日—1980年4月29日),出生于广东兴宁,地震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主任。
1930年在北平西郊创建中国第一个地震台——鹫峰地震台,成为当时世界第一流的地震台。1943年在重庆北碚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近代地震仪——霓式I型水平向地震仪,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设计制造了51式多种型号的地震仪,并领导建成中国第一批全国地震基本台站,负责提供国家基本建设地震烈变数据,同时编制中国第一幅《全国地震区域划分图》,主编了第一部《中国大地震目录》,为中国地震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地震研究工作培养了大批人才。
李善邦是中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最早的地震地球物理学家之一。
解放后,中国科学院成立国家地震工作委员会,李四光、竺可桢分别担任正、副主任,李善邦担任地震组组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李善邦的主持下,编纂出版了《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中国地震活动区划分图》和《中国地震目录》。1963年,科普出版社约他写一本关于中国地震的科普读物。正当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准备动笔时,“文革”爆发,他被横加许多罪名。1969年,他从“牛棚”出来后,资料多已散失。他决心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抱病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写作,一直坚持了三年。1979年7月,一部50万字的巨著《中国地震》诞生了。为了这部书,李善邦何止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他以从事地震研究工作50年的实际经验为基础,全面论述了中国地震的历史、成因和预测预报等研究成果,被地震学界同行誉为“纵横古今、驰骋中外、深入浅出、内容渊博”,摘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关于地震预报,他认为,大地震前若没有前震,会给地震预报带来很大困难,而这类地震还很多,所以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即使是没有前震的地震,到了临震前极短的一段时间内,也可能发生较大的塑性形变,影响地下水,出现前兆现象。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预报获得成功,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的成功强震预报”。
李善邦于1930年创建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建立和管理的北京鹫峰地震台。并在数十年的地震学研究中,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近代地震仪,完成了中国第一幅《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主编了中国第一部《中国地震目录》,还在晚年抱病撰写成50万字的巨著《中国地震》。他被誉为“近代张衡”的中国地震学开创者
— 没有更多了 —
封底有修补,内页无勾划笔迹,详见图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