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 世界遗产巡礼: 遗失的城市、 自然的奇迹、 艺术的殿堂
与读者一起踏上探索之旅中重要的100处考古遗址,地点遍布五大洲。图、文丰富精美,并附有可检索的地图和一副古代文明发张的全景图
¥
600
9.1折
¥
660
全新
仅1件
作者接力出版社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ISBN9787544830225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60元
上书时间2021-07-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 未开封
- 商品描述
-
《艺术的殿堂》
《艺术的殿堂》以图文结合形式,介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遴选为具有历史和考古价值的100个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点遍布世界各地。用文字和摄影,来诉说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勾勒人类活动的印记。每个遗产地都具有独特文化价值,《艺术的殿堂》试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具有整体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样本;文字简洁生动,图片质量上乘,在给读者带来阅读享受的同时,更希望能唤起人们保护共同的人类遗产的意识。
《遗失的城市》
这100例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遗址,从欧洲的古罗马、奥林匹亚到非洲的萨布拉塔、阿卡库斯,从亚洲的波斯波利、阿旃陀到美洲的特奥蒂瓦坎、卡皮瓦拉,以及大洋洲上的卡卡杜国家公园,几乎覆盖了除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六大洲。《遗失的城市》展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下的100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意义的古代文明遗址,讲述了人类历史及从人类诞生之初到近代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那些创造了杰出的艺术和文化遗产的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自然的奇迹》
《自然的奇迹》提供了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价值不可估量的遗产的一个典型剖面。为了涵括大量且不同种类的遗产,本系列分成三册,分别描绘、介绍了艺术和考古学宝藏、具有自然价值的遗址,以及远古文化文明的遗址。虽然《公约》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特征的区分进行了明确定义,但一些遗址却是因为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价值而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单的,因为这些遗产在自然和文化两方面都对人类有着重要意义。名单中,这种双重价值的遗产共有28处。
目录
《艺术的殿堂》
序言
导言
欧洲
亚洲
非洲
美洲
遗产地列表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索引
图片来源
《遗失的城市》
序言
导言
欧洲
非洲
亚洲
美洲
大洋洲
遗产地列表
索引
图片来源
《自然的奇迹》
序言
导言
欧洲
非洲
亚洲
美洲
大洋洲
遗产地列表
索引
图片来源
精彩书摘
欧洲
即使以严格的地理标准来划分陆地边界,欧洲依然拥有书目众多的世界遗产。出于历史连贯性的考虑,地中海地区的许多中心,从摩洛哥到突尼斯,从中东到土耳其,也应包括在内,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罗马帝国向东、向扩张的结果。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以突出的、的纪念性的建筑为特征,例如雅典卫城以及古罗马历史中心;其他的典范还有特尔斐(Delphi)、奥林匹亚、提洛(Deelos)、阿哥里真托(Agrigento)、庞贝、赛哥维亚(Segovia)、梅里达(Merida)、阿尔勒(Arles)、和奥朗日(Orange)以及斯普利特(Split)。那里有戴克里先(Diocletian)建造的皇帝皇宫,以及哈德亮(Hadrian)为了把日耳曼人与野蛮人隔离,而在英格兰营建的巨大防御工程。在华丽的装饰风格中,大量圆柱、雕像、浮雕、辉煌的庙宇、豪华的别墅以及精致的镶嵌工艺,使得古希腊个古罗马艺术对旧大陆产生了任何其他文明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影响,并且主宰了公元前各1000多年的历史
然而就算不经意的一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中,也还是能发现由那些敢于挑战雅典和罗马霸权的民族所兴建的遗址,例如:卡赞勒克(Kazanlak)与赛韦什塔利(Sveshtari)的色雷斯人(Thracian)墓地、罗马尼亚的大夏族(Dacian)堡垒、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的地中海岛屿中几乎完全独立发展的诸多古代文明,已经早在青铜时代就由撒丁人(Sardinian)建立的独特的防御性圆锥形石建筑(nuraghi)等等。
在向前追溯,欧洲考古学遗产也变得比预想中更加复杂多样,瑞典塔努姆(Tanum)岩画和挪威的阿尔塔(Alta)确定了青铜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文明,尔丹麦耶灵(Jelling)的覆盖古代北欧文字的岩石题碑,则表明了北欧异教徒的文化习俗。比利时的斯皮耶纳(Spiennes)矿井,代表新石器时代早矿物提取技术,而博因峡谷(Boyne Valley)和巨石阵(Stonehenge)则标志巨石建筑时代的伟大成就。
时间再向前推进到人类的原始起源时代,欧洲仍然不乏奇迹。阿塔皮尔卡(Atapuerca)的化石床保留了距今约100万年的原始人类的遗骸,虽然近它失去了欧洲大陆早的人类居住遗址的桂冠,但是在《世界遗产目录》中依然是重构人类迁徙历史的重要基础。此外,描绘早起现代人生活的欧洲岩画艺术,是地球上无可匹敌的财富。这些岩画包括意大利的梵尔卡莫妮卡(Valcamonica)以及葡萄牙的科阿河谷(Coa Valley)等地的岩画刻石。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和法国的拉斯科古代绘画岩洞,则均堪享有“史前时期的罗马教堂”的美誉。
……
《艺术的殿堂》
奥尔内斯木板教堂
挪威50分硬币的其中一面刻着一条龙,在奥尔内斯木板教堂的北门口也可以看到这个神话重的动物。这座挪威古老的木制教堂坐落在松恩湾一个宽阔拐角的尽头,这个海湾长达204千米,也是世界上长的海湾。
奥尔内斯木板教堂的字面上的意思是“木棒的教堂”,这个名字来源于把木棒埋于地下,以辅助承重的建筑技术。据估计,在中世纪的挪威至少有800座类似的教堂,但18世纪时由于石制建筑的出现,这些教堂遂遭到损坏和摧毁。批这样的教堂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因为在潮湿的土地上木材很快就腐烂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12世纪时兴建一个木制底座,可将木棒固定在上面,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结实可靠。
这些木制教堂外观十分朴素简洁,因此也被成为“穷人的教堂”。奥尔内斯的这座教堂,与其他教堂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它的内部装饰充满了生命力,的运用了松树的暖色(现在已有几百年历史),并由此衍生出一种被称为奥尔内斯的新样式。它是挪威人宗教生活的直接的表现形式。融合了阿萨特鲁(Asatru)[主要崇拜欧丁神(Odin)]、托尔神(Thor)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所信奉的具有日耳曼来源的异教徒偶像]、中世纪基督教及路德教的特征。
10世纪时的海洋探险者把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其他欧洲人联系在一起,他们的许多军事受洗皈依基督教,并鼓励军队仿效他们。奥拉夫·特吕哥瓦松(Olav Trygvason)即是如此。他在991年入侵英国期间改信基督教,回国后成为东北部挪威的国王,致力于使他的国民转变信仰。而她的继任者奥拉夫·哈拉尔德松(Olav Haraldsson)则于1015年让挪威完成了信仰基督教的后转变。奥拉夫国王在1030年的战争中被杀害,仅一年后便被封为圣徒,并成为挪威的守护圣人,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以的奥尔内斯为代表的宗教建筑风格得到发展。1100年到1150年,在昔日一处礼拜地原址上,用松木粗糙的兴建了这座教堂。它有三个中殿,由16根缀有精致柱顶图案装饰的柱子支撑着。唱诗班里的大主教宝座、铁质烛台以及耶稣、圣母、圣约翰的雕像,都可以追溯到12世纪和13世纪,并且明显来自于基督教赋予的灵感。长凳是宗教改革运动(1537年波及挪威)时添加的,圣坛和讲道坛建于17世纪末,这些都是同一个宗教灵感的结果。
从另一个方面来书,在地板下发现刻有北欧文字和碑铭和门口的动物图形中,都可以看出基督教与异教的融合。有一种解释说,这些细腻精致的雕刻,描绘的是全神贯注进行争斗的狮子和蛇。另外,还有资料显示,它们是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传奇中的动物,即古冰岛散文集中描绘的龙。还有基督教传统形象表征的葡萄藤的枝丫,缠绕着这些奇异的狮头蛇身生物。在艺术家的思想中,以及挪威人民祖先的真是信仰战胜虚伪信仰。
《遗失的城市》
塔努姆岩画
塔姆姆岩画(Tanum)是瑞典南部胡斯省大的自治市,12000多位居民大多居住在北海沿岸的小渔村里。塔姆姆位于一处未遭破坏的自然区域内,那里有着极其富饶的海产资源,几乎是所有 居民的生计所以。海岸线上布满光滑的岩石和伸展入海的广阔绿地,而内陆地区主要是静态农作物和一系列狭窄的山谷。这些山谷的交会处所形成的牧场,则是距今4000年的人类早的居住地。
目前在这一地区,人们至少发现了350处岩画,共约1500种题材。这些岩画的年代在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500年,分布在在49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尤其特别的是,考古学家在塔努姆发现的这个丰富的史前绘画收藏,可以分成13类主题,包括象形动物形象、人神同体形象、树木、足印和手印、古老的船只,甚至还有类似雪橇的图案。它们都以同样的绘画技巧表现出来:先用锐利的工具刻出轮廓,然后再裂纹里填出红色颜料。
在塔努姆这些作品中,重要的作品包括:一个神同神的形象牵引俩只公牛的拉犁图、人蛇对抗图、俩个全副武装的人象格斗图,还有一船九人图,船上的似乎还在打着手势。有一块岩石画满了不同的图案,如海上生活的场景、手印旁的耕作场景,以及人神同体的形象等。这些都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表示当时早已达到了表现手法多样的重要阶段。总而言之,这些岩画提供了一个研究北欧时代先民生活的切入面。
现在塔努姆的岩画大都靠近海边,在海拔24-30米的高度上,而大海正是在几千年来对这一青铜时代艺术构成大威胁的因素。含盐的海水、恶劣的天气,当然还有机械马达的废气,正在迅速危及这些岩画,使它们面临在短时期内消失殆尽的厄运。瑞典和挪威的专家正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技术,来防止这些岩画遭到进一步毁坏,特别是方式能溶解这些脆弱不堪的矿物的硫磺的酸雨沉积物的形成,并且还要防止海藻,苔藓和地衣在这些岩石上滋生。
与此同时,专家对这一地区的研究也在进行中。近斯堪的纳维亚考古调查小组已经发现,布胡斯全部的村庄里都有炉龛和铺路,还有房址遗迹以及陶器碎片。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遗址的历史,1998年在维特里科(Vitlycke),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的世界遗产遗址的中心地区,建立了一个艺术博物馆。在那里,人们展开活跃的调查研究工作,还重建了一个青铜时代的村庄,用以展现当时人的日常生活......
《自然的奇迹》
肯尼亚山国家公园/原始森林
16、17世纪,基库尤人为了寻找富饶的石油,来到这个位于图尔卡纳湖以东、赤道以西的平原地带。他们在这里发现大片适于放牧的草场,还有一座巨人般的山。他们把这座山看作“光明之神”盖恩和他的的妻子玛姆比的家,因此,他们称他为凯恩·纳戈(意为“光明之山”)。后来,因为斯瓦希里人的误传,这座山变成肯尼亚山。再后来,整个国家也因此得名。
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亚山,高5200米,是310万年前至260万年前断断续续的火山爆发而形成的。人们估计它曾高达6500米,但是由于受到大气的侵蚀而慢慢变成现在的高度了。现在,火山锥约有96600米宽。在峰顶,留有很明显的犁沟和冰渍的痕迹,那里共有12个冰河和20个左右的冰川湖。雨季,冰河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山腰的森林使肯尼亚山成为东部非洲重要的水文保护保护区,同时,这里也是700万农民赖以生存的地方。保护区包括成立于1949年的715平方千米的肯尼亚山国家公园,和占地705平方千米的肯尼亚山原生森林。来自印度洋强劲的风,使得这里不同地区的降雨降雨量更明显不同(在北方,每年的降雨量大约800毫米,而在东南地区,年降雨量达2300毫米)。再加上从1600米到5200米的海拔高度,导致这里蕴含丰富多样的植被。在地势较低的地区,主要生长着罗汉松和刺柏这样的耐旱植物,而在比较湿润的地带,则随处可见柱子红树。在2500米和3000米之间,特别是东南地区的湿润地带,山坡上覆盖285平方千米的竹林。在3048米更高的地方,森林物种更加丰富,生长着很多本土的种类,如奥寇梯木、欧洲橄榄和苦苏树。这里的动物群主要生活在地势较低的地区和竹林中。而常见的哺乳动物则有非洲树岩狸、白尾猫鼬、大象、黑犀牛以及美洲豹。为了避免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美洲豹不得不攀登到更高的区域生活。由于联合国环境计划署进行的研究显示,在保护区内,有着大范围人类活动的迹象。生长与2500米高度的森林受到农业和动物养殖业的严重威胁。而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有迹象显示那里存在商业性的伐、木炭的生产,甚至大麻的种植。在上述行为曝光之后,内罗毕政府在1999年通过《森林法案》。而在此法案中,内罗毕政府授权肯尼亚野生动植物中心对肯尼亚山整个地区进行保护。将受保护的区域扩展到2124平方千米,而且,人们只限于伐那些低纬度山坡上生长的分本土物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