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城市营建
¥
20
5.0折
¥
40
七五品
仅1件
作者龙彬 编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19
上书时间2024-04-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五品
-
后面书皮的破损见实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龙彬 编
-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9020136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4页
-
字数
296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在回顾当代水城市研究状况,找出其研究缺环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开展对中国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的研究,其视角既有哲学的高度,也有文献学、考古学、文化学、形态学的广度,还有工程技术学的深度。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章,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研究的物质基础。
本章对历代记载山水城市的浩繁典章文献,以及遗存至今的古代山水城市代表,作出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以此建立起研究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的坚实特质基础。
第二章,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的形成发展研究。
本章首先将研究的视点投至中国古代文明的源起,以及城市的诞生之始,对形成中国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原始基因,作出逐本溯源的研究。其次就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文化名人的城建活动诸方面,分析古代山水城市管营建思想承传的文化背景,以及传统的山水文化对古代城市建设实施影响的运行机制。最后联系古代山水文的发展脉络,对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的发展阶段及其相应特征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的实践典例研究。
本章首先从分类方法入手,对古代山水城市进行类型学研究,进而在各种分类方法的交集上,结合古代山水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选取出古代都城和府州具城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实例,逐个分析其建城历史以及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特色。
第四章 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传统髓归纳。
本章根据基础文献钩沉与典型实践个案的分析,将我国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的传统精神髓归纳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融入自然的心态追追求、因地制宜的形态法则、相辅相成的技术措施五大方面。
本书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理清了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古人在山水城市营建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古为今用,对当代山水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 【目录】
-
前言
1 当代山水城市研究状况及选题的产生
2 古代山水城市研究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3 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研究的总框架
第一章中国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研究的物质基础
1.1 记载古代山水城市的文献图书目录扫描
1.1.1 正史类文献
1.1.1 政书类文献
1.3.1 编年类文献
1.4.1 杂史类文献
1.2 记载古代山水城市的重要地志文献举要
1.2.1 地理总志类举要
1.2.2 地方通志类举要
1.2.3 山川流记类举要
1.3 反映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的城市遗存
1.3.1 国家经历文化名城一览
1.3.2 部分级历史文化名城镇
第二章中国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
2.1 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形成的原始基因
2.1.1 自然条件客观制约
2.1.2 生存发展的主观追求
2.2 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承传文化背景
2.2.1 别具一格的中国山水文化
2.2.2 影响巨深的文化名人活动
2.3 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发展的四大阶段
2.3.1 自发阶段——“顺”
2.3.2 自觉阶段——“制”
2.3.3 勃兴阶段——“扬”
2.3.4 成熟阶段——“和”
第三章中国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实践的典例研究
3.1 典型实例的选择方法
3.1.1 古代山水城市分类研究
3.1.2 古代山水城市典例选择
3.2 典型实例的具体研究
3.2.1 “江河哺渭天地浚.太白终雨南地轴横”的古都西安
3.2.2 “水绕效畿襟带合,山环宫阙虎龙蹲”的古都北京
3.2.3 “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江之胜”的古都南京
3.2.4 “重叠江山绕城郭,峨山沫水秀嘉州”的乐山古城
3.2.5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阆中古城
3.2.6 “山连越峻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的三台古城
3.2.7 “一条碧水练铺地,万叠好山屏倚天”的神州古城
3.2.8 “四廓青山连市合,一江寒水抱城斜“的台州古城
3.2.9 “章川贡川结襟带,第岭桂岭来朝宗”章州古城
3.2.10 “万家前后皆临水,四槛高低尽见山”的苏州古城
3.2.11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真到山”的扬州古城
3.2.12 “家家门前流活水’雪山倒影倒颢映渠面”面的丽江古城
3.2.13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入神”的桂林古城
第四章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精髓的初步归纳
4.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4.1.1 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核
4.1.2 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
4.2 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
4.2.1 维育环境的生态保护意识
4.2.2 持续发展的适度开发理念
……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后面书皮的破损见实图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