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

正版现货,品好干净,基本未阅,实物拍照

15 3.5折 43 九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仲明 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15-06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3

上书时间2021-12-10

欣意书店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仲明 著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6
  • 版次 1
  • ISBN 9787512635050
  • 定价 4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26页
  • 丛书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丛书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思想、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在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文化思想方面,国统区以古喻今,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来诠释抗战时期哲学、历史的方向和出路;解放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热潮中寻找抗日战争的政治、军事道路;沦陷区则有日本“笔部队”的文化侵略和各个伪政权的汉奸卖国理论,毒害沦陷区人民。文化教育方面,国统区的诸多高校内迁西南、西北,弦歌再续,振兴中华;解放区大量进步青年涌入延安,培养了一批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沦陷区日伪政权旨在培养汉奸奴才,却适得其反。文学艺术方面,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歌颂正面战场的抗战,也反映了大后方民众的苦难和官僚政治的弊端;解放区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后,文艺作品从秧歌剧、从京剧的创新到木刻的大众化,生气勃勃;沦陷区在大量进步作家被迫奔赴大后方和解放区后,文艺工作者仍在敌占区以隐喻手法抗日。

【作者简介】
  李仲明,1950年生于北京。1980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先后在图书馆、《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工作,长期从事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史、抗日战争史的研究、编辑工作。主要著作有《李少春传略》、《梨园宗师——梅兰芳》、《百年家族——梅兰芳》、《百年家族——谭鑫培》、《何应钦大传》、《报刊史话》、《梁漱溟口述实录》(合著)、《解密:何应钦与蒋介石》(合著)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