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情人
¥
5
1.8折
¥
28
九品
仅1件
作者[英]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著;王巧俐 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著;王巧俐 译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5
-
版次
1
-
ISBN
9787535439673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81页
-
字数
29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儿子与情人(全译本)》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保罗在人生道路上的精神困惑与心理障碍。全书包括两个部分,共十五章。保罗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的矿区,父亲沃尔特·莫雷尔是一名性格粗鲁、没有文化的煤矿工人;而具有中产阶级家庭背景的母亲格特鲁德则是一位既有文化修养又有一定志趣的家庭主妇。由于性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沃尔特和格特鲁德在感情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其婚姻已经名存实亡。格特鲁德将她的全部爱心倾注在长子威廉和次子保罗身上,希望他们将来能有出息,为她争光。后来,长子威廉成为伦敦一家公司的职员,工作疲于奔命、积劳成疾,不久便因病去世。于是,格特鲁德将保罗视作生活的惟一希望与寄托,对他倍加爱护,无微不至。保罗很快成为当地一家工厂的职员。他经常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显示出一定的艺术才华。不久,保罗结识了一位农场主的女儿米丽亚姆,两人志趣相投,交往密切。然而,保罗严重的“恋母情结”和母亲对他感情的长期支配使他无法同米丽亚姆建立正常的爱情关系。他逐渐对米丽亚姆的浪漫激情感到畏惧与恶心,最终被迫与她分手。随后,保罗投入了一个名叫克莱拉的有夫之妇的怀抱。但他的“恋母情结”同样无法使他与这个女人建立任何有意义的关系。最终,他的母亲因患癌症去世。保罗顿时失去了精神支柱,孤独寂寞,不知所措。
前言
在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1885-1930)是一位非常杰出而又颇有影响的现代主义作家。他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对资本主义机械文明的深刻洞察,创作了一系列探索人类心灵的黑暗王国、触及人的情感与欲望的心理小说。劳伦斯也许是弗洛伊德心理学在英国文坛最忠实的代言人。弗洛伊德有关人的意识和无意识的理论以及诸如“里比多”、“恋母情结”、“第二自我”和“阳具意识”等涉及性欲和性爱的精神现象均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劳伦斯的心理小说可算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高度艺术化的最佳范例。他的小说曾经使无数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但同时又使那些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的人感到惶惑不安。劳伦斯对性意识和性行为大胆而又详尽的描述使其成为20世纪英国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然而,他所创作的一系列心理探索与社会批判相结合的小说不仅是现代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力作。
劳伦斯于1885年出生在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他父亲是诺丁汉郡伊斯伍德矿区的一个煤矿工人,没有文化,且性格粗鲁。相比之下,他母亲不仅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而且更具有文化修养。由于经济拮据和性格上的差异,他父母经常争吵,长期不和。劳伦斯从小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但与母亲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学时代,他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并获得过令普通矿工家庭的孩子们羡慕不已的奖学金。中学毕业后,劳伦斯成为矿区学校的一名教师。1906年,他进入诺丁汉大学攻读教育课程。两年后,他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到当地的一所中学任教。在此期间,他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习作练笔,撰写诗歌和短篇小说,其中不少作品相继见刊。1911年,劳伦斯发表了第一部描写家乡青年生活经历的长篇小说《白孔雀》。不久,劳伦斯结识了诺丁汉大学德语教授威克利先生的太太弗丽达。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几周后便一起私奔国外。他们先后在德国和意大利居住,颠沛流离,生活十分艰难。1912年,劳伦斯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私闯者》问世。然而,他最初的两部小说在社会上并未引起多大反响。
1913年,劳伦斯的创作生涯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他的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的问世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感情与心理结构,而且也使人们看到了现代主义小说的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劳伦斯继续潜心文学创作,通过对普通人的性心理和婚姻关系的描绘来反映英国社会的变迁。长篇小说《虹》和《恋爱中的女人》的相继问世,不仅使他的小说达到了艺术的顶峰,而且也进一步体现了他的现代主义创作倾向。这两部现代主义经典力作更加深入地探索了处于急剧演变之中的英国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危机,深刻地揭示了受西方机械文明严重压抑的血的意识和肉欲冲动。在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对现代人的“阳具意识”和原始主义情结作了大胆的探索,充分地展示了现代文明与原始力量、机器世界与自然情感之间的激烈冲突。二十年代,劳伦斯与弗丽达长期侨居国外,不但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留下了足迹,而且还先后游览了澳大利亚、美国和墨西哥。衰落的欧洲文明同澳洲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不仅使劳伦斯的情感和意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且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劳伦斯一生四处漂泊,颠沛流离,始终无法找到一片真正能使他休养生息的净土。尽管他从小身体虚弱、病魔缠身,但他长年伏案写作,对文学事业呕心沥血、锲而不舍。他不仅完成了十部长篇小说,还写下了大量的短篇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30年3月,劳伦斯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44岁。
应当指出,作为一名现代主义者,劳伦斯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是极其复杂的。尽管他像其他现代派作家一样谴责现代工业制度引起的异化和非人化现象,但他对机械文明和工业社会的描绘以及开出的济世药方却与他们大相径庭。在英美现代文学史上,劳伦斯也许是对工业机器与人的自然本能之间的冲突最关注的作家之一。在他看来,现代人的心灵和本性遭到了机械力量的严重压抑和摧残,从而使人与社会、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格格不入。他对大自然和有机的农业社会情有独钟,并歌颂美满的婚姻及和谐的两性关系。他认为,人性的复归和自然欲望的解放是帮助人类走出困境的惟一途径。劳伦斯对宗教、科学和理性都不以为然,而对人的情感、欲望和本能则推崇备至,因为他将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视为生命之源和一种抗拒机械文明的自然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信血的意识,赞美肉体的魅力以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体现了劳伦斯思想的核心,而且也构成了他全部小说的基本内涵。此外,他有选择地从尼采和弗洛伊德等人的著作中摄取营养,并将他们的思想同自己的观点融为一体,然后通过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他的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主义思想与内涵。
在艺术形式上,劳伦斯的小说往往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独创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尽管他在作品中表现的是一般小说中常见的题材,即青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和死亡等人生经历,但他的表现手法却异乎寻常,别具一格。他的作品在结构形式、创作技巧和语言风格方面既不同于贝内特等人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有别于乔伊斯等人的意识流小说。劳伦斯的小说情节往往由一系列表面上分散独立但却充满情感和富于象征意义的插段组成。通常,相似的情感和形象在作品中交相叠现,给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感觉。此外,劳伦斯的语言风格也体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像诗人一样,他不爱采用直接的、合乎逻辑的方式,而是热衷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描绘生活和表达人物的情感。他的语体往往显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当他描绘大自然时,他的语言鲜明、具体、豪迈、抒情,且富于诗意。然而,当他表现人物的心理世界时,他的语言又显得朦胧晦涩,耐人寻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心灵的黑暗王国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激烈冲突在劳伦斯的小说中通过高度的象征手段和极其优化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劳伦斯的早期小说创作于他在大学就读期间。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在艺术上有欠成熟,结构布局不够合理,人物形象不够丰满,而且明显带有传统言情小说的痕迹。《白孔雀》描述了英格兰中部农村两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反映了农村青年在选择生活道路时所遇到的困惑。《私闯者》首次揭示了劳伦斯以后小说中的基本主题:即现代社会中的两性关系。音乐教师西格蒙特因厌倦枯燥乏味的家庭生活而抛下妻儿,同跟他学琴的女学生海伦娜到海滨去度假。他回家后受到家人的嘲弄,便自寻短见。劳伦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他似乎在探索一种建立在完美的两性关系上的生活方式。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的一部重要小说,同时也被评论家视为“第一部弗洛伊德式的英语小说”。这部带有明显自传性的作品首次通过艺术的手法和作者自我剖析的形式对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理论作了深入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小说是作者通过真实经历的重新体验所获得的一次精神发泄……也是他今后全部创作的一次必要的尝试。”尽管《儿子与情人》在结构与形式上依然保持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许多特征,但它是一部充满现代主义观念的心理小说。劳伦斯在作品中对男主人公保罗的“恋母情结”和病态心理的描述不仅生动逼真,而且同弗洛伊德的有关学说十分吻合。毫无疑问,作者成功地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了个人过去隐秘的经历,并借此引申出更加广泛的象征意义。
《儿子与情人》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保罗在人生道路上的精神困惑与心理障碍。全书包括两个部分,共十五章。保罗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的矿区,父亲沃尔特·莫雷尔是一名性格粗鲁、没有文化的煤矿工人;而具有中产阶级家庭背景的母亲格特鲁德则是一位既有文化修养又有一定志趣的家庭主妇。由于性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沃尔特和格特鲁德在感情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其婚姻已经名存实亡。格特鲁德将她的全部爱心倾注在长子威廉和次子保罗身上,希望他们将来能有出息,为她争光。后来,长子威廉成为伦敦一家公司的职员,工作疲于奔命、积劳成疾,不久便因病去世。于是,格特鲁德将保罗视作生活的惟一希望与寄托,对他倍加爱护,无微不至。保罗很快成为当地一家工厂的职员。他经常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显示出一定的艺术才华。不久,保罗结识了一位农场主的女儿米丽亚姆,两人志趣相投,交往密切。然而,保罗严重的“恋母情结”和母亲对他感情的长期支配使他无法同米丽亚姆建立正常的爱情关系。他逐渐对米丽亚姆的浪漫激情感到畏惧与恶心,最终被迫与她分手。随后,保罗投入了一个名叫克莱拉的有夫之妇的怀抱。但他的“恋母情结”同样无法使他与这个女人建立任何有意义的关系。最终,他的母亲因患癌症去世。保罗顿时失去了精神支柱,孤独寂寞,不知所措。
《儿子与情人》是一部揭示主人公心理发展过程的现代主义小说。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保罗的生活经历,更在于它成功地将弗洛伊德主义小说化和艺术化,并使这位现代心理学家的理论首次从教科书走向文艺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生活实践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然而,引人注目的是,《儿子与情人》还深刻地揭示了沃尔特与格特鲁德的婚姻危机和保罗的“恋母情结”的社会根源,充分展示了环境对人物心理的重要影响。不少评论家认为,劳伦斯将英国中部矿区的贫困与丑陋以及煤矿工人的悲惨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显然,作者在生动描绘人物心理矛盾的同时,还深刻地揭示了它的社会根源,从而使心理探索与社会批判融为一体。此外,《儿子与情人》还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小说的书名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又难以分隔的人际关系。“儿子”表示一种家庭关系,构成男孩与父母之间在血缘上的联系;而“情人”则表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反映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爱恋之情。在小说中,保罗既是儿子,又是情人;他既怀有“恋母情结”,又与另外两个女人发生关系。同样,格特鲁德既将保罗当做儿子,又将他当做情人,把本该属于她丈夫的那份情感全部倾注在他身上。劳伦斯对小说的书名之所以采用复数的形式,不仅因为莫雷尔家有三个儿子,而且还因为保罗在莫雷尔夫妇眼中是两个不同的儿子。显然,作品描述的不只是保罗一个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又互相纠葛的人际关系。
应当指出,主人公保罗的“恋母情结”有其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原因。显然,他的心理障碍同父母的婚姻危机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莫雷尔夫妇的争斗与其说是丈夫与妻子之间私人感情上的纠纷,倒不如说是在特定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下男人同女人之间的必然冲突。古老的宗法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均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十分武断地对男人和女人定下了许多规则。劳伦斯似乎向我们暗示,这些充满偏见的规则不仅是套在人类脖子上的枷锁,而且也是造成男人和女人、自我与社会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罗的“恋母情结”是现代机械文明力量的影响所致。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父亲与儿子在潜意识中原是争夺同一个女人(即妻子与母亲)的爱的对手。父亲一旦失败之后,儿子的这种潜意识便会进一步增强。然而,由于年幼无知且缺乏生活经验,儿子家庭角色的错位非但无法使其获得阳刚之美和男性的魅力,反而会使他出现严重的心理变态。保罗在十四岁时便开始寻找工作,试图在经济上取代父亲的地位。“他想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安安心心地工作,每周挣上三十至三十五先令,等父亲死后,与母亲同住一间小屋。”不言而喻,保罗是现代机械文明力量的无辜受害者。事实上,“他已经沦为工业主义的俘虏……他身不由已了。他在可爱的家乡山谷里自由自在的日子要结束了。”
保罗同米丽亚姆的密切交往使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使他的心理出现了新的障碍。由于他的“恋母情结”已使他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因此,他完全失去了爱母亲之外的其他女人的能力。米丽亚姆同保罗的母亲在性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格特鲁德一样,她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也充满了自信和独立精神,并不时将保罗置于一种从属地位。由于保罗在潜意识中将米丽亚姆视做母亲的替身,因此,他无法同她建立正常的恋爱关系。“他厌恶她,因为她似乎让他瞧不起自己”;每当他同米丽亚姆在一起时,“他喜欢想他的母亲”;“他最深的爱给了母亲。每当他觉得自己伤害了她,或者损害了他对她的爱,他就受不了”;“好像他生命的中心和支点就是他的母亲,他永远都不会逃掉。”同样,“她受不了他和米丽亚姆在一起。威廉已经死了。她要拼命守着保罗。”由于她不顾一切地与米丽亚姆争夺儿子的感情,因此保罗自始至终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劳伦斯笔下的保罗是非人化的现代工业制度的受害者,也是病态社会中的畸形儿。他的“恋母情结”和严重的心理障碍不仅是现代机械力量对人性摧残的结果,而且也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现代人异化的象征。保罗既无法同格特鲁德保持正常的母子关系,也无法同米丽亚姆建立理想的恋爱关系,更无法同克莱拉发展任何有意义的两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恋母情结”标志着阳刚之气和男性魅力的衰颓;而他与异性的格格不入则象征着西方现代工业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失败。小说结尾,当母亲患癌症去世时,保罗面对复杂的人生不知所措。“不管她在哪里,他的心都离不开她。现在她已远去,走进了黑夜,他仍然和她在一起”;但“他不能放弃”;最终,“他朝着那隐约传来嘈杂声的灯火明亮的城市快步走去。”劳伦斯似乎向读者暗示,保罗不仅未能找到人生的答案,而且依然是工业社会中的一名囚徒。
《儿子与情人》通过主人公保罗的“恋母情结”和人生经历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并体现了广泛的象征意义。劳伦斯以其个人及家庭生活为素材,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成功地创作了一部深入探索工业社会中青年人的心理障碍与精神困惑的现代主义小说,开了英语小说表现弗洛伊德主义的先河。尽管《儿子与情人》在艺术上显得不够成熟,但它充分体现了劳伦斯的独创精神和创作潜力,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劳伦斯的创作使英国的心理小说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以一个现代主义者特有的目光来审视两性性经验和性关系,并深刻揭示了他们血的意识和流动不已的肉体感。显然,他的创作不仅将心理探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而且也使心理小说的题材、结构和语体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劳伦斯在短暂的一生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毫无疑问,劳伦斯不仅是继亨利·詹姆斯之后又一位重要的英国心理小说作家,而且也是英国最杰出的现代主义者之一。他在英国文坛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他对现代英国小说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教授
李维屏
2009年4月
- 【作者简介】
-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1885年9月11日生于诺定汉州一个煤矿工人家庭。年轻时当过教师。劳伦斯创作深受弗洛伊德办理分析学影响。 1913年发表第一部重要小说《儿子与情人》,1915年出版《虹》,1921年出版《恋爱中的女人》,1928年出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些小说的核心内容,都围绕性生活展开,劳伦斯把人的性欲意图,看成是引起一切生活现象的根源。劳伦斯也有其他题材的小说,如《亚伦之杖》《袋鼠》等,诗集有《爱诗及其他》《爱神》《如意花》等。 劳伦斯的作品过多地描写了色情,受到过猛烈的抨击和批评。但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并成功地运用了感人的艺术描写,因此,从他生前直到迄今为止,他的作品一直被世界文坛所重视。
- 【目录】
-
第一部
第一章莫雷尔夫妇的早期婚姻生活
第二章保罗出世,风波再起
第三章莫雷尔遭弃——威廉得宠
第四章保罗的少年时代
第五章保罗初涉尘世
第六章丧事
第二部
第七章少男少女的爱
第八章爱情的斗争
第九章米丽亚姆失恋
第十章克莱拉
第十一章对米丽亚姆的考验
第十二章激情
第十三章巴克斯特·道斯
第十四章解脱
第十五章被拋弃的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