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 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 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 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 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5 1.4折 36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德领 著

出版社中国社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4-30

闻雅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德领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97653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43页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翻译政治化,文学政治化被尽力弱化之后,在50至70年代一度被遮蔽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得到彰显,并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彰显和影响在中国语境里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图景。
西方现代派以及所依据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在进入80年代中国思想场域时,不可避免地与国内的思想文化话语产生激烈的摩擦和交锋。西方现代派文学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功地进行了解构,对中国文学进行了重塑,其意义不亚于一场文学革命。
《混血的生长:20世纪80年代1976-198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以知识考古学式的现场发掘方式,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放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上,分析这种变化的依据与内在的逻辑运作过程,揭示了西方现代派文学是怎样参与了80年代中国文学的变革进程,使创作格局出现了多元化,重绘了中国文学的地形图。
【作者简介】
王德领,1970年生于山东嘉祥。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兰州大学学报》《南方文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文坛》《小说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诗集一部,参与撰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著作。已出版学术专著《重读八十年代——兼及新世纪文学》等。2010年获北京文联第六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目录】
导论
一论题的由来以及研究的意义
二对几个概念的限定

第一章80年代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非理性主义哲学背景
第一节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想根源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界定
第二节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译介与接受
一50—70年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译介与接受
二80年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译介与接受热潮
第三节非理性主义哲学热与80年代思想场域

第二章中国文学语境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译介
第一节50—70年代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译介
一文学新秩序中西方现代派的位置
二反面教材:十七年期间对西方现代派的翻译和评论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现代派的激烈排斥
第二节1976—1989年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译介
一1976—1978年对禁区艰难的突破
二1979—1989年对西方现代派的译介
三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派译介的特征
第三节20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语境与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第三章西方现代派文学接受中的论争
第一节从论争文章统计看论争呈现的几个特点
第二节如何看待这个“陌生而混乱的世界”:论争历程的简要回顾
第三节现代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中国文学发展道路的论争
第四节论争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

第四章1976—1985年中国文学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接受
第一节现代派接受中的技术主义倾向
一当前创作的焦点是形式问题
二对现代派文学形式的“剥离”
三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偏离与小说文体热
第二节对荒诞存在的反讽式表达
一存在主义觅踪
二“虚无连着虚无”抑或“本体的荒诞”
三影响的焦虑:互文性写作中的文化身份的确认
第三节命名的困惑:80年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文学研究与生命的关联(附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