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与六朝诗学
  • 佛教与六朝诗学
  • 佛教与六朝诗学
  • 佛教与六朝诗学
  • 佛教与六朝诗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佛教与六朝诗学

8 2.9折 2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艳芬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4-25

闻雅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艳芬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80372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1页
  • 字数 2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佛教与六朝诗学》阐述了佛教对六朝诗学主体的影响过程,考察了佛教对士族文人思维方式、诗人人生观和审美观、诗论家诗学观念和诗论方法的影响,揭示了佛教对诗学主体思想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描述出佛教思想渗向六朝诗学的轨迹;以意象研究为切入点,借鉴了文学史研究注重文献史料的传统,以佛教和六朝诗学的丰富资料为基础,运用了文艺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揭示出佛教对诗歌创作实践和文本的渗透;研究了“色”、“空”、“神”等佛教重要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以点带面,论证了佛教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和渗透;探讨了佛教思想对“韵”、“律”、“味”等六朝诗学范畴的影响和催生作用。总之,本论文运用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分析论证了佛教对六朝诗学的影响原因、影响方式和影响途径,描述出佛教影响六朝诗学的过程和表现,揭示出了其影响结果。
【作者简介】
刘艳芬,1969年生,济南大学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为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有多年从事文艺学学术科研的经历,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六朝诗学与佛教关系研究”(08JC751019)、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中国佛教诗歌艺术研究”(20080099)、济南大学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意境说文化蕴涵研究”(X0701,已结题)和济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美学与宗教的关系及其功能研究”(X04005,已结题)。先后在宗教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青海社会科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等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被引用、评述和转载,其中8篇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3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8篇为他人论文评述。
【目录】

序二
导论
一 研究现状综述
二 本书论旨及研究意义
三 本书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化背景概述
第一节 六朝佛教发展脉络及玄佛关系
一六朝佛教发展脉络
二六朝佛教与玄学的关系
第二节 六朝诗学简论
一中国文论背景下的“诗学”概念选用
二六朝诗学主体和创作实践概述
三六朝诗学理论的特征

第二章 佛教与六朝诗学主体
第一节 佛教与六朝士族文人思维方式
一思维方式走向开放和包容
二思维方式趋于辩证和折衷
三思维方式凸显直观和超越
第二节 佛教与六朝诗人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一 佛教与王羲之的改信佛、尚简淡
二 佛教与陶渊明的求超然、主淡泊
三 佛教与谢灵运的探性灵、尚清丽
四佛教与颜延之的趋内敛、求华美
五 佛教与江淹的巧退隐、尚奇异
六 佛教与萧衍的尚勤修、好香艳
第三节 佛教与六朝诗论家诗学观及研究方法
一 佛教般若学思想的触动:陆机的《文赋》
二 佛教思想的滋养:刘勰的《文心雕龙》
三佛性论思想的悄然渗透:钟嵘的“直寻”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佛教意象与六朝诗歌意象
第一节 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关系略论
一宗教与审美:意象形成发展的两条途径和两种含义
二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的特征比较
三从意象的层次看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之关系
第二节 佛教“镜”意象意蕴及其对六朝诗学的影响
一空:六朝佛教镜意象的核心意蕴
二六朝时佛教镜意象与其他镜意象的意蕴内涵比较
……
第四章 佛教范畴与六朝诗学
第五章 佛教与六朝诗学范畴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