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9 2.1折 42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武力 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0-3

上书时间2023-03-07

闻雅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176页和177页之间裂开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武力 编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3145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5页
  • 字数 39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针对经济学专业和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所编写的教材。它所论述的对象不仅包括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历史,还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而时间跨度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1949年至2007年。该书以中国的工业化和因加速工业化而导致的制度变迁为主线,论述新中国58年来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指导思想、区域差异、内外因素以及绩效等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由于篇幅所限,为防止治丝益棼,使读者能够快捷地理清线索、掌握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共分为10章。第1章至第4章,论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即论述中国是怎样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走入新民主主义经济,然后又如何放弃新民主主义经济而选择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以及在这个体制急剧变革的过程申,中国经济发展的得失;第5章至第9章,论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民主化成为这个时期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主题;第10章是论述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战后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包括它们与大陆经济的互动关系。这部教材应该是目前内容最全面、时间跨度最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教科书。
【作者简介】
武力,195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经济史。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主编)、《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一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主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大事辑要》(主编)、《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独著)以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导论
一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期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道路
三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第一章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经济改革与恢复(1949-1952年)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
一经济水平比较低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新中国成立前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经济改革
一解放区的经济体制影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纲领的确立
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确立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农业与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财政金融状况的根本好转
三内外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思考题

第二章工业化的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
第一节工业化的思路和现实条件
一中共中央关于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争论
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及原因
第二节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一五”计划的制订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一五”计划的编制及其内容
第三节“一五”计划实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一工业化快速推进中的问题与矛盾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
第四节“一五”计划的完成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一“一五”计划的实施与分析
二计划体制的形成
三中共八人前后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设想
思考题

第三章“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1958-1965年)
第一节国民经济的“大跃进”
一急躁冒进建设方针的形成
二“大跃进”时期的经济体制变动
三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经济跃进
四庐山会议与“再跃进”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调整
一调整决策的出台
二调整战略的措施
三调整的结果
第三节继续调整和激励机制的变化
一继续调整
二体制改革尝试
三激励机制发生变化
四调整时期的国民经济
思考题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第一节政治动荡与经济波动
一“文化大革命”爆发与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二“三五”计划的完成与经济调整
三1975年的整顿与“批邓”带来的经济混乱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与体制变革的扭曲
一以备战为目标的“三线建设”
二以“权力下放”为目标的经济体制变革
三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为目的的“上山下乡”运动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挫折与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挫折与问题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
思考题

第五章拨乱反正与经济改革的起步(1976-1984年)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与大干快上
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初步拨乱反正
二经济领域拨乱反正的深入
三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大干快上
第二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转折
二扩大企业和地方自主权的初步改革
三农村改革的率先成功
四对外开放的起步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六五”计划的完成
一国民经济的调整
二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绩效分析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与“六五”计划的完成
思考题

第六章改革开放的推进与经济增长的波动(1984-1992年)
第一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一第一个体制改革纲领的提出
二改革思路的进一步深化
三加快改革开放的重大步骤
第二节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的变化
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新格局
二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三区域经济发展与“两个大局”思想的提出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治理整顿
一“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二改革开放中问题的产生与经济波动
三价格改革与闯关
四对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
五治理整顿期间的继续改革
思考题

第七章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全面高涨(1992-1997年)
第一节中共十四大经济改革目标的确定
一国内外形势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改革目标的确定
三“八五”计划的修订
第二节经济建设的全面高涨
一1993年的经济过热和治理
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立
三经济建设的全面高涨
第三节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
一“八五”计划的完成和“九五”计划制定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软着陆”
三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思考题

第八章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积极的经济政策(1997-2002年)
第一节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
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
一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指导思想
二“扩大内需”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经济政策
三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三节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经济进一步发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三进一步融入世界
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继续取得进步
思考题

第九章新条件下的改革开放与发展(2002-2007年)
第一节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思想
一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二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思想
第二节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政策的变化
一政府职能及其转变
二经济政策的变化
第三节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发展成就及变化
二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思考题

第十章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香港的顺利回归和新发展
一回归前的经济发展和制度
二回归过程和制度安排
三回归10年来的经济发展
四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澳门的顺利回归和新发展
一回归前的经济发展和制度
二回归过程和制度安排
三回归8年来的经济发展
四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关系
第三节台湾的经济发展和两岸的经济往来
一台湾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
二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经济政策
三改革开放以来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
思考题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176页和177页之间裂开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