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艺术概论
现货,实物拍摄,品相自鉴,详情如图!
¥
8
1.6折
¥
5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张建、李金正 著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3-3-5a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建、李金正 著
-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7842975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4页
-
字数
2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手机媒体艺术概念、类型与特征,发展历程,形态表现,界面设计,创作与欣赏,传播与接受,移动美育等方面对新兴的手机媒体艺术展开了全面而详尽的论述。本书以艺术学、传播学、美学交叉学科研究的视角,吸收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在手机媒体艺术领域进行探索和发掘,论述深入浅出,例证丰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既适用于高等院校教学,亦可作为新媒体从业者的参考用书。
- 【作者简介】
-
张建,博士,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重庆市艺术美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网络与新媒体传播、艺术学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在《光明日报(理论
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近年出版学术专着和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李金正,博士,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海外中国传媒文化和媒介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在《文艺理论研究》《出版发行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近年出版学术专着和教材2部,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
- 【目录】
-
目 录
第一章 手机媒体艺术概述 / 001
第一节 手机媒体艺术的诞生 / 001
一、从现代主义艺术到新媒体艺术 / 002
二、从新媒体到新媒体艺术 / 009
三、从新媒体艺术到手机媒体艺术 / 016
第二节 手机媒体艺术的特点与类型 / 019
一、手机媒体艺术的基本特点 / 019
二、手机媒体艺术的主要类型 / 024
第三节 手机媒体艺术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027
一、手机媒体艺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 028
二、手机媒体艺术的研究方法 / 029
思考题 / 030
第二章 手机媒体艺术发展历程 / 031
第一节 1G 时代:手机成为时尚和身份的象征 / 033
第二节 2G 时代:手机媒体艺术的萌芽 / 036
第三节 3G 时代:手机媒体艺术的开端 / 040
第四节 4G 时代:手机媒体艺术日趋成熟和丰富 / 047
第五节 畅想5G / 052
思考题 / 057
第三章 手机媒体艺术形态表现 / 058
第一节 手机视频 / 058
一、手机直播 / 058
二、手机电影 / 064
三、微电影 / 067
四、手机微视频 / 070
第二节 手机音乐 / 073
一、手机音乐的艺术特征 / 074
二、手机音乐的发展 / 076
三、手机音乐常见格式 / 078
四、手机音乐App 分类 / 079
第三节 手机摄影 / 080
一、手机摄影的演变与普及 / 080
二、手机摄影的表达与创作 / 083
三、手机摄影的展览与分享 / 087
第四节 手机文学 / 088
一、手机阅读 / 088
二、短信文学 / 090
三、手机网络文学 / 093
思考题 / 097
第四章 手机媒体界面设计 / 098
第一节 手机媒体界面设计概述 / 098
一、手机媒体界面设计的相关概念 / 098
二、手机媒体界面设计的分类 / 100
三、手机媒体界面设计的流程 / 104
四、手机媒体界面设计的原则 / 107
第二节 手机媒体界面信息架构设计 / 109
一、信息内容分类 / 109
二、信息架构的深度与广度 / 109
三、任务流程设计 / 110
四、页面流程图 / 111
五、设计工具的使用 / 111
六、学生作业点评 / 111
第三节 手机媒体界面交互设计 / 114
一、交互手势应用 / 114
二、交互反馈设计 / 116
三、交互原型设计 / 117
四、设计工具的使用 / 118
五、学生作业点评 / 119
第四节 手机媒体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 121
一、视觉设计风格 / 121
二、色彩设计 / 122
三、图标与图片 / 124
四、导航设计 / 130
五、布局设计 / 132
六、学生作业点评 / 133
思考题 / 140
第五章 手机媒体艺术创作与欣赏 / 142
第一节 创作主体 / 143
一、创作主体身份消解 / 143
二、大众创造 / 145
第二节 创作特征 / 149
一、自由性 / 149
二、体验性 / 151
三、分享性 / 154
四、主动性 / 155
第三节 创作方式 / 157
一、非物质性 / 157
二、双向交融性 / 158
三、超文本 / 159
第四节 接受美学与主动体验(欣赏) / 163
一、接受美学 / 164
二、主动体验 / 165
第五节 欣赏方式 / 166
一、移动审美方式 / 166
二、移动审美的现代价值 / 167
第六节 审美心理 / 169
一、个性化审美需要 / 169
二、瞬时性审美体验 / 170
三、多元化审美取向 / 170
第七节 自由感知与交互体验 / 172
思考题 / 173
第六章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与接受 / 174
第一节 手机媒体艺术的传播渠道与路径 / 174
一、传播渠道 / 174
二、传播路径 / 176
第二节 手机媒体艺术传播的基本特点 / 177
一、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统一 / 178
二、多媒体与超文本的统一 / 179
三、泛在性与即时性的统一 / 180
第三节 接受理论与手机媒体艺术的基本接受方式 / 181
一、接受理论:从哲学基础到美学观念 / 181
二、手机媒体艺术的基本接受方式 / 184
思考题 / 186
第七章 移动美育 / 187
第一节 “互联网+ 教育” / 188
一、“互联网+ 教育”的趋势 / 189
二、“互联网+ 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 190
第二节 “互联网+ 课程” / 191
一、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 / 192
二、教学方式变革:翻转课堂 / 193
三、学习革命:移动学习 / 194
第三节 网络美育:互联网与美育的深度融合 / 196
一、美育让网络更“美” / 197
二、网络让美育“飞”起来 / 198
第四节 “互联网+”移动美育 / 199
一、移动美育的提出 / 200
二、移动美育的含义 / 202
三、移动美育的价值与特征 / 203
第五节 构建“移动大美育”体系 / 205
一、移动美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 206
二、移动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 210
三、移动美育在社会教育中的运用 / 212
思考题 / 215
参考文献 / 21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