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后三十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五四后三十年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66.58 6.8折 98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旭麓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7873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873261

上书时间2024-05-17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这本《五四后三十年》,与1983年出版的《近代中国八十年》的体例完全一致,书名也相呼应,它们是姊妹篇,也可以说是一部书的上下篇。为什么一部书要分成两橛而不是一气呵成呢?因为许久以来,我们讲革命史固然是以“五四”为发端,讲近、现代史也是以“五四”为界标,近代与现代兵分两路,各守防地。近年,史学界虽然多已赞成把近代史的下限延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在讲堂和论著中仍是两路人马,搞上段的下不来,吃下段的也上不去,要上下贯通还得有一个互助熟悉的过程。所以,“八十年”与“三十年”只好分作两期工程由不同的作者来完成。这将是史学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也反映了我们在治学上有“划地为牢”的弊端。近代史应该是1840—1949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全过程,不这样,只写“八十年”,腰斩北洋军阀的统治而戛然中止,近代社会则好像悬挂在墙上的摆钟,没有归宿。除了上述感知外,还有一层意思得说一说。几年前在一次讨论会上,我玩笑地说:李新同志等在大治民国史,戴逸同志等在致力于清史,两家合龙,就会把近代史灭亡了。这不仅是清史的后期和民国史的全部在时间进程上取代了近代史,而且断代史一般比通史详尽,在内容上也会覆盖近代史,所以近代史有“亡国”之忧。要救近代史之“亡”只有一条,就是把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十年历史,作为一个过渡的社会形态来研究。这个社会,不管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还是别的什么社会,它是在帝国主义长期侵略下却又灭亡不了中国,中国在夹缝中发展资本主义又不能蜕变为资本主义,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都处在严重的裂变和不断的新旧冲突中,表现为一种特有的社会形态,是此前所未有的,后此也不会再有。以此为研究对象,不受朝代的限制,也不因新旧民主的界线而分割,全面地、纵深地论述这个社会的新陈代谢关系,则是清史和民国史所不能代替的,也是整个中国通史历朝以来内容*为丰富的时代,它同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有相似之处而又是远为发达并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世纪。时代是不断推移的,若干年后,“近代”一词势必转让给后来的历史。作为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史名称本来带有暂时性,它只能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或其他专称的命名,才是稳定的、恒久的。由于我们一直是把 “八十年”与“三十年”分作两个课题来研究的,虽有追述和外延,前后照应,总还是按各自的特定范围构思和论述。我们编撰的“八十年”和“三十年”即使在结构上做了一些调整,也仍然摆不脱原先各自分立的格局,“三十年”受革命史框架的约束,尤其如此。如果把“八十年”和“三十年”贯通起来,把“八十年”和“三十年”放在一百十年的过渡社会形态中来观察,广泛地探索近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发现纵的发展和横的联系都会有较多的变动和补充,使读者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一个完整和明晰的轮廓,从中得到启迪。我期望,在已撰“八十年”和“三十年”的基础上,不久将写出一部豁然贯通的中国近代史来,把一百十年作为一个过渡社会形态来研究,研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前的特殊历史。
1987年5月陈旭麓记

 
 
 
 

商品简介

陈旭麓先生的这本《五四后三十年》,是《近代中国八十年》的姊妹篇, 该书以“五四”为发端,讲述了五四后三十年的中国历史。书中对中国的社会形态做了特别认真仔细的分析,该时期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夹缝中发展,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都处在严重的裂变和不断地就冲突中,表现为一种特有的社会形态,也是前所未有的。以此为研究对象,不受朝代的限制,也不因新旧民主的界限而分割,全面地、纵深地论述这个社会的新陈代谢关系,

作者简介

陈旭麓(1918—1988),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初名修禄。陈旭麓是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陈先生生前还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上海地方史志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司马迁的历史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等。其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本土史学的标志性文本"。

目录

序001一、 革命的新纪元001五四运动001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00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012*次工人运动高潮017二、 北洋军阀的统治022打着“共和”的旗号022军阀混战024武力统一和联省自治027“好政府主义”030三、 太上政府与洋人新仆034门户开放,协同侵略034东交民巷的施舍037北洋政府的媚外外交039四、 *次国共合作043“黄金时代”之后的重重危机043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展046从“联合战线”到党内合作051国民党的改组054五、 混乱的北方政局059逼宫与贿选059北京政变063孙中山的北上与逝世067北洋军阀势力的重新组合070六、 大革命的高潮074五卅的碧血074省港的怒潮080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082七、 争夺革命领导权086革命阵营内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086廖仲恺被害088反对西山会议派091与戴季陶主义的斗争095中山舰事件097八、 北伐战争101光荣北伐,武昌城下101农村的大革命105工人运动的大发展107九、 腥风血雨湮江南112反革命的政治“南伐”11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17“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22十、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130新文学的成就130“假古董的假毫光”133《现代评论》的“落水”与《甲寅》杂志的偃旗136“玄”“科”两派论争138十一、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142争夺国民党正统地位的争斗142“二次北伐”与东北易帜146新军阀混战151五院制政府的出现160蒋汪争权与“改组派”的产生163十二、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6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167各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73*、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78十三、 革命命运的转折183红色共和国的土地革命183王明“左”倾冒险主义186铁流两万五千里189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2十四、 南京政府的“训政”195国民会议与“训政约法”195特务统治与保甲制度198法西斯主义在中国的鼓噪202四大家族——中国*的官僚买办集团204十五、 三十年代的文化与科学210左翼文化运动210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214关于中国社会的论争218在挣扎中的科学技术221十六、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225“九一八”事变与蒋介石下野225“一·二八”上海抗战230伪满洲国的建立234长城内外的抗日烽火237十七、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241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241瓦窑堡会议与红军东征245两广事变与绥远抗战247西安事变250十八、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56“七七”卢沟桥事变256“八一三”淞沪抗战259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262国共合作,八路军奔赴山西前线265台儿庄战役268十九、 两条抗战路线与两个战场270片面抗战:正面战场战略防御的失败270全面抗战:敌后根据地的开辟274二十、汪精卫集团投敌280日本政府的对华新政策280汪精卫仓皇出逃282南北伪政权的合流285二十一、 重庆政府的妥协与反共倾向289“远东慕尼黑”289“十二月事变”292香港密谈295二十二、 正面战场风云299南岳会议与武功会议299长沙大火3031939:武汉会战后的余波305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309二十三、 人民奋击的敌后战场313日军“名将之花”的凋谢313威震敌胆的百团大战315新四军奋战江淮河汉间318活跃在华南的抗日游击健儿321战斗在白山黑水324二十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场328太平洋战争爆发与中国战局328“治安强化”与“清乡”331美国与中国334中国远征军入缅337二十五、 艰苦奋斗的解放区342皖南事变342战胜困难的“十大政策”347制止新的反共逆流352二十六、 “大后方”面面观355专制腐败的国民党统治355国民党的“宪政”骗局与人民的民主运动359豫湘桂大溃败363大后方进步文化的抗争364二十七、 抗日战争的胜利368从史迪威到赫尔利368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371战略反攻,日本投降373二十八、 重庆谈判379蒋介石抢摘“桃子”379*赴重庆谈判381墨迹未干、内战骤起385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388二十九、 政治协商会议391民主党派的勃兴391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395马歇尔来华“调处”400三十、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403全面内战的爆发403全面进犯,处处挨打406重点进攻的可悲结局409三十一、 国统区的殖民地化413蒋记“国大”与“新筹安会”413主权大拍卖417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419经济危机的爆发422三十二、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425三路大军挺进中原425土改新高潮和“三查”“三整”429国民党“总体战”的失败432三十三、 第二条战线434抗议美军暴行运动434为生存而抗争437“五二〇”学生运动439“戡乱”和人民的抗争442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445三十四、 伟大的战略决战448英明的决策448辽沈战役449淮海战役452平津战役455三十五、 新中国的诞生461国民党政府选举“总统”的闹剧与财政经济的崩溃461国民党“和平”攻势的破产464百万雄师过大江46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72后记476
【前言】

主编推荐

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以五四为转折点,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带你了解五四后三十年中国社会的峰回路转。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