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花六照
  • 笔花六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笔花六照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63.3 6.4折 99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羽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0691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1201541297

上书时间2024-04-27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梁羽生(1924—2009),本姓陈,名文统,原籍广西蒙山,香港“新派”武侠小说开创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大公报》编辑副主任,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梁羽生学识渊博,谙熟历史、诗词、对联、掌故、旧文学、新文艺、围棋、象棋等,是有名作家、楹联学家和棋评家;著有《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等三十五部武侠小说,另有《笔花六照》《名联观止》《文艺杂谈》《古今漫话》《笔·剑·书》等文集。晚年定居澳大利亚,2008年获得“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目录
目  录新版序/陈心宇一九九九年初版自序/梁羽生甲辑  武侠因缘与武侠小说的不解缘早期的新派武侠小说——在香港浸会大学的演讲中国的“武”与“侠”——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武侠小说与通识教育——在广西师范大学的演讲中国武侠小说略谈公案侠义小说只因藏拙创新招达摩·禅宗·秘笈太极拳一页秘史谈“新派武侠小说”凌未风·易兰珠·牛虻魔女三现  怀沧海楼回归·感想·声明有才气  敢创新——序卢延光的《武侠小说插图集》新世纪的武侠小说冒险到底乙辑  师友忆往胡政之·赞善里·金庸——《大公报》在港复刊轶事弄斧必到班门——在伯明翰访问华罗庚教授华罗庚传奇金应熙的博学与迷惘亦狂亦侠  能哭能歌——怀念“百剑堂主”陈凡悼沙枫荣辱关怀见性情——悼蔡锦荣论黄巢  怀高朗——传奇性的历史人物文学院长的风流怀士堂前喜见层楼拓挽聂绀弩联京华犹剩未残棋记刘芃如缘结千里  肝胆相照——记谢克缘圆两度见圆融——怀念刘渭平教授丙辑  诗话书话杨振宁论诗及其他原子物理学家的诗廖凤舒的《嬉笑集》重印《新粤讴解心》前言闲话打油诗黄苗子的打油词挑曹雪芹的错水仙花的故事日本汉学家的水仙词锦心绣口笔生花——“沟通艺术”的对话看澳洲风流  盼大同世界——序张奥列新著《澳洲风流》雪泥鸿爪  旧地深情——序黄文湘《美游心影》武侠·传记·小说——序林真《霍元甲传》柳北岸的旅游诗尤今就是尤今音符碎在地上杜运燮和他的诗无拘界处觅诗魂——悼舒巷城舒巷城的文字铿然一瓣莲花去——谈舒巷城的诗罗孚给徐铸成的祝寿诗从两首诗看徐訏梦境是一片胡言?梦谶的解释从《雷雨》到《阿当》 《啼笑姻缘》题诗章士钊的南游诗两偈·顿渐·陈寅恪饶宗颐初会钱锺书饶宗颐与敦煌学敦煌学是伤心史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文学走近黄惟群——读《黄惟群自选集》 《雷雨》《阿当》《耍花枪》展艺华堂信有缘——听雨楼诗札书画拜嘉藏品展览不拘规格的名联丁辑  读史小识 “万岁”从来多短命圣明天子半庸才末代皇帝的命运霸王难免别虞姬 “六国大封相”纵横谈汉代女尸背后的王侯中国历史 上第 一次筹码不足的风潮五胡十六国——略谈当时的民族问题武则天是否淫妇脉脉争新宠  申申詈故夫秦桧是“两个中国论”的祖宗元宵杂谈论南北朝之庄园经济戊辑  旅游记趣悉尼桂林山水观敢夸眼福胜前人谈天气  怀大理何必江南赶上春雁山红豆之忆小国寡民之乐在朴茨茅斯食海鲜签证·食宿·交通 “买嘢”和“睇嘢”长屋风情还乡小记己辑  棋人棋事中国围棋的传统风格围棋争说聂旋风聂旋风摇撼本因坊赵治勋双冠在望三字真言:寻常心迷上围棋的名人挑战中日棋圣让子遇险冷汗流新老沉浮各不同——围棋世界三事围棋世界两新星象棋国手杨官璘——其人·其艺·其事及其《棋国争雄录》九连霸胡荣华七大名手的棋风序《广州棋坛六十年史》 “棋坛三杰”的浮沉棋事杂写(六则)虎斗龙争一局棋——一九七五年全国象棋赛杨胡决战述评古晋观棋港澳棋队的表现——古晋观棋之二归心马战术的新发展皇帝与兵马——谈象棋与西洋棋的差异棋赛纪事词(两首)二○○四年再版后记  烟云吹散尚留痕

内容摘要
    《笔花六照》:    梁羽生对杂文随笔的热心热情,要远远超对武侠小说。他晚年隐居澳洲,特地将生平很得意的一部分文章加以增订,分作六辑,既记武侠因缘、师友忆往、读史小识,又有谈诗书话、云游记趣、棋人棋事,故取“笔花六照”为书名。    这些跨越半世纪的文字,不仅彰显了梁羽生之性情、志趣与文史修养,亦白描出他与诸名士大家的往来轶事:陈寅恪、金应熙、聂绀弩、黄苗子等文人的风骨,张季鸾、胡政之、金庸、杜运燮等报人的风雅,尽现笔端。

主编推荐
    《笔花六照》:    梁羽生是香港“新派”武侠小说开创者,武侠小说闻名华人世界,拥有众多读者。他在武侠小说之外,也擅长散文随笔,文史诗词功底深厚。    梁羽生将生平得意的一部分文章结集,并曾在去世前加以增订,彰显了梁羽生之性情、志趣与文史修养。由梁羽生儿子亲自作序。

精彩内容
新版序   回想儿时生活,父亲的书房必然浮出脑海。六十年代香港空调不普及,亦不便宜,只有父亲的书房安装了空调。夏天炎热,我放学后便待在他的书房中。书房摆放了不同类别的书籍,有文学、历史、诗词、哲学,还有科幻小说,等等。对于从小喜欢看书的我,无疑是进入了一个宝库。我下午便在他烟雾弥漫、窗花熏黄的书房中,一边看书一边看着父亲肥胖的背影在急速地爬格子,生怕灵感一过便写不出来了!儿时印象中的父亲是很严肃的。他可说是旧派人,家教甚严,“严父慈母”这句话常挂在口边。直到少年上中学后彼此才真正有所沟通交流。谈的都是文学、小说和历史方面的东西。从他的小说中可看到他是人性本善论者,他内心的世界是完美的,人的情操是伟大的,但与现实世界不免有所脱节。我看他的小说不多,而他对我说他的小说创作心得也不多。他说得多的是历史,闻人逸事,尤其是诗词、对联的创作技巧与品赏。这方面内容后来都在他的“有文笔录”专栏中得到展现。按照出版社建议,先把有关民国诗词的部分整理出来。  从小观察他写作的过程,我欣赏的是他对创作诗词、书中联目的投入、坚持和执著。父亲从小酷爱中国古典诗词,一生投入在诗词、对联的研究上,更将在这方面的创作放进其作品中,为武侠小说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喜欢父亲小说的回目、诗词,多于其小说中的情节。他作品中《七剑下天山》的《八声甘州》和《白发魔女传》的《沁园春》均被梁迷所爱,津津乐道。父亲生前著作很多,种类也很多,除武侠小说外,还有散文、历史、名人逸事、诗词、对联的研究、棋评,等等。他一生只送了一本书给我及嘱托我给他好好保留一套书。前者是《笔花六照》,后者则是《名联观止》。他说《名联观止》乃其一生治学心血之所在,得好好保存,使此书能留传后世。他是希望《名联观止》成为其联话“全集”的,在写完《大公报》的“联趣”专栏后,他曾在《香港商报》另写“联之趣”专栏,两个专栏的内容有近似也有不同,但后者直到去年才由北京的渠诚先生着手整理,所以这次把新整理出的“联之趣”的独特部分附录在《名联观止》。父亲对诗词的喜爱是直至后一刻,他在临终前数月《唐宋词选》不离身,手握此书重复翻读至残如破卷;他还不时在书中写下一些阅后心得,令我体会到《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在弥留清醒时看见我在身旁,他对我念了一遍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后再无语。父亲移居澳大利亚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不仅是他“金盆洗手”不再写武侠小说,他的人生处世态度亦有很大的转变。父亲受传统中国文化影响甚深,颇有名士气,有时做人处世不免有点我行我素。在社交聚会中遇上一些从商或国学文化不足的朋友,他会觉得话不投机,不多搭理。移居悉尼后,他却做到将世上一切浮名放下,走入众生。就像回到童年时代,戏玩人生。他常和一群青年人谈天说地,玩游戏直至深夜。他爱吃东西,二十多年来与住所附近小区的食店、餐厅的老板和服务员,不论种族、年龄、阶层,都混得熟络,如老朋友般。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传统的旧式中国文人,但竟能融入截然不同的异地文化,生活之中乐而忘返直至终老,令我颇感意外!看到父亲的非武侠小说著作《笔花六照》和《名联观止》以及“有文笔录”专栏在北京大学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十分高兴,感到父亲一生的愿望终能向目标迈上一大步。《笔花六照》承载着父亲一生的经历和回忆,出版社和渠诚先生均建议增添一些内容,包括近年所得到的父亲在岭南大学时的论文,以及他在写武侠小说以前用“梁羽生”笔名所作的其他文章,还有他在上次“增订”以后所作的、来不及收进文集里的文章。此次重读《笔花六照》,勾起了我在英、澳游学时父亲来探望我共游的往事,不胜感触。印象深可说是和他探望华罗庚先生。华老是世界有名的数学家,但为人随和,对当时二十岁的我,他态度和蔼慈祥,毫无架子,至今未忘。当然父亲一生亦不免有遗憾之事。他以武侠小说成名,但他心里更希望自己的诗词、文学艺术创作能得到认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华人社会对旧中国文化修养下降。新一代读者只着重他小说中的情节,能真正懂得欣赏其文学创作技巧的人渐少。忆起先父时,我总是不禁想到他生于二十世纪是生不逢时,还是上天对他的眷顾。他生于二十世纪,令他成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名家,在名小说家中占一席位。如果他生于十九世纪或更早的年代,他的小说只会被大众知识分子视作一种“闲书”,不入殿堂。但他却可能成为一位受士林拥戴的大词人,风流名士!我相信这是他更希望得到的地位,他渊博的学识及才华才能真正被充分认识。每次到他坟前,看见他碑上所刻的自挽联“笑看云霄飘一羽,曾经沧海慨平生”,都不免勾起这份迷思。陈心宇写于二〇一五年四月八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