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37.97 7.7折 49.5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付永钢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8462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5元

货号1201577988

上书时间2024-04-21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1.1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威胁因素
1.2信息安全的含义
1.3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1.3.1计算机外部安全
1.3.2计算机内部安全
1.3.3计算机网络安全
1.4信息安全模型
1.4.1通信安全模型
1.4.2信息访问安全模型
1.4.3动态安全模型
1.4.4APPDRR模型
1.5OSI信息安全体系
1.5.1OSI的七层结构与TCP/IP模型
1.5.2OSI的安全服务
1.5.3OSI安全机制
1.6信息安全中的非技术因素
1.6.1人员、组织与管理
1.6.2法规与道德
1.7信息安全标准化知识
1.7.1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
1.7.2标准化组织
1.7.3信息安全相关标准
习题1
第2章密码技术
2.1密码学概述
2.1.1密码体制的模型
2.1.2密码体制的分类
2.1.3密码体制的攻击
2.1.4密码体制的评价
2.2传统密码体制
2.2.1置换密码
2.2.2代换密码
2.2.3传统密码的分析
2.3现代对称密码体制
2.3.1DES
2.3.2AES
2.3.3序列密码
2.4非对称密码体制
2.4.1RSA非对称密码体制
2.4.2椭圆曲线非对称密码体制
2.4.3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2.5密码学新进展
2.5.1可证明安全性
2.5.2基于身份的密码技术
2.5.3量子密码学
习题2
第3章信息认证技术
3.1概述
3.2哈希函数
3.2.1哈希函数概述
3.2.2MD5
3.2.3SHA-1
3.3消息认证技术
3.3.1概述
3.3.2消息认证方法
3.4数字签名
3.4.1数字签名概述
3.4.2数字签名的实现
3.4.3数字签名标准
3.5身份认证
3.5.1概述
3.5.2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
3.5.3基于对称密钥的身份认证
3.5.4基于公钥的身份认证
习题3
第4章计算机病毒
4.1概述
4.1.1定义
4.1.2计算机病毒的发展
4.1.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4.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分类
4.2.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4.2.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4.3常见的病毒类型
4.3.1引导型与文件型病毒
4.3.2网络蠕虫与计算机木马
4.3.3其他病毒介绍
4.4计算机病毒制作与反病毒技术
4.4.1计算机病毒的一般构成
4.4.2计算机病毒制作技术
4.4.3病毒的检测
4.4.4病毒的预防与清除
习题4
第5章网络攻击与防范技术
5.1网络攻击概述和分类
5.1.1网络安全漏洞
5.1.2网络攻击的基本概念
5.1.3网络攻击的步骤概览
5.2目标探测
5.2.1目标探测的内容
5.2.2目标探测的方法
5.3扫描的概念和原理
5.3.1主机扫描
5.3.2端口扫描
5.3.3漏洞扫描
5.4网络监听
5.4.1网络监听原理
5.4.2网络监听检测与防范
5.5缓冲区溢出攻击
5.5.1缓冲区溢出原理
5.5.2缓冲区溢出攻击方法
5.5.3防范缓冲区溢出
5.6注入式攻击
5.7拒绝服务攻击
5.7.1IP碎片攻击
5.7.2UDP洪泛
5.7.3SYN洪泛
5.7.4Smurf攻击
5.7.5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5.8欺骗攻击与防范
5.8.1IP欺骗攻击与防范
5.8.2ARP欺骗攻击与防范
习题5
第6章防火墙技术
6.1防火墙概述
6.1.1防火墙的定义
6.1.2防火墙的特性
6.1.3防火墙的功能
6.1.4防火墙的局限性
6.2防火墙的分类
6.2.1防火墙的发展简史
6.2.2按防火墙软硬件形式分类
6.2.3按防火墙技术分类
6.3防火墙技术
6.3.1包过滤技术
6.3.2代理服务技术
6.3.3状态检测技术
6.3.4NAT技术
6.4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6.4.1堡垒主机体系结构
6.4.2双宿主主机体系结构
6.4.3屏蔽主机体系结构
6.4.4屏蔽子网体系结构
6.4.5防火墙的结构组合策略
6.5防火墙的部署
6.5.1防火墙的设计原则
6.5.2防火墙的选购原则
6.5.3常见防火墙产品
6.6防火墙技术的发展趋势
6.6.1防火墙包过滤技术发展趋势
6.6.2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发展趋势
6.6.3防火墙的系统管理发展趋势
6.6.4分布式防火墙技术
习题6
第7章入侵检测技术
7.1入侵检测概述
7.1.1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
7.1.2入侵检测的定义
7.2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和分类
7.2.1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
7.2.2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
7.2.3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7.3入侵检测的技术模型
7.3.1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
7.3.2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
7.4分布式入侵检测
7.4.1分布式入侵检测的优势
7.4.2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的实现
7.5入侵防护系统
7.5.1入侵防护系统的原理
7.5.2IPS关键技术
7.5.3IPS系统分类
7.6常用入侵检测系统介绍
7.7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7.7.1入侵检测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7.7.2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习题7
第8章操作系统安全
8.1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8.1.1操作系统安全准则
8.1.2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的一般方法
8.1.3操作系统资源防护技术
8.2UNIX/Linux系统安全
8.2.1Linux系统概述
8.2.2UNIX/Linux系统安全概述
8.2.3UNIX/Linux的安全机制
8.2.4UNIX/Linux安全配置
8.3Windows系统安全
8.3.1Windows系统的发展
8.3.2Windows的特点
8.3.3Windows7安全基础
8.3.4Windows7系统安全机制
8.3.5Windows7安全措施
习题8
第9章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9.1数据备份概述
9.1.1数据备份及其相关概念
9.1.2备份的误区
9.1.3数据备份策略
9.1.4日常维护有关问题
9.2系统数据备份
9.2.1系统还原卡
9.2.2克隆大师Ghost
9.2.3其他备份方法
9.3用户数据备份
9.3.1SecondCopy
9.3.2FileGenie2000
9.4网络数据备份
9.4.1DAS-Based结构
9.4.2LAN-Based结构
9.4.3LAN-Free备份方式
9.4.4Server-Free备份方式
9.5数据恢复
9.5.1数据的恢复原理
9.5.2硬盘数据恢复
习题9
第10章软件保护技术
10.1软件保护技术概述
10.2静态分析技术
10.2.1静态分析技术的一般流程
10.2.2文件类型分析
10.2.3W32Dasm简介
10.2.4可执行文件代码编辑工具
10.3动态分析技术
10.4常用软件保护技术
10.4.1序列号保护机制
10.4.2警告窗口
10.4.3功能限制的程序
10.4.4时间限制
10.4.5注册保护
10.5软件加壳与脱壳
10.5.1壳的介绍
10.5.2软件加壳工具简介
10.5.3软件脱壳
10.6设计软件的一般性建议
习题10
第11章虚拟专用网技术
11.1VPN的基本概念
11.1.1VPN的工作原理
11.1.2VPN的分类
11.1.3VPN的特点与功能
11.1.4VPN安全技术
11.2VPN实现技术
11.2.1第二层隧道协议
11.2.2第三层隧道协议
11.2.3多协议标签交换
11.2.4第四层隧道协议
11.3VPN的应用方案
11.3.1L2TP应用方案
11.3.2IPSec应用方案
11.3.3SSLVPN应用方案
习题11
第12章电子商务安全
12.1电子商务安全概述
12.2SSL协议
12.2.1SSL概述
12.2.2SSL协议规范
12.2.3SSL安全性
12.3SET协议
12.3.1SET概述
12.3.2SET的安全技术
12.3.3SET的工作原理
12.3.4SET的优缺点
12.4SSL与SET的比较
习题12
第13章网络安全检测与评估
13.1网络安全评估标准
13.1.1网络安全评估标准的发展历程
13.1.2TCSEC、ITSEC和CC的基本构成
13.1.3CC的评估类型
13.2网络安全评估方法和流程
13.2.1CC评估的流程
13.2.2CC评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3.2.3CC评估发展趋势
13.3网络安全检测评估系统简介
13.3.1Nessus
13.3.2AppScan
习题13
附录A实验
实验1数据的加密与解密
实验2Windows口令破解与安全
实验3网络嗅探与欺骗
实验4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5冰河木马的攻击与防范
实验6个人防火墙配置
实验7软件动态分析
实验8Windows2000/XP/2003安全设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对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的各个部分做了完整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概述、密码技术、信息认证技术、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与防范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软件保护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电子商务安全、网络安全检测与评估。每章都有习题,附录提供了与部分章节相对应的实验。本书可作为计算机和通信专业本科或专科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安全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精彩内容
第2版前言



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安全问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安全日渐成为国家的一个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成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学科。
    目前因特网(Internet)已遍布世界240个国家和地区,每时每刻都为用户提供着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除了最初的电子邮件、万维网外,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集视频、声音、数据于一体的服务。我们的社会已经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已经被应用到政治、军事、金融、商业、电信、教育等各行各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信息系统工程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使计算机系统成为当今社会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黑客对信息系统的攻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其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从最初的猜测用户密码、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漏洞进行攻击,发展到现在通过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分析操作系统漏洞,这无疑给计算机信息安全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介绍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阅读本书可以了解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网络安全的隐患和风险,以及其给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带来的危害、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
本书从实用和新颖的角度对内容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具有以下特色。
(1) 实用、丰富、新颖的内容。
编写基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以知识实用、丰富、新颖为原则,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使用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信息安全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减少概念和理论性的知识介绍,而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吸取目前已出版的信息安全技术类教材、论文的精髓,充分反映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成果。
(2) 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
   目前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密码学、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信息隐藏、软件保护、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方面,本书力求融合信息安全研究的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全面反映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通过学习本书,既可以了解到信息安全的概貌,又可以迅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技能。
(3) 丰富的习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每章后面都附有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和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
本书第3、4、12章由陈杰编写,第9、10章由洪玉玲编写,第6、7、11章由曹煦晖编写,第2章的第2.1~2.3节由刘年生编写。付永钢编写了其余章节,并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和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茅剑等老师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配合本书的教学工作,作者还提供了配套的电子课件,请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下载,或者通过电子邮箱yonggangfu@jmu.edu.cn获取。本书主要内容的课堂授课需要50学时左右,也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进行删减,建议再安排一定学时的课外实验。另外,本书所有截图来自相关软件,未做改动。
信息安全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研究领域,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
2017年5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