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工设计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水工设计手册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219.45 5.9折 375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安建,李现社 主编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19237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75元

货号1201132135

上书时间2024-04-21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2版前言
版前言
章灌溉、排水与供水规划
1.1基本资料收集
1.1.1灌排区基本资料收集
1.1.2供水区基本资料收集
1.2设计标准
1.2.1灌溉设计标准
1.2.1.1灌溉设计保证率
1.2.1.2抗旱天数
1.2.2灌溉水质标准
1.2.3排水设计标准
1.2.3.1排涝标准
1.2.3.2排渍标准
1.2.3.3防治盐碱化的排水标准
1.2.4供水设计标准
1.2.5供水水质标准
1.3需水量分析
1.3.1灌溉用水
1.3.1.1作物需水量
1.3.1.2作物的灌溉制度
1.3.1.3盐碱地的冲洗用水
1.3.1.4灌溉用水量
1.3.1.5灌水率及流量过程线
1.3.2工业用水
1.3.2.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法
1.3.2.2趋势分析法
1.3.2.3弹性系数法
1.3.3生活用水
1.3.4生态用水
1.3.4.1河道内生态用水
1.3.4.2河道外生态用水
1.4水源工程规划
1.4.1水源的选择
1.4.2取水方式
1.4.2.1地表水取水方式
1.4.2.2地下水取水方式
1.4.3地表取水工程水利计算
1.4.3.1无坝引水
1.4.3.2闸坝取水
1.4.3.3抽水取水
1.4.3.4水库取水
1.4.3.5综合取水方式——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
1.4.4地下水资源评价及机井灌溉规划
1.4.4.1可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1.4.4.2地下水资源评价
1.4.4.3机井灌溉规划
1.4.4.4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型式与结构
1.4.5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4.5.1供需平衡分析的一般原则
1.4.5.2现状水平年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4.5.3规划水平年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5工程总体规划
1.5.1系统组成及布置原则
1.5.1.1系统组成
1.5.1.2布置原则
1.5.2灌溉系统的布置
1.5.3排水系统的布置
1.5.3.1骨干沟道系统的布置
1.5.3.2承泄区的布置
1.5.4灌排建筑物的布置
1.5.4.1建筑物布置及选型的一般要求
1.5.4.2建筑物布置和选型应注意的问题
1.5.5田间工程
1.5.5.1田间工程规划布置
1.5.5.2土地平整
1.5.6道路、林带及居民点规划
1.5.6.1道路规划
1.5.6.2林带规划
1.5.6.3居民点规划
1.5.7排水区规划
1.5.7.1圩区规划
1.5.7.2平原河网规划
1.6灌排渠沟设计流量及水位推算
1.6.1灌溉渠道设计流量及水位推算
1.6.1.1灌溉渠道流量概述
1.6.1.2渠道输水损失估算
1.6.1.3渠道与灌溉水利用系数
1.6.1.4渠道的工作制度
1.6.1.5各级渠道设计流量推算
1.6.1.6渠道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的计算
1.6.1.7渠道流量进位规定
1.6.1.8渠道水位推算
1.6.2排水沟设计流量及水位推算
1.6.2.1排涝设计流量
1.6.2.2排渍流量的计算
1.6.2.3排水沟水位推算
参考文献
第2章引水枢纽工程
2.1引水枢纽工程概况
2.1.1引水枢纽工程的作用及类型
2.1.2引水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要求
2.1.3引水枢纽工程的设计资料
2.2无坝引水枢纽工程
2.2.1环流理论
2.2.1.1横向水面比降计算
2.2.1.2横向流速计算
2.2.1.3弯道上的纵向水面比降
2.2.2引水口的分流分沙问题
2.2.2.1分水角对引水沙量的影响
2.2.2.2分流比及分水口型式对分沙比的影响
2.2.2.3拦(导)沙坎对防止泥沙的影响
2.2.3无坝引水枢纽工程布置及防沙的影响
2.2.3.1无坝引水枢纽工程的工作特点及类型
2.2.3.2无坝引水口位置选择
2.2.3.3无坝引水枢纽工程布置及防沙设施
2.2.4引水口附近的河道整治
2.2.5无坝引水改建成有坝引水应注意的问题
2.2.5.1无坝引水改建成有坝引水后对河道的影响
2.2.5.2无坝引水改建为有坝引水应考虑的问题
2.2.6都江堰引水枢纽
2.3有坝引水枢纽工程
2.3.1闸堰引水枢纽工程
2.3.1.1沉沙槽式引水枢纽工程
2.3.1.2底栏栅式引水枢纽工程
2.3.1.3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工程
2.3.1.4分层式引水枢纽工程
2.3.2水库(分层)引水枢纽工程
2.3.2.1斜卧管式分层引水结构
2.3.2.2竖塔(井)式分层引水结构
2.3.2.3浮子式分层引水结构
2.3.3其他形式引水枢纽工程
2.3.3.1截沙廊道式引水枢纽工程
2.3.3.2多种防沙设施的引水枢纽工程
2.3.3.3带侧渠间断冲洗的沉沙池式引水枢纽工程
2.4沉沙池
2.4.1沉沙池的作用及类型
2.4.1.1沉沙池的作用
2.4.1.2沉沙池的类型
2.4.2定期冲洗式沉沙池
2.4.2.1定期冲洗式沉沙池的工作特点、布置及构造
2.4.2.2定期冲洗式沉沙池的泥沙冲淤计算
2.4.3连续冲洗式沉沙池
2.4.3.1直线形沉沙池
2.4.3.2斜板式沉沙池
2.4.3.3曲线形沉沙池
2.4.4沉沙条渠
2.4.4.1沉沙条渠的布置及要求
2.4.4.2沉沙条渠的计算方法
2.4.5漏斗式排沙
2.4.5.1漏斗式排沙原理
2.4.5.2漏斗式排沙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灌排渠沟与输水管道工程设计
3.1渠道工程设计
3.1.1渠线规划
3.1.2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
3.1.2.1引水建筑物
3.1.2.2配水建筑物
3.1.2.3交叉建筑物
3.1.2.4衔接建筑物
3.1.2.5泄水建筑物
3.1.2.6量水建筑物
3.1.3灌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3.1.3.1渠道断面型式
3.1.3.2渠道纵横断面设计公式
3.1.3.3梯形渠道横断面设计
3.1.3.4其他形式断面渠道的水力计算
3.1.3.5渠道的横断面结构
3.1.3.6渠道的纵断面设计
3.2渠道衬砌及防冻胀工程设计
3.2.1砌石防渗
3.2.1.1干砌卵石防渗
3.2.1.2干砌块石防渗
3.2.1.3浆砌石防渗
3.2.2混凝土防渗
3.2.2.1混凝土防渗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2.2.2技术要求与原材料选择
3.2.2.3防渗层型式与结构尺寸
3.2.2.4伸缩缝设计
3.2.3沥青混凝土防渗
3.2.3.1沥青材料防渗的特点与适用条件
3.2.3.2沥青混凝土防渗的技术要求
3.2.3.3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3.2.3.4沥青混凝土防渗体设计
3.2.4土工膜防渗
3.2.4.1土工膜防渗的特点与适用条件
3.2.4.2土工膜性能与选用
3.2.4.3土工膜防渗结构型式
3.2.4.4保护层设计
3.2.4.5防渗层设计
3.2.4.6过渡层设计
3.2.5其他材料护面防渗
3.2.5.1人工挂淤防渗
3.2.5.2土壤固化剂防渗
3.2.6渠道防渗工程抗冻胀技术
3.2.6.1渠道衬砌冻胀破坏形式
3.2.6.2冻害成因分析
3.2.6.3冻胀防治设计方法
3.2.6.4冻害防治工程措施
3.2.7衬砌渠道稳定与排水设计
3.2.7.1衬砌渠道稳定要求
3.2.7.2衬砌渠道排水设计
3.3特殊地基渠道设计
3.3.1软土地基渠道
3.3.1.1软土地基工程问题
3.3.1.2软土地区的特殊岩土工程问题
3.3.1.3软土地区渠道设计原则
3.3.1.4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3.3.1.5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3.2膨胀土地基渠道
3.3.2.1膨胀土的工程特性与渠道病害
3.3.2.2膨胀土地区渠道设计原则
3.3.2.3膨胀土地区的渠道设计及滑坡治理
3.3.3砂土地基渠道
3.3.3.1砂土的概念
3.3.3.2砂土液化的概念
3.3.3.3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3.3.3.4砂土地基的抗液化措施
3.3.4采空区地基渠道
3.3.4.1采空区渠道建设适宜性评价
3.3.4.2采空区地基处理措施
3.3.5岩石地基
3.3.5.1概述
3.3.5.2岩石地基设计准则和技术措施
3.3.5.3风化岩及残积土地基处理
3.4排水沟道工程设计
3.4.1田间排水
3.4.1.1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
3.4.1.2排除地面水的水平排水系统
3.4.1.3控制地下水位的水平排水系统
3.4.2控制水田渗漏量要求的排水沟(或暗管)间距
3.4.2.1水田暗管排水
3.4.2.2明沟冲洗排水
3.4.2.3鼠道排水
3.4.2.4竖井排水
3.4.3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布置
3.4.3.1排水方式
3.4.3.2布置排水沟的原则
3.4.4除涝设计标准
3.4.4.1除涝标准的概念
3.4.4.2部分地区除涝标准
3.4.5排水流量计算
3.4.5.1设计排涝流量的计算
3.4.5.2设计排渍流量的计算
3.4.6排水沟的设计水位和排水沟断面设计
3.4.6.1排水沟的设计水位
3.4.6.2排水沟断面设计
3.5输水管道工程设计
3.5.1管网规划布置与基本参数
3.5.1.1设计依据
3.5.1.2基本参数
3.5.2管道系统水力计算
3.5.2.1水头损失
3.5.2.2管网水力计算工况
3.5.2.3恒定流基本方程
3.5.2.4树状管网水力计算
3.5.2.5环状管网水力计算
3.5.3管材选择
3.5.3.1输水管材分类及适用条件
3.5.3.2管材选择的要求与方法
3.5.4管道系统结构设计
3.5.4.1管道连接方式
3.5.4.2管道纵断面设计
3.5.4.3管道附属设施
3.5.4.4管道稳定与安全设施
3.5.5管道明设
3.5.6管道穿越障碍物
3.5.6.1跨越河道
3.5.6.2穿越铁路
3.5.7水锤防护与水锤验算
3.5.7.1水锤防护
3.5.7.2水锤验算
3.5.8管道防腐措施
参考文献
第4章渠系建筑物
4.1渡槽
4.1.1概述
4.1.2渡槽设计的基本资料和总体布置要求
4.1.3渡槽水力计算
4.1.3.1比降的确定
4.1.3.2渡槽过水能力计算
4.1.3.3水头损失与水面衔接计算
4.1.3.4涵洞式渡槽中涵洞的水力设计
4.1.4渡槽槽身的型式
4.1.4.1槽身的横断面
4.1.4.2槽身纵向的支承型式
4.1.4.3预应力混凝土槽身
4.1.5渡槽的支承结构
4.1.5.1墩式
4.1.5.2排架式
4.1.5.3混合式墩架及桩柱式槽架
4.1.5.4拱式
4.1.5.5斜拉渡槽
4.1.6渡槽的基础
4.1.6.1浅基础
4.1.6.2桩基础
4.1.6.3沉井基础
4.1.7渡槽及其地基的稳定性验算
4.1.7.1槽身的整体稳定性验算
4.1.7.2渡槽的抗滑稳定性验算
4.1.7.3渡槽的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4.1.7.4浅基础的基底压应力验算
4.1.7.5渡槽基础的沉降计算
4.1.8渡槽的细部构造
4.1.8.1渡槽与两岸的连接
4.1.8.2渡槽的伸缩缝
4.1.8.3槽身的支座
4.1.8.4渡槽进出口渐变段的型式与长度
4.1.8.5渡槽的超高
4.1.9渡槽结构计算
4.1.9.1荷载计算
4.1.9.2荷载组合
4.1.9.3渡槽槽身结构计算
4.1.9.4预应力槽身计算
4.1.9.5槽墩槽台结构计算
4.1.9.6排架结构计算
4.1.9.7拱圈结构计算
4.1.9.8不等跨拱的布置
4.1.9.9装配式渡槽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4.1.10渡槽的冻害及防冻害设计
4.1.10.1渡槽冻害破坏特征
4.1.10.2渡槽冻害的防治
4.2倒虹吸管
4.2.1概述
4.2.1.1倒虹吸管的适用条件
4.2.1.2倒虹吸管总体布置要求
4.2.1.3倒虹吸管设计的基本资料
4.2.1.4倒虹吸管的分类
4.2.1.5倒虹吸管的布置型式
4.2.2进出口段的布置
4.2.2.1进口段的布置
4.2.2.2出口段的布置
4.2.3管道的布置与构造
4.2.3.1管道布置
4.2.3.2管道支承的型式和构造
4.2.3.3管道的细部结构
4.2.3.4管道的镇墩
4.2.3.5管道上的开孔
4.2.4倒虹吸管水力计算
4.2.4.1流速和管径的确定
4.2.4.2倒虹吸管输水能力计算
4.2.4.3倒虹吸管的水头损失及下游渠底高程的确定
4.2.4.4进出口水面衔接计算
4.2.5倒虹吸管结构计算
4.2.5.1作用于管身的荷载及其组合
4.2.5.2倒虹吸管结构计算
4.2.5.3作用于镇墩上的荷载
4.2.5.4镇墩的结构计算
4.3涵洞
4.3.1概述
4.3.2涵洞的分类
4.3.2.1按作用分类
4.3.2.2按洞身结构布置型式分类
4.3.2.3按洞身建筑材料分类
4.3.3涵洞洞身的结构布置
4.3.3.1矩形箱涵
4.3.3.2盖板涵洞
4.3.3.3拱涵
4.3.3.4圆拱直墙涵
4.3.3.5圆管涵
4.3.4涵洞进出口连接段布置
4.3.4.1八字式洞口
4.3.4.2端墙(一字墙)式洞口
4.3.4.3扭曲面式洞口
4.3.4.4跌水式洞口
4.3.5涵洞水力计算
4.3.5.1涵洞水流流态的判别
4.3.5.2长洞与短洞的判别
4.3.5.3无压流水力计算
4.3.5.4半压力流过水能力计算
4.3.5.5压力流过水能力计算
4.3.5.6下游水流衔接计算
4.3.6涵洞结构计算
4.3.6.1荷载计算
4.3.6.2结构计算
4.4跌水与陡坡
4.4.1概述
4.4.2跌水
4.4.2.1单级跌水
4.4.2.2多级跌水
4.4.3陡坡
4.4.3.1陡坡构造
4.4.3.2陡坡段的水力特性及断面、平面设计
4.4.3.3陡坡段的水力计算
4.4.3.4陡坡段的消能
4.4.3.5陡坡消力池的设计
4.4.4跌水和陡坡结构设计要点
4.4.5压力管式陡坡简介
4.4.6跌井简介
4.5渠道上的闸
4.5.1概述
4.5.2分水闸及斗门
4.5.2.1分水闸的型式和构造
4.5.2.2分水闸的水力计算
4.5.2.3斗门
4.5.3节制闸
4.5.4泄水闸及溢流侧堰
4.5.4.1泄水闸的位置
4.5.4.2泄水闸的型式和构造
4.5.4.3泄水闸的水力计算
4.5.4.4溢流侧堰
4.6量水设施
4.6.1概述
4.6.1.1灌区量水的几种常用方法
4.6.1.2量水设施的分类
4.6.2量水堰
4.6.2.1三角形量水堰
4.6.2.2矩形薄壁堰
4.6.2.3梯形薄壁堰
4.6.3量水槽
4.6.3.1长喉道槽
4.6.3.2短喉道槽
4.6.4其他量水设备
4.6.4.1量水喷嘴
4.6.4.2量水套管
4.6.5水工建筑物量水
4.6.5.1水工建筑物量水的基本要求
4.6.5.2涵闸量水
4.6.5.3跌水量水
4.6.5.4渡槽量水
4.6.5.5倒虹吸管量水
4.6.5.6水工建筑物自动化量水
参考文献
……
第5章节水灌溉工程设计
第6章泵站
第7章村镇供水工程

内容摘要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书为第9卷――《灌排、供水》,共分7章,其内容分别为:灌溉、排水与供水规划,引水枢纽工程,灌排渠沟与输水管道工程设计,渠系建筑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泵站,村镇供水工程。
董安建、李现社编著的《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9卷灌排供水)(精)》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