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经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粮食经济学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36.72 7.5折 49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慧秋,李忠旭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63667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202643331

上书时间2024-04-12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粮食供伶岛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粮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一、国家历来重视粮食问题 1

二、粮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二节 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3

一、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二、粮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6

第三节 粮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学科性质 7

一、粮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运用 7

二、粮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9

思考题 10

参考文献 10

第二章 粮食供给与需求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粮食的特征 11

一、粮食具有战略性 11

二、粮食具有风险性 11

三、粮食具有一般商品性 12

四、粮食具有外部公益性 12

第二节 粮食需求的一般原理 13

一、粮食需求的定义 13

二、粮食需求的一般规律 13

三、粮食需求的影响因素 15

第三节 粮食供给的一般原理 19

一、粮食供给的是义 19

二、粮食供给的一般规律 19

三、粮食供给的影响因素 21

四、粮食生产与规模经济 25

思考题 26

参考文献 26

第二章 粮食市场的一般均衡 27

第一节 粮食市场的功能及作用 27

一、市场与粮食市场的含义 27

二、粮食市场的特征 28

三、粮食市场的分类 29

四、粮食市场的功能 30

五、粮食市场的作用 32

第二节 粮食市场的一般均衡 34

一、均衡价格形成 34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35

三、蛛网模型 37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简单运用 39

思考题 40

参考文献 40

第二篇 粮合供给

第四章 粮食生产 41

第一节 粮食生产的基本知识概况 41

一、粮食生产方式的含义及类型 41

二、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 42

第二节 我国粮食生产 43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阶段 43

二、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 44

三、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45

第三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 48

一、商品粮基地的含义及特征 48

二、商品粮基地的作用 49

三、我国商品粮基地建设 50

第四节 世界粮食生产 52

一、世界粮食生产基本格局 52

二、世界粮食生产及品种波动 53

三、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趋势 54

思考题 55

参考文献 55

第五章 粮食储备 57

第一节 粮食储备含义及功能 57

一、粮食储备的含义 57

二、粮食储备的功能 58

三、粮食储备的目标 59

第二节 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59

一、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 60

二、粮食储备制度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62

三、粮食储备制度改革 63

第三节 国外粮食储备简介 64

一、美国的粮食储备 64

二、澳大利亚的粮食储备 65

三、日本的粮食储备 66

思考题 67

参考文献 67

第六章 粮食进口贸易 68

第一节 世界粮食进口贸易概述 68

一、农产品靠前贸易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68

二、粮食进口贸易的含义及作用 69

三、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 69

四、世界粮食进口贸易发展概况 70

第二节 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发展 71

一、我国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地位 72

二、加人WTO 前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政策 74

三、加人WTO 后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政策 75

第三节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及安全性 77

一、我国粮食进口的理论规模和安全线 77

二、我国粮食进口的安全性分析 79

三、采取适宜的粮食进口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81

思考题 81

参考文献 82

第三篇 粮食需求

第七章 粮食消费 83

第一节 粮食消费的基本构成及消费变化 83

一、粮食消费的概念及基本构成 83

二、我国粮食消费变化 84

三、世界粮食消费变化 86

第二节 饲料粮发展与粮食消费 89

一、饲料粮消费发展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90

二、饲料粮消费的发展趋势 92

第三节 生物质能发展与粮食消费 92

一、生物质能的内涵 93

二、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 94

三、近年国外生物质能发展 96

四、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未来发展趋势 97

思考题 97

参考文献 97

第八章 粮食出口贸易 99

第一节 世界粮食出口贸易概述 99

一、粮食出口贸易的含义及作用 99

二、世界粮食出口贸易格局 99

第二节 我国粮食出口贸易发展 102

一、我国粮食出口贸易的变化及面临的风险 102

二、加人WTO前我国粮食出口贸易政策 105

三、加人WTO后我国粮食出口贸易政策 105

第二节 我国粮食比较优势与竞争力 107

一、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发展 107

二、我国粮食产品的比较优势与靠前竞争力 110

思考题 113

参考文献 114

第四篇 粮食市场

第九章 粮食价格 115

第一节 我国粮食价格体系及发展变化 115

一、粮食价格形成 115

二、粮食价格体系 116

三、我国粮食价格的历史演变 118

第二节 我国粮食成本和价格比较分析 118

一、粮食成本的概念 118

二、粮食成本的构成 119

三、国内粮食收购价格和成本的比较 122

第三节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影响 124

一、粮食价格波动的表现和特征 124

二、粮食价格波动的理论解释 126

三、粮食价格波动的风险 128

四、防止粮食价格过度波动的对策 129

思考题 130

参考文献 130

第十章 粮食供求形势 132

第一节 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及其变化 132

一、近年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变化 132

二、我国粮食供求的区域及品种变化 134

第二节 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及其变化 136

一、不同类型国家粮食供给的特征 136

二、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变化 137

第三节 粮食安全 138

一、粮食安全的演变及内涵 138

二、粮食安全衡量指标 140

三、《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有关粮食安全指标规定 143

四、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判断 144

思考题 145

参考文献 145

第十一章 粮食流通 147

第一节 粮食流通的相关概念 147

一、粮食流通的含义 147

二、粮食流通产业内涵 148

三、粮食流通体制内涵 150

第二节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及演变 151

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历史沿革 151

二、粮食流通体制发生的深刻变革 155

第三节 一些国家粮食流通经验与启示 156

一、美国、日本粮食流通简介 156

二、主要国家及地区粮食流通经验及启示 161

思考题 166

参考文献 166

第十二章 粮食市场建设 168

第一节 我国粮食市场的主体 168

一、农户、粮食经纪人和粮食合作经济组织 168

二、企业 169

三、政府 169

第二节 我国粮食市场的类型 170

一、粮食市场的主要类型 170

二、粮食初级市场 170

三、粮食批发市场 171

四、粮食期贷市场 172

第三节 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175

一、我国粮食市场体系演变及现状 175

二、我国粮食市场体革建设存在的问题 181

三、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和对策 182

思考题 185

参考文献 185

第五篇 粮食宏观调控与粮食政策

第十三章 粮食宏观调控 186

第一节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内涵、目标及作用 186

一、粮食宏观调控的内涵 186

二、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 187

三、粮食宏观调控运行机制 188

四、粮食宏观调控的作用 188

第二节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手段 189

一、粮食宏观调控的财政手段 189

二、粮食宏观调控的金融手段 190

三、粮食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191

四、粮食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192

五、粮食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工具) 192

第三节 我国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措施 193

一、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挑战 193

二、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原则 194

三、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处理的关系 195

四、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实践 196

五、加强我国宏观调控的措施 197

思考题 199

参考文献 199

第十四章 粮食政策 201

第一节 我国粮食政策目标及挑战 201

一、粮食政策内涵 201

二、粮食政策种类 202

三、粮食政策目标及选择 203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政策调整 206

一、第一次调整(1979-1989年) 206

二、第二次调整(1990-1993年) 207

三、第三次调整(1994-1999 年) 208

四、第四次调整(2000年至今) 209

第三节 我国主要粮食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210

一、耕地保护政策 210

二、粮食大力度优惠收购价政策 214

三、粮食补贴政策 215

思考题 217

参考文献 217

内容摘要
本书依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即从供给和需求的一般原理出发,遵循粮食供给、粮食需求、粮食市场、粮食宏观调控与粮食政策的理论脉络建立教材内容体系。编写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以实用为主;在介绍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侧重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教材的实用性。本书适于各类高等学校涉及粮食经济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以及其他非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生产一线从事粮食经济管理的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使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