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概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概论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44.84 6.8折 66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谭志松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83229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6元

货号1202093555

上书时间2024-04-11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一三峡流域概念的提出

二本书研究的理论视角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框架

四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章社会空间论与区域社会及其治理

节空间社会学与区域社会

一社会空间及其生成原理

二社会空间论与区域社会

第二节城市与城市社会

一城市及其特征

二社会与城市社会

三城市社会空间

第三节社会建设与城市社会治理

一社会建设

二城市社会治理及其意义

三城市管理与城市社会治理

第四节城市社会治理的特点与原则

一中国的综合治理

二现代城市社会治理的特点

三城市社会治理的原则

第五节社会发展与城市社会治理

一社会发展的内涵与追求

二社会发展与城市社会现代化

三城市社会发展需要现代城市社会治理支撑

第六节城市社区与城市社会治理

一城市社区

二城市社会工作

三城市社区治理

第二章社会运行论与城市社会治理

节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学

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立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学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学

第二节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式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从早期中国社会学到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式社会学

二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式社会学的形成轨迹

第三节“社会运行论”: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式社会学代表之一

一“社会运行论”理论体系的领军人:郑杭生教授

二郑杭生社会学研究的学术理路

三郑杭生社会学体系“五论”及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意义

第四节政党社会学与学院式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一主体一致性

二两者互补性

第五节“社会运行论”体系与中国城市社会治理

一社会运行论体系的社会治理思想

二社会运行论体系与城市社会治理

第三章三峡流域社会

节三峡流域的地理空间

一三峡流域地理范围的界定

二三峡流域所涉及的行政区域

三三峡流域地理空间

第二节三峡流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一水域特征

二山地特征

三区位特征

第三节三峡流域社会的基本状况

一基本情况

二丰富的特色文化

三三峡移民特征

第四节关注和研究三峡流域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三峡流域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二三峡流域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三峡流域社会需要深入关注和研究的十大问题

第四章三峡流域城市社会

节三峡流域城市建设现状

一总体基本情况

二三个层次的结构

第二节三峡流域部分城市建设与规划特点分析

一宜昌市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概要分析

二荆州市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概要分析

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概要分析

四涪陵区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概要分析

五怀化市城市建设与规划概要分析

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概要分析

七张家界市城市建设与规划概要分析

八铜仁市城市建设与规划概要分析

第三节三峡流域城市发展分析

一主要优势分析

二相对薄弱的方面

第四节三峡流域城市社会建设思考

一转变观念

二建立良好的运行和发展机制

三城市规划修编

四发展战略

第五章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概况

节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的三种类型

一系统性创新:探索现代城市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二综合治理体制下的城市社区治理

三城乡综合统筹治理:县市城市社会治理探索

第二节宜昌市“一本三化”模式浅析

一“一本三化”模式的基本框架及其浅析

二“一本三化”模式的基本特征阐释

三“一本三化”模式的社区治理

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第三节黔江区“‘大综治’‘6+1’一体化”模式

一黔江区基本概况

二黔江城市社会情况

三“‘大综治’‘6+1’一体化”模式概要

第四节利川市城乡统筹治理探索

一利川市基本情况

二利川城市社会治理探索概述

三社会治理成效

第五节三种“社会治理“基本类型的整体分析

一三种类型的进步性

二发展不平衡性

三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方面的几个问题

第六章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治理创新体系构建

节城市现代化对治理体系构建的要求

一治理创新体系构建的理性要求

二创新体系构建的内涵要求

第二节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原则

一治理的理念创新原则

二治理的机制创新原则

三治理的手段创新原则

第三节治理创新体系的法治化

一行政性规范

二社会治理法治化

三纯粹行政性规范的弊端

第四节治理创新与城市文明

一现代文明的意义

二社会的道德性规范

三社会的契约性规范

四治理与文明

第五节三峡流域城市对治理创新体系构建的要求

一基本思想理念

二系统思想

三本土差异

四城乡一体统筹

第七章社会运行论视角下的城市社会治理创新体系构建

节治理体系的结构要素

一理念定位

二治理内容

三组织部门

四运行系统

五人员组织

六条件保障

第二节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二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逻辑图

第三节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一组织系统

二动力系统

三结算系统

四治理体系运行图

第四节治理体系运行的保障机制

一保障机制的内涵及地位

二保障机制的三要素

三完善的治理体系运行逻辑路线图

第五节治理体系的动态性完善

一动态性完善的基本原则

二动态性完善的基本过程

三动态性完善的意义

结语社会治理创新两个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了三个重要问题:从马克思空间社会学视角界定了三峡流域社会的地域范围,阐释了研究和发展三峡流域社会的重要意义;对三峡流域城市发展及其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从社会运行论的理论视角,对三峡流域城市社会提出的构建系统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及其运行的逻辑框架图“模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