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学策略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47.22 6.1折 78 全新

库存6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钟启泉 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40029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3022367

上书时间2024-03-30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兼教育部教育学与心理学部召集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著有《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解码教育》《读懂课堂》《课程的逻辑》《学校的变革》《教学心理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译著《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课程与教师》《学习的快乐》(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参编《世界教育方法的改革》《教育方法》(佐藤三郎主编丛书,日本东信堂)等。

目录
引言教学策略:教育技术与艺术的合金/001

一、启发式教育/001

二、探究型学习/003

三、高阶化与自律性/005

第一编教学策略的理论视野

第一章课堂转型的指针——索耶(R.K.Sawyer)的“创意课堂”/010

一、从“灌输教学”走向“创意课堂”/010

二、以“即兴”与“框架”实现“深度知识”的教学/016

三、创意课堂:超越“覆盖陷阱”与“教学悖论”/022

第二章“教育即脑育”:脑科学的论断/029

一、“理想学习”与脑科学的儿童发展观/029

二、影响脑的十二种恶习/035

三、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愿景与挑战/043

第三章境脉认知研究与问题解决学习/049

一、知识特质与境脉认知研究/049

二、“项目学习”(PBL):原理与策略/059

三、“课题中心型教学”(TCI):原理与策略/068

第四章基于境脉认知的教学策略/077

一、两股学习研究潮流/077

二、境脉认知与教学策略/080

三、“学习境脉”的创造与元教学/087

第二编教学策略的挑战性课题

第五章提问,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汉密尔顿(C.Hamilton)的“提问攻略”/100

一、质疑与提问/100

二、教师的提问设计/107

三、提供挑战的安全环境/114

第六章对话,锤炼高阶思维的实践——兹维尔斯(J.Zwiers)的“课堂对话”/127

一、课堂与课堂对话/127

二、课堂对话的技能/137

三、课堂对话的文化/146

第七章挫折与抗挫教育——以“挫折临界点”为中心/161

一、“失败”“无聊”与“不悦”的效用/161

二、挫折:成长的烦恼/167

三、“挫折临界点”与挫折/172

四、抗挫教育的策略/179

第八章课外作业何去何从——倾听实证研究的忠告/187

一、课外作业的神话与真实/187

二、课外作业的政策性课题/197

第九章学习评价的演进与课题——寻求儿童学习与学力的可视化/208

一、“学习”的进步与学习观/208

二、从“评价什么”看评价策略的演进/212

三、从“为什么评价”看评价策略的演进/219

四、从“怎样评价”看评价策略的演进/225

五、走向“学习评价”的新范式/230

第三编教学策略的文化支撑

第十章教师:教学策略的创生者/236

一、教师成长与教师的学习/236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课例分析/241

三、革新者心态与开放型文化/248

第十一章教学策略创生的现代课题/256

一、寻求信息技术的支撑: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活用为例/256

二、寻求认知科学的支撑:以“认知心理学”的活用为例/263

附录教育思潮与教学策略/273

一、对话方式与教育学的兴起/273

二、民众教育思想的演进及其影响/275

三、“新教育运动”的发展/278

四、战后的教学范式论/279

结语教师形象与教学策略——国际“教师教育学”的视角/284

一、教师形象的重建:从“技术熟练者”转向“反思性实践家”/284

二、教学范式的转型:从“一个故事”的教学转向“多个故事交响”的教学/287

三、教师研修的进化:从关注“教师个人”的成长转向关注“教师团队”的成长/291

谢辞/296

内容摘要
所谓“学习”,就是儿童的经验重建、自我更新。尤其是他们所属的共同体走向期许方向的变化,我们把它叫做“成长”。就是说,“教育“是支援儿童迈向幸福的自我变革的活动(交互作用),而激活这种学习的种种工夫与智慧,就是“教学策略”。本书探讨新世纪课堂转型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挑战性课题,以及教学策略研究的展望,旨在为我国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提供思想武器,同时也为我国中小学的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新鲜经验。

主编推荐
很好的教师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不懈的努力而成长起来的。每一个教师的成长旅程并不一样,但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转型的目标,却是共同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就在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培育他们成为“探究的学习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