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听着的教育
  • 倾听着的教育
  • 倾听着的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倾听着的教育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25.18 6.0折 42 全新

库存309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政涛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5517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201535407

上书时间2024-03-24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政涛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才,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著有《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教育常识》《教育科学的世界》《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等。

目录
序:教育从倾听开始
第一辑 倾听的教育意蕴
倾听着的教育
终身教育,终生倾听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教师倾听中的爱与怕
倾听之难与教育之难
什么是“认真倾听”
第二辑 名师的倾听之道
跟着孔子学倾听
孔子的倾听之道与教育之道
苏格拉底的“产婆式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神
苏霍姆林斯基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音乐与倾听
陶行知的“邀请式倾听”
第三辑 教师的倾听能力
教师的倾听力与教育力
积极式倾听与消极式倾听
封闭式倾听与开放式倾听
独白式倾听与对话式倾听
预设式倾听与生成式倾听
教师的现场倾听力
如何炼成教师的倾听能力
倾听与教师的思维品质
第四辑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不要干扰学生的倾听
激发学生倾听兴趣的六大法宝
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让倾听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
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
在审辩式倾听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以教育戏剧的方式培养倾听能力
第五辑 大时代的倾听之维
技术时代的倾听之路
图像时代,倾听何为
慕课时代,如何倾听
参考文献
后记:倾听之后,必有回响

内容摘要
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知名教育学者李政涛从倾听的教育意蕴、名师的倾听之道、教师的倾听能力、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大时代的倾听之难等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倾听的教育价值,揭示了教师提升倾听能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请从倾听开始!

主编推荐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作者、有名教育学者李政涛近期新力作,每位老师都必须补上的“倾听课”!终身教育,便需要终身倾听,倾听已成为教师的一项核心素养。“倾听”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本体性要求:人人都有倾听和被倾听的需要。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尊重并着力去发现“倾听需要”,呵护、满足和提升“倾听需要”,我们的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起始所在和关键所在。

精彩内容
序 言教育从倾听开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写作本书的宗旨,无非是:以教育的方式,思考、言说与实践“倾听”。多年以前,我写过一篇《倾听着的教育》,这可能是我已发表文章中引用率优选的。现在想来,这些文字之所以被许多人关注,触动了众人的心弦,或许在于它引发了“共生体验”。倾听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谁不在倾听和被倾听,谁不对倾听有所回应,谁就不在“生活”,甚至,谁就没有真实地“活着”。多年以后,当我经历了生命的重重迷雾和万千坎坷,当我亲历了更多细致入微的教育现场、教育事件和教育现象,忽然发现,我对教育的言说,依然无法绕过“倾听”,仍旧需要再次回到这一原点,重新出发。倾听,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思想的原点。我对倾听的敏感和注重,来自于自身的生命体验。在我的少年时代,因为学习成绩好,做了学生干部,自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宠爱”,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我说出的话,表达的看法,更容易为老师所重视。很明显,一旦我站起来发言,老师的表情是专注和关切的,同学的眼神则是羡慕或嫉妒的……这些都给予我更多主动表达、主动展现自我的勇气,当然,也有了“自我感觉良好”和“神气活现”的资本。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研究生阶段便急转直下。在上海,在华东师大这样的高校里,精英荟萃、高手云集,身边的人,几乎个个都是“人精”,我昔日的优势荡然无存。特别是自己的生理特征,那种异常瘦弱、文弱甚至给人衰弱感的书生长相,加上相对温和宽容或者不够“霸道”的习性,很难被人正眼相待,尤其容易被官员们、各种“长们”甚至同辈们轻视。即使已经人到中年,只要置于一个陌生的场合,总是容易被忽略、被遗忘。即使在熟人社会中,也常常遭遇选择性遗忘……强烈的前后反差,越来越多的寂寞、无奈、苦涩的累积,促使我转而反省自己的教育经历: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是否也有一些学生因为我的不愿倾听或缺乏倾听,失去了前行和向上的动力,从而陷入被湮没的自生自灭的境地?这样的反省时常让我额头冒汗,内心激荡不已……在当下,所谓教育中的“关键事件”、“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等,往往都与倾听相关。我能够师从叶澜先生,就与她对我的倾听有关。在那段孤独艰难的研究生岁月里,她是少有的能够通过倾听表达对我的关注和关爱的老师。叶老师有一个记录习惯:在任何一个场合,只要有人发言,她总会记个不停。我很少见到当别人发言的时候,她在旁边看短信、回短信和刷微信的情形,她始终以一种专注的姿态对待每个人的言说,这是一种倾听的姿态,不是表演和作秀,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发和自觉。我在她的“教育原理”课上的第一次发言,就享受到了久违的“被倾听”的待遇,她的每一个眼神、动作和姿态,都向我传递了一个清晰明确的信息:她在倾听我的发言,她在捕捉我所传达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她表达了对我的尊重,让我有了尊严感,尽管我在一群“人精”当中,如此不起眼,如此落寞不堪……也正因为如此,她引发了我对“教授”的尊重和敬意,使我形成了对身为教师、作为学者的评价标准:不仅看他有多少显赫的头衔和身份,也不只是看他有多大的学问和能力,还会从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去观察——他是否能够不加选择地耐心倾听他人的话语和吁求,是否能够对学生,以及其他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平等相待,有尊重之意和尊重之行,是否会对不相识不熟悉的学生或地位比自己低微的同事的信函、短信、邮件进行回复,而不是只对上级,对能够为自己带来资源、利益的人有“快速反应”且“呵护备至”……如果一位所谓的“名师”,不能引发我发自内心的尊重,常常是因为他缺乏对别人的倾听,其根源在于“傲慢”,来自于资历、荣誉和地位的傲慢,由此导致对他人的轻慢、拒听和不能倾听,这可能就是人生的常态。我如此言说,并不代表自己是一个很会倾听的人,我所经历的各种非议和挫折,往往来自于自己的“闭目塞听”,来自于不会倾听,不能倾听,以及时常出现的各种“漏听”、“误听”等。源于我自身的“教育倾听失败”和对他人不能倾听的“在意”,“倾听”成为我思考教育的起点。其依据在于,“倾听”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本体性要求:人人都有倾听和被倾听的需要。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尊重并着力去发现“倾听需要”,呵护、满足和提升“倾听需要”,我们的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起始所在和关键所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