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夜曲(双语版)/石黑一雄作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小夜曲(双语版)/石黑一雄作品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41.84 5.3折 79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石黑一雄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0754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1854896

上书时间2024-03-23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部作品都获得重要的文学奖项:《远山淡影》获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浮世画家》获惠特布莱德年度很好小说奖,《长日将尽》获布克奖,《无可慰藉》获切尔特纳姆文学艺术奖,《浮世画家》《我辈孤雏》和《莫失莫忘》均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1995年英女王授予石黑一雄文学领域的大英帝国勋章,1998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7年因“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的虚幻联系之下的深渊”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伤心情歌手
不论下雨或晴天
莫尔文山
小夜曲
大提琴手

内容摘要
本书以音乐为线索,由五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同音乐情牵相关:郁郁不得志的餐厅乐手,风光不再的过气歌星,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萨克斯手等等,多是对音乐一往情深,对生活却满腹牢骚。情节或荒诞不经,或令人唏嘘,借音乐人生这个主题,表现了作者一贯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

主编推荐
《小夜曲》是石黑一雄专享一部短篇集。双语版将会让读者同时领略到诺奖得主精妙优美的原文和准确传达的译文,
? 双语版石黑一雄作品的封面,风格上更清晰,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口味,与单语版封面风格有传承,更有跃升。
? 笔法精湛,充满悬念,对人心的把握尤为精准,波澜不惊的表象下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

精彩内容
浮世音乐家
——代译后记

说到石黑一雄,中国读者大多会想到他是一名英籍日裔小说家,是“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想到他的那些获奖小说,想到他发人深省的主题,简洁优雅的语言。石黑给人的感觉是一位温文尔雅的作家。很少人会想到他是一个爵士乐迷(更多人知道村上春树是一个超级爵士乐迷),还算得上是半个音乐人。其实,音乐一直是石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谁会把石黑跟大喊大叫的摇滚乐联系在一起呢?石黑的形象和作品很难让人想到他青少年时期曾经是个嬉皮。留着长发,带着吉他,背着背包在美国到处旅行,爱听流行音乐、爵士音乐。那时,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摇滚歌手,他不仅会弹吉他和钢琴,还寄了很多小样给唱片公司,当然都是石沉大海。直到二十八岁发表处女作获得成功,石黑才确定自己的才华在于写作,而不是搞音乐。但他也没有就此放弃或者远离音乐,虽然不嬉皮了,歌还可以照听,吉他还可以照弹。如今石黑家里就有很多的吉他。2007年,他还为爵士乐新星史黛西?肯特填写歌词,也算如愿以偿了。
石黑迄今已经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这是他的本短篇集,由五篇故事组成。为什么选择短篇小说这种体裁?石黑在采访中说,现如今很多叫做小说的书其实更像短篇集,如大卫?米切尔的《云图》和《幽灵代笔》、罗贝托?波拉尼奥的《2666》等,都是由几个不同的故事构成的。自己在构思小说时,也会先想到几个不同的方面,再把这些不同的方面发展、组织成一部小说。《小夜曲》的五个故事同样是全盘构思的结果。石黑把这五个故事比作一首奏鸣曲的五个乐章、一张专辑的五支单曲,既各自独立,又密不可分。他以音乐为线索把不相关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五个故事服务于同一个主题。但是五个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同义反复,故事时而温馨感人,时而荒诞不经,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唏嘘叹惋。恰似奏鸣曲中由若干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
书的标题很浪漫,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很浪漫:水城威尼斯、优美的莫尔文山、好莱坞的豪华酒店等。可故事里的人和事一点儿也不浪漫。年过半百、风光不再的过气老歌手;连自己儿子都不搭理他们的瑞士老夫妇;中年仍一事无成的英语教师和萨克斯手;才能得不到挖掘、只能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遭遇婚姻危机的中年夫妇;年轻有潜力但无处施展才能、对前途感到迷茫的大提琴手;一心想成为作曲家但处处碰壁的大学青年等。不管老的、年轻的,有钱的、没钱的,他们的生活都不如意,他们对生活都有“满腹牢骚”。
故事里的人都是音乐家或者音乐爱好者,但是故事的主题不限于音乐,仍是石黑一贯的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满腹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和认可,这些才华反而成了最折磨人的东西。在石黑的小说世界中,人物被庞大的社会机器所控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情感被压抑。《长日将尽》中盲目忠诚的管家、《莫失莫忘》中的克隆人皆是如此,成了环境的牺牲品。《小夜曲》比以前的作品都更接近普通人,也不因为篇幅减少而降低了深度。通过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读者能看出人物的悲剧是由外部环境原因和内部自身原因共同造成的。
书里反复出现一类人:郁郁不得志的打零工的餐厅乐队乐手(篇里的扬,第三篇里的瑞士夫妇,第五篇里的“我”和蒂博尔)。在浪漫的水城威尼斯、在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脉,一般人都觉得在这种地方工作、而且是演奏音乐,太优美、太惬意了,可石黑偏偏不这么想。夏天热的要命,咖啡厅老板、经理不友善,队友今天来、明天去、“今日的知己明日就变成失去联络的陌路人”,为挣口饭吃,在食客们大快朵颐的时候演出一些通俗歌曲娱乐大众,没有办法演出自己喜欢的音乐。倒也不是说这份工作就这么坏,正如瑞士夫妇说的“我们干这行是因为我们相信音乐”。只是他们有更大、更远的理想和目标。餐厅乐队这个舞台对他们来说太小了。
篇讲述过气歌手托尼?加德纳为重返歌坛、重振事业决定与相爱的妻子离婚。夫妇二人来到蜜月之地威尼斯故地重游,托尼?加德纳心中充满感伤。怎样才算成功、幸福?是事业永远大红大紫,还是跟心爱的人共度此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当然他的悲剧歌迷大众也有责任,明星结多少次婚都不稀罕,不离婚、再婚反而不正常了。名气大小不在于你的才华多少,更多地在于话题多少。这种现象现代人见怪不怪。
说到第二篇,很多评论家都用到“闹剧”一词。“我”为了制造出狗弄乱客厅的效果,居然干出把鞋放到锅里煮、像狗一样在地上爬这样的荒唐事。因为可笑,所以也是最让人觉得可怜的。“我”得知埃米莉并不为日记的事生气,没有什么查理偷看了日记、埃米莉就要把他的眼珠挖出来的事,依旧帮查理说好话,还谎称自己不听爵士唱片了。查理这个人物最突出体现了石黑一贯的不可靠的人称叙述,读者最后会发现他的话不能照单全收。表面上“我”是失败者,查理夫妇是成功人士,有收入丰厚的工作、有摆设高档的房子。但他们的家更像是个“艺术展”:

“查理,我要百叶窗干吗?”那一次我问道。“醒来的时候我想看见外面。窗帘就可以了。”
“这些百叶窗是瑞士的,”他这么回答,好像这就说明了一切。

一味追求物质,却不感到满足。能给埃米莉带来心灵慰藉的是那些查理不让她听的老唱片。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名也好,为利也罢,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同理想。可幸运儿又有多少?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就好像史蒂夫的朋友问的那样:“纯粹是运气还是其他?”史蒂夫(第四篇故事的叙述者)也不能把自己的不成功完全归咎于长的丑而没有机会。他是有机会的,但是他的两次登台表演都因为紧张而搞砸了,这能怪谁呢?假设他正常发挥,观众很可能就被他的音乐感动了,他不是对自己的音乐很有信心吗?观众也不总是以貌取人,这种例子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与他相比,被他说得一无是处的琳迪按她丈夫的话说,就能处处留心、忍辱负重,并且抓住机会。虽然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之嫌,但应该也有几分是真的。
石黑的作品就是这样总是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书看完了以后仍然回味无穷。书里提及的大多数歌星、歌名都是真的,是上世纪50~80年代的当红歌手和经典曲目。它们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读者们务必把这些歌找来听一听。所以,泡上一壶茶,放上一张经典爵士唱片,开始欣赏由石黑谱写的《小夜曲》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