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从周造园三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陈从周造园三章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61.5 5.7折 108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0882246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08元

货号1201787254

上书时间2024-03-23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豫园之补

重建豫园东部记

豫园实景

航拍与测绘

接笔名园:豫园的修复与再造

第二章  楠园之构

楠园小记

楠园实景

航拍与测绘

楠园的相地与布局

第三章  水绘园之复

重修水绘园记

水绘园实景

航拍与测绘

明清水绘园与陈从周当代复建

跋  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系列活动筹备小记

内容摘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陈从周先生三个园林的设计和修建。
补豫园:对于豫园东部,在保留全部建成建筑的同时,首先针对已被改为防空洞的水系进行恢复和整治。同时,重新梳理山水池岸、游赏线路、立峰栽植等园林要素,使之能够与其他既存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部分建筑的再造。
构楠园:楠园是陈先生专享独立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说园》等著作中的造园理论与思想。在布局方面,以水池为中心,以假山为主景,山水互映,同时主要建筑隔水对山,主要景点贴水依水,形成总体基调。通过对景强化山高水长的意象,通过隔景,营造了不尽深远的园林空间效果。
复水绘园:根据《水绘园旧址图》《水绘庵记》和园林现状,恢复古城墙,理水筑山,开浚新池,因地制宜布置绿化,以亭台楼阁缀景,推敲园林细部。从而使全园空间结构清晰,水面开阔,林木秀丽且富有层次,山石组合有致,建筑形态精巧多变,于自然中体现了精致人工。

主编推荐
陈从周先生是记园先声,是护园使者,是说园大家,还是造园名师。他年逾花甲之时,正逢改革开放,国运昌盛。先生以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指导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明轩”设计工作,各方专家领导同心协力,成就了中外园林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也是先生造园实践的一次序曲。随后由陈先生主持的豫园、楠园和水绘园,则成为陈从周先生造园实践中很重要的三个乐章。明轩仿佛是谨慎的序曲,豫园好像是渐入佳境的展开部,楠园当然是激情四溢的华彩篇章,水绘园便是自由通达的再现部。本书详细论述了陈先生 “补豫园,构楠园,复水绘园”的设计构思和实践。

精彩内容
李振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1
锦绣江南,人杰地灵,养育了一代代文化大家,造就了千百种艺术形式。中国园林,汉唐曾兴起于西东二京,宋代又迁徙于汴杭两州;及至明清,在江南,在苏杭扬之间,私家园林成为几百年的风尚,达到成熟境界,成为专享的艺术空间载体和文化综合表达。江南园林也对清代皇家园林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世界园林史和文化艺术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近百年来,与江南园林有关的最重要的大家之一,就是陈从周。他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也成就于江南。他的传统文化功底深厚,“师大风堂,随玉轮楼”,拜名师,通经史,工书画,长诗文,爱词曲,游天下,尽显江南才子的风采;他也接受了西式大学教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打通东西,融汇古今,为中国园林的当代影响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2
陈从周先生与园林结下的不解之缘,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记园、护园、说园、造园。
陈先生是记园先声。陈先生不仅用传统文人的方式作“园记”,而且引入了当代专业方法。1952 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组建成立后不久,陈从周先生就率领建筑系的学生,到苏州园林进行系统的测绘。1956 年,《苏州园林》一书问世,成为园林研究的标志性发端。二十多年后,陈先生的《扬州园林》《中国名园》先后出版,“写了苏州,又写扬州”;又有各种园记百十篇,为中国园林的系统研究开创了一种范式,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陈先生是护园使者。他嫉恶如仇,坚决反对破坏文化遗产、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每到一处,他都用手中的笔,用自身的文化影响来保护园林。他为破败的亭子题了词,这个亭子也许就有修缮的机会;他在晚报上批评了风景区开山炸石,景区的宁静就有可能恢复。江苏、上海、浙江、山东、江西……都有他护园的成功案例。
陈先生是说园大家。1978 年,陈先生发表《说园》一文,对园林欣赏评价的标准和造园的法则进行了论述。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其后一发不可收,汇成
五篇,由同济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以中文小楷缮写于右,英文翻译于左,中西合璧,广受欢迎,至今有各类《说园》版本十余种。以我自己曾师从陈先生学习的体会,《说园》的核心是提出了五个要点:诗情画意的造园境界,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动观静观、小中见大、对景借景之三种设计手法。这是陈从周园林理论的基本点。先生还著有《园林谈丛》等专著多部,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园林理论体系。
陈先生还是造园名师。他年逾花甲之时,正逢改革开放,国运昌盛。先生以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指导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明轩”设计工作,各方专家领导同心协力,成就了中外园林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也是先生造园实践的一次序曲。随后由陈先生主持的豫园、楠园和水绘园,则成为陈从周先生造园实践中最重要的三个乐章。

3
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初,古稀之年的陈先生先后主持了三个园林的设计和修建工作,可以称为“补豫园,构楠园,复水绘园”。
对于豫园,陈先生谨慎地采取“补”的设计方法。豫园是明代潘允端的宅园,现在成为上海老城厢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也是最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应豫园管理处之邀,1986 年陈先生接受了扩大豫园范围、重修豫园东部、修复古戏台的设计工作。他采取的设计态度是分而图之,徐徐展开;保留原有的豫园格局不变,东部用地单独成章。叠山理水,用照壁石桥烘托名石“玉玲珑”,用石板桥和回廊形成动观游线,用花墙藤萝映衬“谷音涧”,与古戏台有分有合。动静相宜,大小有序,续笔工整。记得那时陈先生几乎每天都在豫园工地现场,博士生蔡达峰和施工队负责人张建华现场协助,直到1988 年底豫园东部竣工启用。
楠园的设计,是全新的“构”。当时,三千里之外的云南安宁县慕名邀请陈先生为当地建一座园林,占地十亩。陈先生在这个园林设计中直抒胸臆,把《说园》里的理论化为了现实。先分动静之观,围绕厅堂为主景,一池清水,有澹澹之意。左曲廊邻水而筑,右假山成巍峨之势。其次反复运用大小对比,园南部有小园,园东部有小院。漏窗泄景,阁楼对景,有不尽之意。陈先生并没有接近照搬江南园林的所有元素,而是因地制宜,求诗情画意。比如庭院中的铺地,用的是当地的红砂岩,并未刻意模仿江南的细腻,而是表达了砂岩的质朴;假山体型大于一般的苏州园林,用材也很好有当地特色;至于植物配置,力求当地品种,几年下来,就有森然之态。陈先生几度到现场指导设计,施工队张建华等有豫园的经验积累,轻车熟路,心领神会。到1991 年,楠园建成。今天我们可以从楠园读到陈先生完整的造园设
计。
水绘园在江苏如皋,陈先生自称为“复”。这是明代江苏才子冒辟疆的私园,也留下了董小宛的故事。到1989 年陈先生接手设计的时候,旧园原址尚在,建筑、园林不存,也没有足够的图像可考。但陈先生通过文献研读,确定“重修”的原则:一为城,二为水。水绘园依城墙而筑,当恢复部分城墙,“城围半园,雉堞俨然”;水绘园由水而名,须叠山引水,注入池中,扩大规模,构筑楼台。当年路秉杰老师等曾协助陈先生,完成了水绘园的修建。
在陈从周先生的造园乐章里,明轩仿佛是谨慎的序曲,豫园好像是渐入佳境的展开部,楠园当然是激情四溢的华彩篇章,水绘园便是自由通达的再现部。

4
今年是陈从周先生诞辰100 周年。为了纪念陈先生,纪念他对园林文化和传统艺术的贡献,学习他教书育人、作为文化人的风范,我们得到同济大学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组织了系列纪念活动。其中有一个大型展览,一场纪念报告会,一个学术研讨会,一次豫园雅集,一套陈先生文集的再版,还有这本新书的出版。
作为陈先生的学生,我感到这本书特别有意义。回顾过去,曾有许多的遗憾,特别是在跟随陈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1986—1989 年间,没有主动请缨跟随先生长驻豫园工地实习,也没有参加楠园和水绘园的设计。所以不揣冒昧,提出编著《陈从周造园三章》的动议,可供后人学习陈先生的造园艺术。这个建议得到方守恩、伍江、吴志强等学校领导和彭震伟、刘颂、孙彤宇、张尚武、李翔宁、王晓庆、唐育虹等学院同事的热情支持,得到景观学系韩锋系主任等诸多同仁的响应。与以往的陈从周研究著作不同,这本书集中于对陈从周先生造园实践的整体呈现,很多资料属于抢先发售发表,集院系之力,力求尊重历史,立足当下。本书由韩锋教授主持编撰,周宏俊副教授协助,特邀王伟强教授专门为此摄影。编著小组成员花了很多心力,陈先生的长女陈胜吾女士给予了许多帮助。此外,豫园管理处、楠园管理处、水绘园管理处、南北湖陈从周纪念馆等相关单位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在陈先生离开我们后的十八年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先后组织出版了三本重要的图书来纪念先生。2002 年的《陈从周纪念文集》、2007 年的《陈从周画集》和2014 年的《园林大师陈从周》,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先生的学术思想、治学精神和艺术风格。今天这本《陈从周造园三章》,则是集中展现陈先生晚年的造园成就,是对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再现,是知与行的结合。
《说园》五篇,造园三章;梓翁哲匠,我师从周。

2018 年8 月22 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