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业碳汇计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业碳汇计量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42.36 5.3折 80 全新

库存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怒云 编译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85167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1201446533

上书时间2024-03-22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编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土地利用部门二氧化碳排放与碳汇
第二节土地利用部门减缓机会与潜力
第三节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四节为什么要进行碳计量
第五节碳计量方法与指南条款
第六节本书的目的、组织和读者对象
第二章全球碳循环、二氧化碳排放与减缓
第一节碳储量与流动量
第二节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三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第四节不同生物群落的植物和土壤内碳储量
第五节土地利用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六节土地利用部门减缓潜力
第七节结论
第三章项目、规划的碳计量
第一节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第二节气候变化减缓项目与规划的碳计量
第三节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计量
第四节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的碳计量
第五节森林、草原和农田开发规划与项目的碳计量
第六节结论
第四章碳库与监测频率
第一节碳库特征
第二节选择碳库的标准
第三节不同项目的主要碳库
第四节碳库监测频率
第五节结论
第五章项目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碳计量
第一节项目概念阶段
第二节项目建议书编写阶段
第三节项目评审、评估和批准阶段
第四节项目实施阶段
第五节项目监测阶段
第六节项目评价阶段
第七节碳减缓与不以碳汇为主要目的的土地开发项目
第八节结论
第六章土地项目方法学
第一节基线
第二节额外性
第三节持久性
第四节泄漏
第五节项目界限
第六节项目尺度
第七节结论
第七章基线情景与项目情景碳计量
第一节估算碳储量的广义途径
第二节基线情景碳计量
第三节项目情景下的碳计量
第四节方法总结
第八章项目面积和边界的估算与监测
第一节选择方法
第二节地表方法
第三节遥感方法
第四节估算与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第五节结论
第九章碳库计量方法
第一节估算碳汇的方法
第二节估算碳库方法学的选择
第三节估算地上生物量方法
第四节估算地下生物量和根生物量
第五节估算枯落物和枯死木生物量
第六节估算土壤有机碳
第十章地上生物量估算方法
第一节选择土地利用类型和项目活动或植被类型
第二节定义项目边界与图示土地利用类型或项目面积
第三节项目区分层或划分土地利用类型
第四节应用样地方法估算地上生物量
第五节选择测量地上生物量碳库的适宜频率
第六节测量估算地上生物量碳库所需要的参数
第七节选择抽样方法与样地容量
第八节现场工作准备与信息记录
第九节抽样设计
第十节样地的位置与设计
第十一节指标参数的现场测量
第十二节记录和编辑数据
第十三节长期监测地上生物量
第十四节结论
第十一章地下生物量估算方法
第一节地下生物量
第二节挖掘根
第三节整体挖出深根
第四节土壤芯或非树木植被的土壤坑
第五节根冠比
第六节异速生长方程
第七节地下生物量的长期监测
第八节结论
第十二章枯死木与枯落物估算方法
第一节枯死木生物量
第二节枯落物生物量
第三节枯死木和枯落物的长期监测
第四节结论
第十三章土壤有机碳估算方法
第一节土地利用项目与温室气体清单中土壤碳计量
第二节土壤有机碳计量方法
第三节土壤碳计量程序
第四节结论
第十四章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一节在碳计量中的应用
第二节遥感数据
第三节估算生物量的方法
第四节不确定性和准确性
第五节遥感测量不同项目类型的可行性
第六节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第七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八节结论
第十五章预测和估算模型
第一节预测和估算碳储量的模型及其应用
第二节模型需要的数据和程序
第三节结论
第十六章国家层面温室气体清单
第一节1996年IPcC指南条款修改稿
第二节IPCC2003和2006指南条款
第三节土地利用类型碳计量方法
第四节IPCC2003与2006清单指南条款
第五节IPCC1996、2003和2006清单指南条款没有包含的内容
第六节碳计量方法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的应用
第七节估算碳排放和转移因子的方法
第八节估算和监测生物量贮存量和变化量
第九节估算与监测贮存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量
第十节LULUCF或AFOLU领域温室气体清单估算报告
第十一节估算和降低不确定性
第十二节质量保证与控制
第十三节遥感技术在国家层面碳计量中的应用
第十四节结论
第十七章估算碳储量和变化量
第一节树木地上生物量
第二节非树木地上生物量
第三节地下生物量
第四节计算枯死木与枯落物生物量
第五节土壤有机碳
第六节估算不同碳库的公式
第七节数据资源
第八节结论
第十八章不确定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一节产生不确定性的原因
第二节估算不确定性
第三节不确定性分析
第四节降低不确定性
第五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核证
第六节结论
第十九章碳计量与气候变化
第一节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候变化
第二节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节气候变化情景下预测碳汇变化的模型
第四节气候变化对碳计量的影响
第五节结论
第二十章碳计量实践
第一节碳汇计量方法
第二节碳计量实践
第三节生态服务市场的碳汇
词汇
致谢

内容摘要
李怒云、杨炎朝编译的《林业碳汇计量(修订版)/碳汇中国系列丛书》是着重对林业碳汇进行技术指导的基础指导手册,全面系统阐述了有关林业碳汇计量的所有方法与技术,书中内容包括:绪论;全球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减排;碳汇监测所需的行动方式,项目及计划;碳汇监测所需的碳库和测量设备;以大陆为基础的碳汇测量项目等。本书为“碳汇中国”系列丛书之一,旨在引起读者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引导读者积极参与到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来,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