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书全鉴
  • 素书全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素书全鉴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30.57 4.5折 68 全新

库存420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汉)黄石公 著;东篱子 解译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18026517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1363594

上书时间2024-03-22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东篱子,迟双明,男,笔名东篱子,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诸葛亮日记》(九州出版社,2004年)、《边读边悟·菜根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素书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等。

目录
原始章第一:关于立身成名的根本问题
1.五种思想构建人生格局
2.道是人必须遵循的优选法则
3.有多高尚的德行就有多大的成就
4.做个有慈惠恻隐之心的仁者
5.以道义为准绳方可立功立世
6.时刻践行礼的规范
7.要想建功立业就不能五缺其一
8.要通晓盛衰与成败的道理
9.不得意时就守志待时
10.乘势而上就能一飞冲天
11.道的修养超乎一切
正道章第二:有效的人生韬略是“守正”
1.道德的力量足以威服远方
2.至诚守信能够统一不同人的认识
3.要善于以古鉴今
4.言行之中透出人的品性
5.恪守本分聪明有度
6.不因嫌疑猜忌而避让推脱
7.不做见利忘义的小人
求人之志章第三:志向明确的人才能成大器
1.没有无边的欲望所以活着不累
2.不为恶事自然无过
3.贪酒近色坏了好名声
4.远离是非之地才能保身无误
5.博学多问微言修身
6.恭俭谦约才能守住幸福
7.亲友正直自己也不至于误入歧途
8.任用人才要量其所能
9.打击恶人谗言才能防止混乱
10.学习古人的经验才能不迷惑
11.凡事三思而行
12.懂得权变才能解开很多死结
13.说话到位而无过可以避免灾祸
14.坚守信念才能立功
本德宗道章第四:懂得权变与操控的基本原则
1.正确地运用智慧、谋略
2.忍辱方能身安
3.做事之前先修德
4.心诚好善一生常乐
5.看透事物的本质
6.知足是福多欲是苦
7.做不到心平气和就会痛苦和悲伤
8.切不可贪图不义之富贵
9.傲慢自大者容易变成孤家寡人
10.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11.自私自利招致败局
遵义章第五:用错方法会陷自己于被动境地
1.对下属也要留一手
2.知错就改迷途知返
3.谨防祸从口出
4.令出如山执法必严
5.树立权威是一门大学问
6.用人者不可当众辱人
7.对你所敬仰之人不可怠慢
8.明辨忠奸善恶
9.贪恋女色使人昏庸
10.私心重者不可委以重任
11.名不副实、傲气冲天者必无善终
12.厚己薄人不得人心
13.别因为一点过失就否定人的才能
14.别让问题出在内部
15.人才不可用而不任
16.轻诺寡信必招人怨恨
17.诚心施舍不要期望报答
18.富贵不可忘乎所以
19.用人不可计较前嫌
20.用人不当功败垂成
21.为人做官要处理好自己的“强”和“弱”
22.阴计外泄肯定会失败
23.只顾敛财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24.勿让奋勇杀敌的人贫穷
25.腐败是千年不变的公害
26.记过不记善就是暴君
27.刑罚不可滥用
28.有奖赏才可立大功
29.奖惩一定要分明、公正
30.喜欢谗言排斥忠谏者必亡
31.贪人之有必招败亡之祸
安礼章第六:顺应世理才能做事事成
1.不舍小过会让人怨恨
2.未雨绸缪谋算者必胜
3.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4.鄙视劳动者忍饥懒于织造者受寒
5.天下安定是因为得到了优秀的人才
6.勤俭的人才会真正的富有
7.为上者要避免下属多疑
8.不轻慢上级不侮辱下级
9.是“信”还是“疑”
10.狂妄邪恶的人不会有正直的朋友
11.有好领导才有好下属
12.对于贤能之人要厚待而养之
13.吸引人才要有一个好的大环境
14.山高则崩河满则溢
15.是玉还是石需要用心辨认
16.衣领不正会毁掉整个形象
17.走路不看道注定要跌倒
18.柱子坏了屋子也就倒了
19.脚受冻了心也就受伤了
20.大山崩塌是基石出了问题
21.不要与将要翻倒的车辆同行
22.把悲剧消灭在萌芽状态
23.时时警策自己可保平安无事
24.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同志同仁为得而忧
27.心怀不轨的人会臭味相投
28.美女在一起容易产生嫉妒
29.同等智慧的人相遇就会相互谋算
30.同官同利就会相互残害
3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2.志同道合则大业可成
33.同行是冤家
34.放纵自己怎么能去教导别人
35.顺“道”而行则万事不难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素书》原典
附录二 黄石公传
附录三 张商英(宋)原序

内容摘要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由汉朝黄石公所著、东篱子解译的《素书全鉴(珍藏版)(精)》一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精彩内容
前言

一本书的智慧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个人的一生又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历史的进程。

这本书就是《素书》,这个人就是张良。

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秦始皇为一统天下而灭韩,张良为报灭国之仇,于公元前218年组织一干人马密谋刺杀秦始皇。但由于计划不周仓促行事,整个行动以失败而告终。秦始皇毫发无损,张良却被迫远走他乡亡命天涯。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给年轻的张良大致地勾勒出性格的轮廓:血气方刚,勇气有余,谋略不足。显而易见,以他当时的品性和做事能力,很难成就一番真正的伟业。

转机就在张良沦落到一个叫下邳的地方时出现了。具体的过程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只知道当时的张良在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场合遇到了一位老人。经过了种种苛刻的考验,老人认定张良“孺子可教”,遂收其为徒,将一卷帛书交予其手,并另行交代:读此书者可为帝王者师,十三年后你再到济北的谷城山下找我(“读书则为王者师,后十三年,子求我与济北谷城山下”)。这本书正是《素书》。

此后,老人虽不再出现过,但《素书》中博大精深而又极具实用价值的智慧却地改变了张良的命运。熟读《素书》后的张良,逐步成长为一个精通进退方圆之道、运筹帷幄的谋略大师。在得到刘邦的赏识重用之后,他把《素书》中的智慧灵活地运用于攻城略地、安邦治国的实践中。“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刘邦深知,自己之所以能推翻不可一世的秦王朝,打败楚霸王项羽,开创这大汉盛世,张良绝对功不可没。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受《素书》的影响,在功成名就之后,张良急流勇退,从而避免了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一干功臣那样被卸磨杀驴的下场,使得自己的一生得以保全。

在张良得到《素书》的十三年后,他如约到济北谷城山下拜访恩师,但是那位神秘的老人不知何故一直没有出现。为了聊表知遇之恩,张良从路边捡了一块黄石作为恩师的化身供奉在家。《素书》的作者“黄石公”便由此而来,其真实的姓名世间已无人知晓。

黄石公的《素书》并不是什么浩渺巨著,其内容共分六章,共计一千三百六十字而已。这短短的一千三百六十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尤其是对复杂的人性的把握真可谓入木三分,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观察得细致入微。

《素书》中的内容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每个人读上一读。

只可惜,历史记住了张良,记住了刘邦,记住了大汉王朝,却把《素书》忘在了脑后,以至于在张良死后的几百年人们都不知《素书》为何物,几乎失传而绝于人世。如今,我们能一睹《素书》的风采,还要感谢晋朝的那个盗墓贼。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因缘,让我们细细品味《素书》的奥妙所在。

另外,本书在编撰的过程中,在《素书》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宋代宰相张商英的注(即本书中的“张氏注曰”)和清代王氏的点评,以利于读者更全面地把握和理解。

本书平装本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和喜爱。为满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现特以精装形式推出,敬请品鉴。

编著者

2016年2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