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

新华正版全新 七天无理由 急速发货

33.9 5.7折 60 全新

库存4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雄志 著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95088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1201266204

上书时间2024-03-22

智文星空图书专卖场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吴雄志,男,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康复部副部。199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中药抗肿瘤复发与转移、中药逆转肿瘤耐药与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有一定研究。发表论文多篇,先后著有《中医脾胃病学》和《肿瘤中医治疗及医案精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伤寒概论/1
一、如何学习中医1
二、中医的历史与演变2
三、《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3
四、证的本质4
五、六经辨证法5
六、六经辨证的特点6
七、《伤寒杂病论》研究的代表学说9
八、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特点22
第二章认识生命/31
一、生命本源31
二、六经化生36
三、答疑篇42
第三章标本法/44
上篇标本源流44
一、为何研究标本中气44
二、五运六气45
三、标本源流48
四、标本中气的时空模型49
五、标本配属53
六、标本位纪55
下篇标本论治56
七、形气一体56
八、标本从化57
九、六经气化60
十、生化气交68
十一、六经气位70
十二、小结71
第四章聚类法/72
一、辨阴阳总纲72
二、辨病发何经73
三、辨证用方药79
四、三阳传变,三阴递进81
五、六经为病欲解时81
第五章平脉法/83
上篇平脉法总论83
一、遍诊法85
二、阴阳脉法87
三、五行脉法91
四、气运脉法92
五、十二脉法94
六、伏气脉法95
七、血证脉诀96
八、肿瘤脉法97
九、真脏脉诀97
下篇平脉用药法98
一、脉学原理98
二、左手脉法103
三、右手脉法108
四、小结109
五、答疑篇111
第六章奇经八脉/114
一、阴维与阳维115
二、阴跷与阳跷116
三、冲脉118
四、任脉119
五、督脉120
六、带脉121
七、八脉用药法122
八、小结125
九、答疑篇125
第七章抓独法/127
一、抓独法的特点127
二、抓独的方法131
第八章截断法/142
一、六经传变142
二、截断法147
三、小结163
四、答疑篇164
第九章医学一统/167
一、寒温一统168
二、寒凉派170
三、攻下派171
四、滋阴流派与温补流派172
五、扶阳派174
六、补土派175
七、中医一统176
八、医门发挥177
九、补论:医学一统182
第十章五法归一/186
一、病证症有机结合186
二、形气神一体同调189
三、直取其病、随证加减、先证后诊190
四、五法六经196
五、小结199
第十一章解热法/204
一、三阳解热法204
二、三阳热型205
三、三阴解热法207
四、小结209
第十二章太阳病篇/210
一、麻黄汤210
二、桂枝汤212
三、小青龙汤214
四、太少两感证215
五、太阳截断215
六、桂枝甘草法217
七、太阳图解219
八、五苓散抓独法221
第十三章少阳病篇/223
一、少阳总论223
二、少阳在经226
三、少阳在腑227
四、经腑同病230
五、少阳夹湿证232
六、厥阴转出少阳233
七、少阳病篇图解234
第十四章太阴阳明病篇/237
太阴阳明论(上)237
一、三焦谷道论237
二、太阴阳明论239
太阴阳明论(下)243
一、三焦两仪辨证法概要243
二、太阴阳明用药法244
三、阳明病叩诊法249
四、阳明病脉诊法249
五、治法活要250
六、答疑篇250
第十五章少阴病篇/256
第一节少阴病总论256
一、五法论少阴256
二、少阴病脉证提纲259
三、少阴动血259
四、少阴死证260
第二节少阴病辨证论治261
一、太少两感证261
二、少阴寒化证264
三、少阴热化证267
四、小结269
五、对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现代解读270
六、麻黄附子甘草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276
七、答疑篇277
第十六章厥阴病篇/279
一、标本法论厥阴病280
二、少阳与厥阴证异同281
三、厥阴病脉证提纲283
四、厥阴病与六经化生/欲解时285
五、厥阴之脉286
六、厥阴胜复、错杂、冲逆286
七、厥阴寒化证295
八、厥阴热化证296
九、厥阴瘀血证297
十、答疑篇300
第十七章三阴死证/302
一、形气神303
二、阴阳305
三、少阴死证形气神,厥阴死证论阴阳305
四、少阴死证306
五、厥阴死证307
六、小结311
第十八章六经在经/312
一、太阳在经314
二、少阳在经314
三、阳明在经315
四、太阴在经315
五、少阴在经318
六、厥阴在经318
七、六经兼里319
第十九章虚劳篇/321
一、太阴虚劳321
二、少阴虚劳322
三、厥阴虚劳323
四、小结324
五、伤寒金匮,内外一统325
第二十章七情为病/326
一、形气神326
二、七情为病概论327
三、太阳病330
四、少阳病333
五、阳明病334
六、三阳合病337
七、太阴病338
八、少阴病340
九、厥阴病341
十、少阴神主341
十一、小结343
第二十一章阴阳交、阴阳易、阴阳毒/345
一、阴阳交345
二、阴阳易348
三、阴阳毒358
四、答疑篇360
第二十二章用药法/362
第一节桂枝法362
一、桂枝四证362
二、桂枝药理364
三、桂枝脉象365
第二节麻黄法(上)367
一、麻黄证367
二、麻黄的功用368
三、麻黄的药性特点372
四、麻黄的禁忌证372
五、麻黄的配伍373
六、麻黄的定位374
七、小结375
八、答疑篇376
第三节麻黄法(下)377
第四节黄连法380
第五节四逆法385
第六节附子法(上)390
一、三阳药配附子390
二、三阴药配附子393
三、附子抓独法395
第七节附子法(下)396
一、强心397
二、扩血管397
三、调节血压398
四、抗休克399
五、抗心律失常400
六、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401
七、抗疲劳402
八、抗炎402
九、镇痛403
十、对阴虚、阳虚的影响404
十一、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的影响405
十二、镇静406
十三、麻醉406
十四、调节免疫407
十五、抗肿瘤作用407
十六、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延缓衰老等作用409
第八节半夏法410
一、阳明寒湿法410
二、阳明泻心法413
三、少阴法415
四、太阴法416
五、小结416
第九节大黄法417
一、阳明(三承气汤)417
二、阳明兼少阴418
三、阳明兼少阳418
四、阳明兼太阳419
五、蓄血420
六、肠梗阻421
七、小结421
第十节白术法423
一、术附法423
二、麻术法424
三、术桂法425
四、姜术法与枳术法426
五、苓术法427
六、芎术法428
七、小结428
第十一节石膏法428
一、石膏配知母428
二、石膏配竹叶429
三、石膏配桂枝429
四、石膏配麻黄429
五、石膏配人参430
六、石膏配白术430
七、石膏配粳米431
八、石膏配甘草431
九、小结431
第十二节芍药法432
一、芍药的使用禁忌432
二、芍药的配伍433
三、芍药的现代药理436
四、答疑篇439
第二十三章阴阳大论/442
一、阴阳理论443
二、阴阳论治450
三、水火大论459
四、阴阳研究469
五、答疑篇473
第二十四章伤寒传心/475
一、六经气化476
二、五法六经478
三、医学一统480
四、病、证、症结合与形、气、神同调481
五、用药法482
六、诊法482
七、专科体系482
第二十五章《伤寒杂病论研究》歌诀/484
跋489
附录503
书稿参与人员名单549

内容摘要
本书以六经气化为基础,融通历代各家代表性学说,形成了以“五法”(标本法、聚类法,抓独法、平脉法和截断法)为代表的中医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以简驭繁的实战性极高的辨证论治模式。同时,本研究特别强调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起同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希望借此研究成果的更多临床实践和运用,很终实现中医学理论方面的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甚至中西一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