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亭人家 儿童文学 吴关荣编 新华正版
¥
20.3
3.5折
¥
5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吴关荣 编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ZK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关荣 编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7547542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内容简介】
-
皋亭人家主要叙说皋亭山倪氏人家,自唐天宝年间,为躲避北方战乱之苦,部分倪氏背井离乡,从湖广襄阳迁徙至皋亭(半)山安家垦荒,耕读为本,忠义传家的事迹,依年代顺序所作简略描写。因年代久远,遗漏肯定不少。
精彩内容:
皋亭(半)山居倪氏皋亭山以其悠久的历史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荣耀。皋亭山的天地灵气,聚月,以独领风的青山翠松,生机盎然的绰约风姿,为世人钟情独爱,在此结庐,建设家园。因此,皋亭山很久以前有先人在此垦荒、狩猎、从事农耕活动。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工具的原始落后,生产水低下以及改朝换代的战乱,致使人及经济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皋亭山区一直都是人烟稀少的境域。唐天宝年间(公元742一756年),居住在湖广襄阳的倪氏家族为躲避“安史之乱”的战乱之苦,背井离乡,举家南迁。他们不远千里,历经诉不尽的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地理环境理想,自然条件优越的安身立命之地皋亭(半)山。倪氏先人在皋亭(半)山定居后,除了从事垦荒种粮外,努力运用智慧的头脑,积极创造条件,筹措资金开办塾馆。使倪氏后裔扎根在的沃土里以孝义传家,大多知书达理,少有文盲,成为皋亭山乡名望较高的耕读人家。倪氏后裔在世代沿袭的农耕活动中勤劳刻苦,不断地结经验教训,不断地积累财富,不断地改良的植物品种,不断地提高单季作物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不断地改进生产工具,逐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上塘河边创办集市贸易,通过物资交流,从中赚取可观利润,使之成为皋亭山乡屈指可数的富庶人家。宋南渡之初,康王赵构遇险于皋亭山,巧被以耕读为本,忠诚孝义传家的倪家闺女所救。因此,才使宋室继承有人,保住了宋室中兴大业的根基。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康王赵构加冕称帝,因感恩倪家闺女为救他而英勇献身的壮举,遂首崇祀封倪家闺女为“撒沙护国夫人半山娘娘”,并在皋亭(半)山立庙塑像,享受人间香火。同时,赐封半山倪家“忠烈堂”匾额。自此,皋亭(半)山倪氏人家声名鹊起,仰慕、缅怀半山娘娘忠烈孝义的四海人士络绎不绝。此后,倪氏后裔以娘娘菩萨为荣,讲忠勇,传孝义,深明“有难,匹夫有责”的道理,以保护娘娘庙的物质形态为荣,使之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他们每年多次举行“桑秧节”“立夏节”“娘娘庙庙会”“轧蚕花”等山乡民间俗,为传承皋亭(半)山具特的地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千载英名留半山,南宋韵事著皋亭。”倪氏后裔在世代交替的传承过程中,把保护娘娘庙的安全一直都作为头等大事。因此,他们为保护娘娘庙的安全可谓尽心尽力、恪尽职守。在娘娘庙建庙至今八百八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娘娘庙
- 【目录】
-
序一:见证南宋八百年前风生水起的杭州碑
序二:读《皋亭人家》有感
前言…
皋亭倪氏
倪氏家族的祖训…
皋亭(半)山居倪氏
倪氏闺女成神记
倪家忠勇两兄弟·
孝义感天倪三郎·
倪二姐和她的猫
韦太后尝醋莲子
倪氏人家心良善·
山下蚕房说传奇
半山娘娘蒙难时·
名人遗踪
钱御史与衣锦桥·
刘基半山破
康熙寻胜半山行
蒋氏参拜娘娘庙
半山又遇贵人星
贤达共济修古桥
古庙新篇
古庙复建走访记
有幸半山结庙缘
半山好“新祠礼赞”
民间俗
桑秧节
蚕花节
立夏节
种桑养蚕
娘娘庙会
桃符
文荟剪影·
碑刻雕塑
附件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