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包邮【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戴胜山房 限量复制书画 天津博物馆珍藏 艺术教材

22450 全新

仅1件

上海徐汇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题名范宽

年代2010年代 (2010-2019)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绢本

装裱形式立轴

尺寸193.5 × 163.5 cm

货号T2

上书时间2018-12-15

所得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包邮】仅限中国大陆地区,港澳台及海外拍前请咨询。
台北戴胜山房复制——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绢本立轴  全卷尺寸:纵193.5公分  横163.5公分 
天津博物馆珍藏,限量复制200件附版权。桐木盒装。
原大原色原质地的完美再现,鉴赏—临摹—研究之佳选。

《雪景寒林图》是一幅气势雄浑,动人心魄的巨构。清初大收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称其为范宽生平之杰作。此画三拼巨幅绢本立轴,通幅雄阔壮丽的北国山河“银装素裹”、寒气逼人而又云气叆叇喜人。取材于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注意写生,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构图上高远、平远、深远兼施,层次鲜明,水中作突兀大石,岸上寒树密集。山峦起伏间,巨石后村居屋舍隐现,一人在门口向外张望。山顶作密林,整幅画浓墨中细笔勾画,辅以留白来突出山林的白雪皑皑、云雾缭绕、寒气逼人,使得场景恢弘、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山石采用雨点皴和积墨法,这在范宽其他作品中也被广泛的应用,先以干笔皴擦,再以水墨笼染,反复积压多次而成,以体现山石的体积感和质感,笔墨浓重而润泽,层次鲜明而浑然一体。画山“多正面,折落有势。晚年用墨太多,土石不分”(米芾《画史》),皴笔较密,山头多画丛林,轮廓线宽而遒劲,突出山石突兀、气势险峻。另一方面经过积墨法的笼染,画中的房屋犹如铁屋,与山的雄伟壮丽相互辉映、和谐统一。

《雪景寒林图》的构图是一幅“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的偏局式典型巨制。将画悬诸壁间,立见一赫然大山有如巨蟒飞入眼睑,令人顿生雄伟之感,拭目再看,原是主峰堂堂立于当堂,此正古人所谓“大君临明堂”之势,而四围之土坡、小山、寒林却如“群侯朝拱”之象,正是一忽而百应地“统御”了全局,大局已成“大作相”。这是其画最大的构图特点。

再仔细品味,最近的寒林犹如两排鸣锣开道的卫队,参差的树枝像孩子们在挥舞鲜花,生动活泼地开启了画面的大门。寒林后陈置了一座小山,小山顶上的一片密林中掩映着两座“圣殿”,承接着观赏者进入第一景观,小山的左下部又布列了几组小山峦,山峦间隐隐地展现数排民居,使人身心为之松弛,闲适之情悄然而至。其后还有一条山径通向烟雾霭霭的幽谷,又使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思。此处乃一小布局,却以小见大,意境尤深,妙不可言。

寒林小山的右前方,群峰涌动,雪山明亮,把观赏者的目光引了过去,而这一群涌动的雪峰又都姿态各异地迎着主峰,因此,随即将观赏者的目光“转”向了堂堂的主峰、皇皇的大山,几乎占据画面的五分之四,真是大得奇特。大山本身又由近而远,峰嶂高峻,雄气壮魄,端庄厚实,崔嵬之体为画面,五占其四。然而,这大山之脉却可谓刚中有柔、刚柔相济而情意绵绵之致,又如一戏球雄狮。即此可知画家构图经营之苦心。

画面的中心,主峰的左下部分,落笔密集,且墨色很浓,赋予大山以坚重厚实、密不通风之感。而虚白处、特别是大山的右下部边缘则不着点墨;绢素原色一点不变,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真是“极塞实处,愈见虚灵”。然而,又不是整块空白之中皆无一物,其中淡淡地布置了一条通向山坳的“之”字形曲径,墨色淡然,且在山坳处又染了淡淡一笔,使此处生机盎然,使人浮想联翩。画面最下部的大块河面,自溪桥开始,弯弯曲曲地向右上方伸长而消失于画外,又告诉观者,画外更有美不胜收之景,留下了画外有画、境外有境的无限想象。

在画面下方中间的树干处落有“臣范宽制”款,但因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不清。

此外在裱工左下角有白文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朱文印“蕉林”,白文印“观其大略”。裱工左下角有白文印“思源堂”,朱文印“麓邨”,白文印“潞河张翼燕谋所藏”。裱工右下角有朱文印“蕉林所藏”,“潞河张翼藏书画记”,白文印“文孚嗣守”。上方有朱文印“乾隆御览之宝”,“御书之宝”和“石渠宝笈”。通过这些印章可知,此画自古就被认为是范宽画中的精品,宋代被藏于宫中,明末清初时又被梁清标收藏,至康熙年间被安岐从梁清标处购得。随着安氏家族的衰落,此画捻转归于内府。1860年八国联军掠夺圆明园后,在天津的旧书市场惊现此画,被当时的工部右侍郎、开平矿务局督办、总办路矿大臣张翼购得,其间除曾赴日参加过一次博览会外,多年来一直秘不示人。死后其子张叔诚更是遵循父训将其视若珍宝。抗日战争时期,张叔诚隐居天津。WG时此画险些被作为“四旧”烧毁,在张叔诚和天津文物局的共同努力下得以保存,最终在其过世后将此画捐献给了国家,为天津博物馆收藏。从画本身到流传经历可见,此画不仅有着珍贵的艺术价值,更是蕴含着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沧桑变幻,能保留至今尤为珍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