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学真原 国学丛书7
  • 天学真原 国学丛书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学真原 国学丛书7

孔网书目数据有误,本书实为1991年11月一版,1997年4月四印。

57.8 九五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江晓原 著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0

版次2

印刷时间2004

印次4

装帧平装

货号Y0266

上书时间2021-03-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江晓原 著
  •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10
  • 版次 2
  • ISBN 9787538215366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7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国学丛书
【内容简介】
  《天学真原》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天文学、文化人类学、文献考证等多种思路和方法,首次对中国古代天学的社会功能、性质以及它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正面的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多项与前贤大不相同的结论。

  《天学真原》初版于1991,1992年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5年出版台湾繁体字版。十余年来成为在天文学史、科学史和人文学术领域中知名度和引用率都很高的成果。出版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研究课题,而且波及其他学科领域。并被北大、清华有关专业选为研究生必读的“科学史经典”之一。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性学会理事、发起人之一。“科学·历史·文化”网站主持人。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后投身于科学史研究,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获科学史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并出任首任系主任。

  近年在科学史研究之外,颇致力于科学文化和科学传播方面的研究。已在海内外出版专著、译著、文集等约30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还撰写了大量随笔、书评和杂文,并在京沪多家报刊杂志开设有个人专栏。
【目录】
《天学真原》新版序



新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术语与概念

2、本书的任务及其形式

第二章 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1、神话:天地相通

2、儒家:转变之中的天命与天意

甲 人格化的天--极为普遍的观念

乙 天命及其变化

丙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3、星占学:天象对人事的警告和嘉许

4、天道与人道:为政之道

第三章 天学与王权

1、问题:天学在古代中国特殊地位之观察

甲 在历代官史之特殊地位

乙 古籍中所见上古政务中天学之特殊地位

丙 天学在古代知识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丁 天学在古代数学中的特殊地位

戊 天学家以及天学机构之特殊地位

巳 历代对私藏、私习天学之厉禁

2、解答之上:“昔之传天数者”--天学家溯源

甲 星占学家

乙 巫咸与巫觋

丙 巫觋与通天

3、解答之中:灵台、明堂与通天事务

4、解答之下:垄断通天手段为王权之依据与象征

甲 《诗·大雅·灵台》发微:通天者王

乙 天命之确立与天学之禁锢

丙 数术与皇家天学

5、小结及余论

第四章 历:它的性质、源流及文化功能

1、历:性质之疑问

甲 历法·历谱·历书

乙 古今所论历法性质之迥异

2、历法性质与功能探讨

甲 典型历法之内容

乙 “历法为农业服务”说质疑

丙 “观象授时”与“四时大顺”

丁 历法与星占:历法的主要用途

3、历书(具注历)性质与功能之探讨

甲 历书之起源

乙 历书之繁盛及其内容

丙 择吉与推卜:历书之文化功能

4、历与两性及人体:天人合一的神奇侧面

第五章 天学与传统文化之若干重要方面

1、古代星占学概论

甲 两大类型:诸古代文明之星占学鸟瞰

乙 分野理论

丙 所占之事:星占学的主要任务

丁 所占之象

戊 占论之法

己 天象记录及其伪造

2、天学与政治运作

甲 王气·劝进·谋反

乙 大臣进退与议政风潮

丙 军事决策

3、天学与道德教化

甲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乙 史传事验

丙 当食不食--“德之动天,不俟终日”

4、天学与其它若干方面

甲 神秘主义之政治观念

乙 天象与城市及宫殿建筑

丙 天象与墓葬

第六章 起源问题与域外天学之影响

1、令人困惑的起源问题

甲 背景: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

乙 中国天学西源说之简略回顾

丙 旧话重提

丁 从文化功能论中国天学之起源

戊 起源与外来影响:两幅不同图景

2、巴比伦古代天学东来之踪迹

甲 巴比伦与古代中国天学之关系

乙 十二宫与二十八宿之起源问题

丙 数理天文学研究所提供之新线索

3、七曜术在中土之盛行

甲 七曜术出现于中土之早期线索

乙 由史志书目看七曜术之盛行

丙 佛徒对七曜术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丁 七曜术之中亚色彩

戊 七曜、九曜及九执:生辰星占学与择吉推卜

己 聿斯经与算命术

4、入华之印度天学家与印度天学

甲 若干早期情况

乙 唐代天学之“天竺三家”

丙 关于《九执历》

丁 关于《符天历》

5、余论:外来影响能否深入及持久

后记

综合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