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
¥
5
1.4折
¥
34.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黄烨菁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1-2-2
上书时间2023-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烨菁 著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9
-
版次
1
-
ISBN
9787552013672
-
定价
34.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8页
-
字数
158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跟踪全球制造业领域技术创新的重大技术突破及其全球竞争格局入手,概括了当代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该书选择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西欧地区和美国的代表性城市,梳理了全球城市功能与多元创新要素集聚的发展进程与形成条件,厘清了世界范围内科技要素集聚的演进规律。综合多视角的理论分析与国际案例比较,本书提出了当代全球地区与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的核心要素,总结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创新型城市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与推进产业创新竞争力进程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上海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制度支撑与营商环境发展条件。通过系统梳理上海三十年来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过程,本书以科创中心与四个中心的协同及联动发展为切入点,提出上海集聚科技与产业创新资源与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与路径选择,并根据上海的发展现状提出战略重点与主要举措。
- 【作者简介】
-
黄烨菁,女,2001年获得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是国际经济学和产业创新,专注于跨国生产体系与国际产业创新问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目前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化经济研究室主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商务部所属的中国服务外包专家委员会成员,留美经济学会成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曾获得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 【目录】
-
第一章 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与促进战略
一、宏观背景:当代全球科技创新的总体格局
(一)工业革命的历史演进
(二)工业革命下关键生产要素的更替
(三)新一轮经济长周期
(四)全球新兴技术的重大突破
二、当代互联网技术革命下的“网络经济”
(一)产业创新的多元化形态
(二)“网络经济”下的产业模式创新
(三)新兴产业的创新业态
(四)商业模式创新的迅猛发展
三、中国“四新经济”的特点与内在发展逻辑
(一)“四新经济”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业态创新的重点——服务业新业态
(三)产业组织方式创新
(四)中国产业创新促进战略的导向
第二章 科技创新空间布局——理论分析
一、以创新集群为视角的研究
(一)产业的创新竞争力理论
(二)技术经济与空间双维度的创新集群研究
(三)创新集群的科技园区载体研究
(四)地区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研究
二、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发育与促进战略研究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
(三)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
(四)区域创新体系的动力机制
(五)中国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网络研究
三、创新体系内的产学研合作网络
(一)产学研合作中的“大学城”问题
(二)园区、校区与社区联动问题研究
四、创新园区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
(一)创新园区的发展模式
(二)“创新园区”的推进机制
五、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论研究——内涵、形态与要素构成
(一)科技创新中心的概念
(二)全球主要创新中心的发展形态
(三)科技创新中心的要素构成
第三章 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的案例分析
一、科创人力资源空间集聚与创新转化服务并举——美国
波士顿
(一) 从贸易中心到科技创新中心的转型
(二)大学科研与创新孵化的融合发展
(三)以大学城为载体的城市中央智力区
二、开放功能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美国密歇根州
(一)利用外资战略对接先导制造业促进战略
(二)以创新空间的升级吸引创新要素的集聚
三、大都市型制造业的升级——美国芝加哥
(一)制造业内涵式发展引领创新
(二)新产品创新与创新网络发展的交互
四、高度专业化的都市制造业集聚——日本东京
(一)应对技术变迁与城市环境变化的制造业转型
(二)都市型制造新业态引领增长
(三)中小企业的“轻型制造业”日趋活跃
(四)企业间创新合作关系紧密
(五)本国优先为导向的技术普及
五、开放枢纽与制造业结构转型并进——新加坡
(一)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阶段
(二)贸易投资便利化与先导产业推进的融合
六、发达经济体促进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经验
(一)美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做法
(二)日本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
(三)主要欧洲国家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
第四章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城市竞争力的协同联动——发展定位与
战略规划
一、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对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启示
(一)大都市的“服务化”态势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
(二)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升级
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的基本定位
(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
(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的目标与重点
(三)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的内核
三、科技创新中心与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升级的协同发展
(一)顺应城市功能整体升级的需求
(二)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之间的协同
第五章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现阶段目标与路径:助推“四个中心”建设的全面深化
(一)技术支撑的维度:科创中心与四个中心之间的功能耦合
(二)机制接轨的维度:科创中心与四个中心之间的机制互动
(三)要素集聚的维度:科创中心与四个中心之间的领域结合
二、中长期的目标与路径:构建全球创新网络的枢纽城市
(一)契合都市发展空间的科创资源集聚与产城融合
(二)创新人力资源集聚与往来便利化的制度创新
三、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多元推进机制
(一)效率导向下的“制造—服务”产业的均衡发展
(二)海内外创新要素流动的制度便利化安排
四、现阶段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抓手
(一)依托现有园区升级,促进“城市创新区”的发展
(二)以中小科技型企业为重点的创新主体培育
(三)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