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溯源论丛:则例沿革稽考
一版一印 书口污渍
¥
15
2.6折
¥
5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王旭 著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438
上书时间2019-08-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旭 著
-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6210994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1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法制溯源论丛
- 【内容简介】
-
中国传统法律的整体样貌和法律形式问题的研究,对于准确认识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基础意义。则例在中国传统法律形式中比较特殊,清代以前则例的存在状态比较模糊,到清代发展为一种基本的法律形式,成为清代法律体系的主体。这种突然的转变是如何出现的?在此之前,则例是如何产生和存在的?则例的性质是什么?则例如何定位以及与当时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如何?则例在古代法律实践中的效力、影响等问题,都需要清晰的阐述。解答这些问题需要对古代典籍进行精细梳理,不仅是法律文献也包括相关文献的佐证。
《法制溯源论丛:则例沿革稽考》通过历代则例沿革的稽考,明确了则例的基本含义、性质、演变过程。在对则例性质和地位的考察中,揭示出则例从灵活性的规范转变为稳定性的法律并纳入当时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中,既厘清了则例的性质、地位,也展示了法律体系的整体面貌和演进过程。则例沿革稽考,对于推进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体样貌和法律形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作者简介】
-
王旭,女,1971年生,内蒙古大学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2001-2004年在内蒙古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09-2012年师从张世明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2012-2014年师从杨一凡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目录】
-
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四、基础文献
五、研究结论
第一章 唐以前则、例字源字义考释
第一节 则字源字义考
一、则在古代典籍中的字义
二、则字源争议
三、甲骨文贝、贞、鼎字形争议
四、金文中的则字形变化
五、隶书则字变化及定型
六、从字形到字义
第二节 例字义考
一、例的字形和字义
二、例的思维从经学到律学的转变
三、例的法律含义变化
第二章 则例作为法律术语的开端
第一节 唐代则例概念的含义
一、唐代则例用法的史料考察
二、从例的技术理解唐代则例的产生
第二节 五代时期则例的发展
一、则例的使用范围和含义
二、五代则例演变分析
第三章 宋代则例的多样性和形式发展
第一节 宋代则例的多样性
一、税收则例
二、中纳则例
三、折算则例
四、俸禄待遇则例及支请实践
五、赏赐则例
六、差役则例
七、宴设则例
八、其他使用则例的场合
第二节 宋代则例形式的发展
一、则例存在的形式和发展过程
二、则例的形式与名称
……
第四章 元代则例作为法律形式的转型
第五章 明代则例的扩张
第六章 清代则例的突破和发展
第七章 则例的最后阶段——民国时期的则例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