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快递,全网首现初刻原拓本---《翁同龢书圣人育礼真迹拓本》,乌金拓,24页,,是拓系翁同龢为同邑新中举人王济之书泥金行楷四条屏而摹勒上石之精作。原碑深藏于常熟民间,为世所未见。内有吴昌硕治印(原印)
¥
2700
八品
仅1件
作者翁同和吴昌硕
出版社不详
出版时间不详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18-0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全网首现初刻原拓本---《翁同龢书圣人育礼真迹拓本》,乌金拓,24页,尺寸:32*23*2.5(cm),是拓系翁同龢为同邑新中举人王济之书泥金行楷四条屏而摹勒上石之精作。原碑深藏于常熟民间,为世所未见。据《重修常昭合志.选举志》载,“王承藻,字济之。宪成孙”。内有吴昌硕治印(原印)“四馀读书堂”一枚
作者:翁同龢
出版社:常熟毛晋工坊
年代:不详
纸张:白棉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其它
尺寸:长32*宽23*高2.5(cm).
册数:1册
品相描述:乌金原拓本,经折装,24页全,钤印多枚,“大吉祥”,“四馀读书堂”(吴昌硕治印)等。
详细描述:全网首现,初刻原拓本---《翁同龢书圣人育礼真迹拓本》,乌金拓,24页,尺寸:32*23*2.5(cm),是拓系翁同龢为同邑新中举人王济之书泥金行楷四条屏而摹勒上石之精作。原碑深藏于常熟民间,为世所未见。据《重修常昭合志.选举志》载,“王承藻,字济之。宪成孙”。王宪成(清道光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翁氏之师友也。《翁同龢日记》曾记与之交往事,不下六十余次,以“故人”、“师友”称之。光绪十八年日记载“午后酬字极多,腕稍振”。时年翁氏六十有三,正值光绪帝亲政三年,辅佐明君,意气风发。行楷丰润俊朗,雍容大度。四条屏取先哲良吏言行十五条,分述交友、修身、养性、育德、尊礼、轻利、重信、寡欲之道,堪称书法之珍品,教育之范本。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今苏州常熟)人。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年)考中状元。同治、光绪帝师。翁氏在朝40多年,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参与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以及对英、法、德等国的交涉和近代银行开设、铁路修建、新式大学堂兴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向光绪帝举荐康有为等进步人士,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因卷入“帝党”与“后党”的政治斗争被慈禧太后罢官。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间,处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为当时轰动全国、百余年来家喻户晓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清史稿•翁同龢传》称赞翁同龢书法“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清徐珂《清稗类钞》谓:“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翁方纲)、南园(钱沣)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刘墉)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悦,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清杨守敬《学书迩言》对这位雄视晚清书坛的巨擘称许:“松禅学颜平原(颜真卿),老苍之至,无一雅笔。同治、光绪间推为第一,洵不诬也。”谭钟麟对翁字推崇备至:“本朝诸名家,直突平原(颜真卿)之上,与宋四家驰骋者,南园(钱沣)、道州(何绍基)、常熟(翁同龢)而已。”谭延闿、泽闿兄弟曾刻成《春及草庐藏翁氏墨迹》行世。
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他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艺术作品,从而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晚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翁氏晚年曾说“写大字,始悟万法不离回腕纳怀,此外皆歧途。”所作行书,笔力沉郁,气度恢宏,别具雍容肃穆之致。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指出:“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够兼收众长—特别是钱沣的方法—有时还掺入些北碑的体势。把颜字和北碑打通了。这是翁同龢的特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