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各书房】神学诗学十四诗人谈(刘光耀编)
  • 【雅各书房】神学诗学十四诗人谈(刘光耀编)
  • 【雅各书房】神学诗学十四诗人谈(刘光耀编)
  • 【雅各书房】神学诗学十四诗人谈(刘光耀编)
  • 【雅各书房】神学诗学十四诗人谈(刘光耀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雅各书房】神学诗学十四诗人谈(刘光耀编)

21.5 7.4折 29 八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光耀 主编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2639065

出版时间2012

装帧平装

定价29元

上书时间2020-06-21

雅各书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作  者: 刘光耀 主编
出 版 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03.01
版  次: 1
印刷时间: 2012.03.01
印  次: 1
页  数: 270
开  本: 32K
包  装: 平装
正文语种: 中文简体字
I S B N : 9787512639065
重 量 约: 0.32公斤
定  价: ¥29.00

内容简介                                                               

本书由十四位海内外知名诗人兼学者共同完成。每位作者联系自己的创作实践,结合国内外(主要是国内)现当代诗歌发展演化的状况与态势,就既有诗学范式的改塑和新诗学范式的构建,提出了富有原创性的看法。
  另外,每位诗人论文后面均附有其代表性作品至少两首,对其理论形成某种印证。
  本书在国内诗学界开出了一条新的研究进路,开始使我国的神学诗学建设从少数个人的孤单探索,逐渐走向一种集体性的共同行动,对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神学诗学的发展和神学诗学中国学派的形塑具有重要的推动、引领作用,亦可与传统诗学互看互动。

作者简介                                                               

 刘光耀,1954年生,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诗人,香港道风山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武汉大学宗教学硕士生导师,陕西师大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神学美学》主编。主要学术方向宗教哲学、神学美学。自1980年至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超验主义美学引论》、《四福音书解读》、《诗学与时间》、《逻各斯:天人之际的探究》共4部;出版译著《关于上帝信仰的对话》、《宇宙与创造主》、《英语文学中的圣经传统大辞典》共3部。

目录                                                                  

序言 
建设灵性文化,拓展灵性视野 
圣经,诗,神学诗学 
神学诗学发生背景 
基督教诗歌及其思想史背景 
附周伟驰诗歌5首 
“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当代中国诗人的一种写作 
转型 
附荣光启诗歌3首 
神学诗学理论构想 
福音的诗学 
附李建春诗歌4首 
神学诗学:神人诗学刍议 
附刘光耀诗歌4首 
上帝:第一位诗人——从拙作《哀歌》设想“伊甸园 
诗学” 
附林季杉诗歌2首 
神学诗学探索 
灵魂被唤醒后 
附原甸诗歌2首 
“琴与炉”:灵性诗歌中的艺术特质 
附施玮诗歌3首 
社会批判与“隐性”写作——布莱克、艾略特、R.S.托马斯对基督教诗歌艺术的启迪 
附姜赞东诗歌2首 
信仰与诗歌 
我的诗歌写作与基督信仰 
附阿吾诗歌2首 
信与诗 
附齐宏伟诗歌3首 
汉语诗歌的美学缺憾 
附宋晓贤诗歌2首 
诗学思考的多元进路 
诗歌:一种表现、丰富和塑造人的诗性的艺术 
附张国壮诗歌2首 
从自我到自性 
附马永波诗歌2首 
写在意义出场之前——中国混沌神学 
附赵东诗歌2首 
后记

试读                                                                  

序言
  建设灵性文化,拓展灵性视野
  神州大地改革开放三十年,春风吹拂、冰河解冻;在文化学术天地,禁区与敏感区都逐渐开放,学术界的破冰船呼呼向前,文化界的骏马骎骎日上。
  以“灵性”一词涵盖具有基督教内涵的学术研究在学界已成共识,基督教神学在多所大学已被接纳,有人甚至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已成国内“显学”。各种与此相关的专业性研究机构如春笋破土而出,各种与此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为数相当的研究者也怀着极大兴趣投入此学术禾场,我们也惊喜万分地看到了他们劳动的成果。
  灵性文化生机萌动,意味着中华民族胸襟日益开阔,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知性上和信心上加固加深,这个民族越发有自信来面对人类文明的多方冲击;她已经不是以简单的闭关锁门方式来维护固有的文化传统与精神血脉。免疫的能力与我们的健壮相关。大唐时代西天取经的勇气,“五四”初期远洋留学的苦心,都值得效法和学习。今天,我们从学者们勇敢开放灵性文化门户也真切地感悟到这种勇气。当然,这都与改革开放衍生的学术文化宽容氛围不可分割。
  诚然。鲁迅在《看镜有感》中说:“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即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
  是为开场。
  灵性文化的研究,对学术本身是有特殊意义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宗教与文化常处在血肉相连的“双胞胎”状态,我们实在难以清晰区分何者走前、何者步后,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令我们发出无法控制的兴叹。我们在《诗经》的《颂》中,明显地看到宗庙祭祀的礼仪与歌咏;我们在古希腊的文学作品中也处处见到诸神登场;还有希伯来文化所带来的灵性祈祷;古埃及金字塔下亡灵书的叹息与企盼;古印度那些神秘的远古经书和史诗……。
  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企图把文化与宗教推上手术台挥刀切割,但毫无疑问,这起手术给共有的生命体造成大量出血,伤痛也重。把宗教完全从文化体中抽离而不闻不问,对于人类文明之一的宗教研究固然因缺席而荒芜,但对整个学术文化的探索也明显是缺其一角。更何况,在全球化的今天,当我们努力与世界接轨的时候,对于“两希”(希伯来与希腊)文化更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因此,向灵性文化探足,既可以借着对基督教文化的探讨摸触到西方文化更深沉的积淀,反过来对自身学术的研究也会带来突破和开拓。
  从文学角度说,如果灵性文化的研究最终给我们的文学家们引发新的创作思维进而在取材与生活的切入点上有新的原创意涵,也必然有助于我们文学创作的多姿彩和多元化。创作的“受动”也必然反射到文学理论层面,令我们的文学理论也蒙“受动”之益。这样的辐射所产生的意义无远弗届。艾略特认为文学的价值“不能仅仅用文学标准来测定”,言外之意,他认为文学的宇宙应当比眼前的更宽广,即是说,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仍有很大空间。一些学者偶尔发出谋求“东方文艺复兴”的期盼,也许,对灵性文化大胆的思索,在一定层面也有助于这一文化愿景的实现。
  是为说明。
  在全球化动力下,我们不能不从更宏观角度看待中华文化的波及面,历来有一句老话:有海水处便有华人。完全可以进而延伸:有华人处便有华人文化。尽管这方面的“华人文化”具有不同深浅高低度,有的地区因为种种社会因素只把这些边缘化的“华人文化”逼近绝处,但作为文化的多元存活形态是无法根绝的。今天,中华大地文化的生机,以及由之派生(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开拓)而出的灵性文化研究,我想对有海水处的华人及其华人文化都应有激励作用。这个作用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文化载体的推广,另一方面是所在地灵性文化的强化和生命化。
  中国新社会的崛起,使全球范围内的华人都引颈翘盼,希望居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文化能产生一个更为绚丽璀璨的景观,这有助于海外各处华人扶助或复兴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承认,各地多可见到的宗教活动,却都严重缺乏积极的思维配合。这当然是与各个特殊地区的文化深浅度相关。我们敢肯定,没有人文为帮助的宗教活动其影响必是微弱的。一切宗教实践若永远只停留在肤浅、简单、低级阶段,对于信仰者说只能是一种停滞状态。因此,此书的出版,除了在中华大地可以活跃学术界思维外,在境外的广大华人生活地区,不论是在文化推动上,或在灵性感悟上,当具不可忽视作用。
  是为盼。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智慧令人折服,这一位不断探索的智人,寓意深长地说:“有两样事物是我越想越感到神奇和敬畏的,一是头顶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这说明上帝不但在我头顶,也在我心中存在。”他还有一句妙语便是:“证明上帝存在很难很难,但是证明上帝不存在更难更难。”
  对于这样一个奥秘世界,我们理当心存敬畏。
  是为序。
  
  新加坡文学家原甸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