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的孩子9787573914941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69.34
6.9折
¥
99.9
全新
库存32件
作者[美]莫娜·德拉霍克
出版社浙江科技
ISBN9787573914941
出版时间2024-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9元
货号32210238
上书时间2024-11-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美]莫娜·德拉霍克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拥有30余年儿童及其家庭方面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儿童行为问题领域深耕多年,专注于将神经科学研究转化为实用且富有同情心的养育策略和治疗方法,帮助广大父母创造快乐、有弹性的亲子关系。
《出版人周刊》2022年度畅销书作者,提名NextIdea,前作《超越行为》荣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心理学类图书金奖\"
目录
\"前 言 脑身联结是孩子所有行为的基础
第一部分 看见孩子
第 1 章 孩子爱闹不是任性,而是身体预算不足
只消除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 2 章 有安全感,才有充盈的身体预算
只关注表面行为,会让父母误解孩子
第 3 章 神经通路,身体预算的盈亏信号
大多数不当行为实际上是求生的表现
第二部分 解决方案
第 4 章 共同调节,帮孩子拓展绿色通路
共同调节不是溺爱孩子,而是在帮他们学会控制不舒服的感觉
第 5 章 关照自己,帮父母回到绿色通路
拿孩子出气是因为我们被过往的伤痛触发了
第 6 章 关注内感受,培养韧性
总跟孩子说“没什么大事”可能会削弱他的韧性
第三部分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养育策略
第 7 章 猜不透的新生儿:顺应需求,建立安全感
游戏,最好的脑身运动
第 8 章 恼人的幼儿期:运用共同调节,化解情绪风暴
深深地同情孩子,但别忘了划定边界
第 9 章 动荡的小学期:提高心智灵活性,学会自我调节
畅快地玩,不要分析或解决问题
第 10 章 给孩子持续的幸福
身体的体验是形成我们情感记忆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术语表
致 谢\"
内容摘要
\"几乎所有父母在养育中都会遇到下面这些难题:“为什么女儿不听我的话或者拒绝与我合作?”“为什么儿子不按常理出牌?为什么他这么挑食?”“孩子们总是坚持做不该做的事,该不该管?管到什么程度才对?”“我要如何判断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过高,还是过低?”以及另一个世纪难题:为什么我明明知道不该对孩子发脾气,但关键时刻就是忍不住呢?
对于这些教养难题,本书作者德拉霍克博士指出:如果只关注表面的问题行为,就看不到孩子感受到的真正困难;如果不解决孩子“不安”的原因,而只是想纠正“不当”的行为,不但解决不了问题,亲子关系还会大大受到损害。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不恰当”的行为,让父母精疲力尽呢?遇到这些难题,父母只能束手无策吗?
德拉霍克博士基于她30年的临床经验,以及神经科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新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养育方法——脑身教养法。她指出,引起不安的因素因人而异,问题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孩子不安的信号,读懂孩子说不出口的“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父母:懂点神经科学的智慧,读懂孩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真实感受。
每个孩子表达焦虑的方式不同,找到孩子心中的焦虑开关才是问题的关键。
平时给孩子的安全感多“存款”,孩子才能在困难前保持坚韧。
帮孩子学会处理不舒服的感觉,自控能力在亲子互动中自然提高。
当父母从确保让孩子服从自己转变为满足孩子在身体和情感上的需求时,他们就会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在与父母共同调节不安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能加强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本书的目的不是要改变孩子,而是通过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气质,帮助孩子和父母建立更积极的纽带。\"
主编推荐
"儿童行为管理变革之作,颠覆父母对“行为”的传统认知
美国儿童行为治疗领域专家30 年临床经验
神经科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
精准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渴望
从「纠正行为」转变为「理解不安」,用独特的方式养育每个不同的孩子
婴幼期、学龄期、小学期、青春期,一本囊括全龄段实用建议
有效应对孩子发脾气、反抗、情绪失控等行为问题
从内生发孩子的内驱力和韧性
重建亲密温馨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类图书金奖作者全新作品,《出版人周刊》2022 年度畅销书,提名 Next Idea
湛庐文化出品。"
精彩内容
\"脑身联结是孩子所有行为的基础
当珍妮的声音从电话的另一端传来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她的心烦意乱。
珍妮的儿子朱利安已经4岁了,她却逐渐失去了对儿子的耐心。在一次日常的购物中,两个人逐渐失控,最终在超市停车场演变成一场灾难,这件事让珍妮既愤怒又尴尬。
第二天一早,当珍妮坐在我的办公室沙发上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她的情绪依然非常激动。在带孩子方面,珍妮绝不算是新手。在成为一名母亲之前,她已经有10年的教龄,一直在教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珍妮表现得非常出色,获得过多个教学奖项。她的儿子朱利安是一个早熟的孩子,11个月大的时候就学会了走路,到1岁生日的时候,就可以说出几句话了。但有时,朱利安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拒绝听从指令。即使珍妮经常通过奖励的方式来规范他的行为,朱利安也经常难以遵守。
那天,当母子俩在收银台排队结账的时候,朱利安突然从架子上抓起一块糖果。
珍妮见状,对朱利安说:“请把它放回去!”但朱利安拒绝了珍妮的要求。此时,珍妮本能地启动了平时应对课堂教学危机时屡试不爽的“管教”模式:她先试着转移朱利安的注意力,但是没有成功;接着,她又告诉朱利安,如果不把糖果放回去,今天就无法获得平时每天都可以得到的奖励贴纸。虽然珍妮尽力保持温柔坚定,但是那天,她说得越多,朱利安就越不听话。
最后,朱利安突然崩溃了,啪的一声,猛地将糖果扔在了收银员的脸上。
“朱利安!”珍妮大声惊呼,“你真是太坏了!”珍妮赶快向收银员道歉,然后丢下购物车,抱起正在哭闹的朱利安走向停车场。到达停车场后,珍妮把朱利安扔进汽车座椅,随即自己也哭了起来。
“我简直不认识我自己了!”珍妮转天告诉我,“我觉得好内疚!”虽然那天珍妮指责朱利安“太坏了”,但是她了解朱利安,知道朱利安并不是个坏孩子。朱利安在平静的时候,是一个有爱、温柔又有礼貌的孩子。
为什么珍妮的努力没有让朱利安平静下来?为什么事情迅速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珍妮还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做法?几乎每一个抚养或照顾过孩子的人都曾经历和珍妮一样的时刻。作为一名从业超过30年的儿童心理学家,我遇到过无数像珍妮一样的父母,他们有爱心、同情心和洞察力,他们渴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然而他们也想知道自己欠缺了什么。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到他们抱怨:我们一直按照养育书上面教的方法去做,为什么还是功亏一篑?
这些父母提出的问题与世世代代以来的父母所提出的问题并无二致,而你可能也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我的女儿不听我的话或者拒绝与我合作?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按常理出牌?为什么他这么挑食?为什么她不能一觉睡到天亮?我们要怎么设立规矩和边界?我要如何判断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过高,还是过低?除此之外,珍妮那天早上也许问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我前前后后从无数父母那里听到的问题:为什么我明明知道不该对孩子发脾气,但关键时刻就是忍不住呢?
正如大多数父母有着同样的担忧、提出相似的问题一样,他们也有着同样深切的愿望,想把孩子培养成坚韧、自信、快乐又独立的人。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父母应该遵从什么样的养育建议呢?如今,在养育孩子上,父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角度的信息轰炸,包括教育专家的讲座、TED演讲、社交媒体意见领袖的育儿经、或友好或挑剔的邻里街坊的建议,以及从搜索引擎搜出的各种结果,方方面面层出不穷。供你选择的养育风格也五花八门,比如有意识育儿(consciousparenting)、亲密育儿(attachmentparenting)、放养式育儿(freerangeparenting)……究竟哪一种最好?面对孩子的“找打”行为,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是数到三的暂停法,还是讲道理?是无视,还是惩罚?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别的方法?
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在实践中,我遇到的很多父母都对“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深感困惑和不解,我非常理解他们。有这么多可供选择的观点,到底谁的智慧值得信任呢?通过30多年与孩子及其家庭的接触,我逐渐意识到,没有一种万能的养育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家庭。最重要的不是规则,而是关注孩子本身。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学习别人教给我们的养育方法,而是理解父母自身的养育方式将如何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落地”。一旦父母能够了解孩子是如何吸收他们所经历的互动与境遇的,就可以为常见的养育问题找到更个性化、更有效的答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