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纪念版)(精)9787010192987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7.56
6.5折
¥
5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韩毓海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192987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164489
上书时间2024-11-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人民出版社和中少社合作,推出《卡尔·马克思》(纪念版)一书。该书是在韩毓海教授的《伟大也要有人懂 一起来读马克思》的基础上,修改、扩展而来。在该书中,马克思的论述如同写在今天:在这个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马克思依然如同一盏明灯,清晰地照亮了我们的世界。马克思未曾老去,他仍然在我们“中间”,他的理论依然与我们息息相关,依然是所有对人类的未来怀着美好梦想的人们之中最具智慧和洞见、说出了最有力的真理的那个人。
作者简介
韩毓海,北京大学教授,人选“中国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丁程”、“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计划”。作品曾获得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上海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等。著作《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名列2010年度全国优秀图书排行榜总榜第一名,并收入《中国高层领导荐书集萃》。《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获评“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迎接十八大重点出版物”。《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入围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4中国好书”,中央国家机关读书活动推荐图书。本书入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5年1月“中国好书”。
目录
引子 写给“做事”的人
第一章 马克思究竟是哪里人?
第二章 公民与市民之问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 我们应该怎样追求知识?
第四章 蜜蜂的活动和人的劳动有什么不同?
第五章 爱情的力量是怎样帮马克思摆脱痛苦的?
第六章 法应该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还是“公民道德”的基础上?
第七章 为什么马克思自称是黑格尔的学生,又反过来批判黑格尔呢?
第八章 什么是共产主义呢?
第九章 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吗?
第十章 为什么说苏联版的社会主义是不成功的,两方的资本主义也是不成功的?
第十一章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斗争,你怎能不打破鸡蛋而幻想蛋饼呢?
第十二章 为什么马克思预言革命将在中国取得成功?
第十三章 为什么说《资本论》颠覆了经济学?
第十四章 为什么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呢?
第十五章 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
第十六章 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十七章 我们为什么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结语
跋
内容摘要
韩毓海著的《卡尔·马克思》(纪念版)一书,共分为17章,每一章都是一个小话题。全书并没有采用展示史实、简单评述这一通常做法,而是颇有新意地从历史长河中截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象征符号,从而运用较小的切口和里程碑式的节点,将马克思思想的巨大价值成功地放射出来。同时,该书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式颇有新意。它一改以往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方面的“板起脸来教育人”、“我说你听”的面孔,而是以接地气的语言来阐释较为深奥的道理,这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无疑是做出了一次大众化、时代化的成功示范。
精彩内容
实际上,正是为了解决“公民”与“市民”之间的对立,正是为了批判资产阶级“市民社会”,马克思方才发现了“无产阶级”。
马克思出身于一个律师家庭,那个时候,马克思与现实中受苦受难的工人阶级几乎还没有什么接触。
后来的马克思,与其说是因现实的触动而发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还不如说他是通过批判“市民社会”,而发现了“现代公民”。
在马克思看来,正像“公共事业”构成了罗马社会的基础那样,“物质生产活动”构成了一切文明的基础——这就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
说的那样:“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
”“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无疑是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而那些进行着物质生产与再生产的人们,其主体,在马克思考察的视野中,就是无产阶级了。
马克思对“公共事业”的理解,与卢梭是相通的,这里的“公共事业”并不仅指担任公职、参与公共活动、提供公共性的文化精神财富。所谓的“公共事业”,特指“生产性的活动”,而“公民”,也就是卢梭所谓“那些向我们提供粮食并向我们的孩子提供牛奶的人”,就是那些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穿”的现代劳动者。
在马克思看来,罗马帝国的腐败,就肇始于那些献身于“公共事业”的人被冷落鄙视,而现代社会腐败的根源,就是因为那些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者,被“文明社会”所侮辱欺凌。就像卢梭所说的那样:他们“一生贫困,被人轻视。那些向我们提供粮食
并向我们的孩子提供牛奶的人的处境,就是如此;我们对他们的感情,就是如此”。
人是什么?人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马克思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是非常独到、深刻的。
首先,与彼时流行的看法完全不同,马克思认为人不是观念的产物,而是他自己活动的产物。人就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着其感性活动、进行着实践的人。不妨通俗点说,人通过实践和交往创造自己、表现自己,人正是通过其实践确证着自身的本质。
正像人们的劳动方式、工作方式一样,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从公民到市民的演变,就体现了人们交往方式的历史发展。在罗马,人们通过现实的交往而形成了城邦共同体,在那里,人们能够通过互相交往而达到共同目标,这样的人就叫作公民。而基督教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瓦解为孤独个人与上帝之间的交往,个人、个人主义,恰恰是基督教的产物。因此,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就脱胎于基督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