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血泪(上下)978755130678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2.3
4.6折
¥
6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孙逊
出版社太白文艺
ISBN9787551306782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3257441
上书时间2024-09-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江都退休教师孙逊所著的长篇小说《慰安妇血泪》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种经典抗战图书”。该书揭露了日军对多国女性犯下的滔天罪行,描写了7位女性从胆怯脆弱到不甘屈辱的性格演变,虽然多数终究难逃一死,但是她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不磨灭。
作者简介
孙逊,原名孙瑞安,又名承麟,汉族。1942年生于江苏省江都市农村,自幼丧母。修学于扬州师院中文系。出校后又入校,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坚持业余写作。曾发表过多篇小说,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布谷催生》;散文数篇,代表作有《荷花出水》;另有一部四集电视连续剧《一个女人的遭遇》。
目录
上册
楔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下册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骈枝
后记
出版芜词
再版赘言
内容摘要
七十多年前,南京沦陷两个多月后,日军组织了民间“服务所”。孙逊编写的长篇小说《慰安妇血泪(上下)》无情地撕去了“服务所”这块文明典雅的遮羞布,揭露了日军对征集、欺骗、强逼来的四国女性犯下的恣意蹂躏、阴险虐杀、比禽兽还要凶残恶毒的滔天罪行。这些可怜的女性,虽有不同程度的反抗,但在嗜血成性的豺狼面前,多数成为赢弱羔羊。书中着重描写了中国七位女性从胆怯脆弱到不甘屈辱的性格演变。虽然多数终究难逃一死,但是她们反抗外族践踏的斗争精神是永不磨灭的。
书中用了一定篇幅和力度,还原历史真面目,再现了装备极差的中国陆、海、空三军在正面战场英勇悲壮地抗击外邦侵略的英勇事迹;侧重写了鲜为人知的武汉三胜和长沙三捷。民心企盼的说教和史实得到公正统一的时代已经来到。所以,本书谨向那些为保国保种、流尽热血的牺牲将士致以沉痛悼念!愿他们的在天之灵,能得到应得的慰藉!
精彩内容
车队徐徐驶进学校大门。乘客们互相搀扶着,在斥骂声中,慢慢爬出车体。
在昏黄灯光下,方才识别出清一色的女性。她们的服饰各异:有的穿着和服。有的穿着齐胸长裙,有的穿着套头的肥硕长衫,有的穿着中式旗袍。她们有胖有瘦,年龄大约在十几到四十岁左右。她们互相语言不通,只能用叽里哇啦加眼神手势交流思想感情。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想法:终于摆脱了茫茫大海的颠簸,结束了做贼似的黑夜跋涉,来到了这块安身之地。
好好休息两天,等待按志愿分配的工作,只要有了工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果然不错,走来一位穿和服的中年妇女,她招呼
大家,快点去洗一洗,吃点儿夜宵,好好睡上一觉。
刚下车的一位和服妇人,对那中年妇女深深鞠了一躬:“对不起,麻烦您了,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中年妇女看看她,说:“支那国的上海。”穿旗袍的那些妇人互相告慰着。
船上来的客刚刚领到所谓的夜宵,大门又悄悄地洞开了:首尾相接的庞大车队又鱼贯开来。右边实车进,左边空车出,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当卡车不见
时,宽阔的操场上又留下黑压压的一片来客。
当第二批来客拥向水池时,乘船来的一位穿旗袍的姑娘混进当中。悄悄探问穿着大襟中装的女人:“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回答东北,有的回答山东,有的回答南京……有的反问她:“这是什么鬼地方?”她答复:“这是大上海。”东方出现了鱼肚白,昏惨惨的路灯灭了。还滞留在市内和郊区的芸芸众生,再次迎来惆怅不安、胆战惊恐的一天。谁也不知在被铁蹄践踏的乡土上何时忽然从天而降飞来一个家破人亡的横祸。而在这方土地上,被集结来的客人们。在围墙加铁丝网的庇护下,就像进入洞天福地。人人酣然人睡。思绪均已投入各自的或美或惧的梦境。所以,这里的周围显得万籁俱寂。悄然无声,上空也呈现出一派安详恬静、和平幸福的气氛来。所有教室的地面上,均铺了稻草,草上横七竖八躺着车运船载而来的女人。天空阴霾雾障,日光全无,但此时已是九、十点钟了。
管事和服务的,均是男女平民。这儿见不到一个穿黄服、背钢枪的军人。然而,他们凶神恶煞般阴狠冷酷。昨夜就寝前宣布了几条铁的纪律:白天不准离开教室大声喧哗;不准请假出校闲逛购物或是走亲访友;不准聚众滋事,要保持亲善安定……所以,尽管有不少人已经睡醒。仍然懒洋洋地躺在原地。
学校内的伙食是两餐制。上午十点是稀饭白馍,下午五点是干饭菜汤。晚餐后,暮色苍苍时才准许大家到操场上跑跑走走,到水池边洗洗漱漱。
水池边,一位说着吴语的村姑,向身边穿旗袍烫头发的姑娘悄悄问道:“你也是中国人?”烫发姑娘点点头。问:“你是苏州附近的?”村姑连连点头,反问:“你是苏州城里的?”烫发姑娘摇摇头,黯然答道:“我家在台湾。”台湾在何处,村姑当然不知。她默然片刻,忽然问道:“你会写信吗?”烫发姑娘看着对方,迟疑了一会儿,点点头。
熄灯后,村姑和烫发姑娘就挤睡在一起,悄悄说起话来。
原来,村姑家住吴县,是在走亲戚的途中被鬼子抓住的。先是遭到几个禽兽的强暴,接着就被鬼子押
着送到苏州,又从那里押送到这里。她从小就同本村一个叫阿贵的订了娃娃亲,长大后两人一直相亲相爱。她听人说,鬼子要把她们送到日本做苦工。如果是真的,那今生今世也就见不到家里人,也见不到心上人了。心上人就在上海做工,他的地址她记得清清楚楚。所以她要求烫发姑娘帮她写封信,叫阿贵哥赶来会一面。日后就是在异国他乡做个孤魂野鬼,也就认命了。
烫发姑娘悄悄说:“写信容易,可无法出去邮寄啊。”村姑想:这儿看管特别严,连苍蝇也难飞进飞出。信是没法寄的。
烫发姑娘已经发出轻匀的鼾息声。难以入睡的村姑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
她轻轻叫醒身边朋友,说出自己的主意。
朋友听明白了,苦苦一笑说:“成与不成,就看天意了。”第二天临近十点,她们起身洗漱完。
村姑躲在厕所里,用刚才写好的信纸,包上两元法币和一块石子,揉成团,走到围墙豁口处,用劲一
掷,纸团越过铁丝网,飞落到境外地上。
说来真巧,也是天意有情。此时墙外正有一位龙钟老人,背着脏兮兮的拾荒竹篓,佝偻着腰,用铁夹在地上寻找“猎物”。老人听到身后似乎出现什么响声,缓缓地转过身,前走几步,用铁钳夹起那只纸团,丢人竹篓。
P11-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