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9787301215258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28.68
6.8折
¥
4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韩和元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15258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2447505
上书时间2024-08-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作者韩和元从中国内部的经济结构和外部的经济环境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梳理,指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其说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不如说是政治经济问题。一方面,由于中国所采取的出口带动型的发展战略,导致我们面临着“没有‘内部经济’的困扰”,终于站在了危机的边缘;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后果,是欧洲深陷债务危机,却将牵连整个世界,这更使得中国面临的问题复杂化。而走出危机与否,则取决于中外两种经济体各自采取的改革措施,对中国来说,是如何避免转型陷阱,防止社会被既存的二元结构的裂痕撕裂,而对西方来说,则是如何克服创新的停滞。但归根结底,都要依靠我们拥有更多的改革的勇气和智慧。
作者简介
韩和元,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某资产旨理公司首席宏观研究员。曾成功地利用米塞斯-哈耶克货币供应与经齐周期模型对2008年经济危机予以预警,美国《经济观察家》杂志认为,韩和元是此次金融危饥的最早预警者。
已出版著作:《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通胀的真相》《告别恐慌:经济兴衰的密码与复兴之路》《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我们没有阿凡达:中国软实力危机》
目录
第1章 重蹈日本覆辙的欧美经济
量化宽松下,美国的货币为何不增长
又是“去杠杆化”进行时
“我们不是日本!”——不,你们就是日本
第2章 资产负债表就是这样恶化的
从解决债务到制造更大的债务
资产泡沫时代
债务泡沫寻因
债台高筑
第3章 走在当年的老路上
没人生产,又何来财富
还能有什么办法
走在因循守旧的老路上
第4章 咎在认识
认识不同,对策不同
克鲁格曼与辜朝明的谬误
格林斯潘和伯南克的“资产价格凯恩斯主义”
熊彼特式危机
第5章 下一轮危机——债务泡沫大崩溃
克鲁格曼的预言
致命的循环
债务崩溃的导火索——欧元的崩溃
假性繁荣的危害
第6章 复苏之路——创造性破坏
辜朝明的馊主意
战争
创造性破坏
扫清制约因素
第7章 中国,独立于全球金融危机之外
中国经济会崩溃吗
凭什么独立于危机之外
不能幸免于全球经济的衰退
第8章 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崩溃
为什么我们的经济会如此被动
全力支持出口的那些政策
中国绝对胜出的日子行将终结
第9章 经济与政治
中国为什么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
深陷“转型陷阱”
具有决定作用的创造力
第10章 中国如何突围
当务之急,“腾笼换鸟”应缓行
扩大内需的关键
国内市场建立的根本之道
如何规避鲁比尼预言的实现
第11章 企业与家庭的应对之策
深陷于“赌博经济”
负债才是元凶
降低负债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关键
信用扩张下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
附录
学者小传
近年被验证的预测(摘要)
致谢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虽然人们将爆发的危机命名为美国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同样那么艰难?
如果说,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那为什么中国的股份下跌得比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要严重呢?
创新的停滞是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创新停滞导致生产力增长乏力,社会支出大于社会产出,主权债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而政府基于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诉求,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释放流动性,制造通胀。“货币把戏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时之效,从长远看它肯定会让国家陷入更深重的灾难。”政府对解决危机的一次次拖延,使危机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下一轮经济危机,中田凭什么幸免于难?《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作者韩和元扩大分析经济问题的视野,多角度全方位剖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而对如何从危机中突围,《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更是提出了新颖、大胆的应对之策。
精彩内容
无法自拔的循环圈不幸的是,现在世界多国完全具备上述的三个条件。这就意味着全球都陷于这样的循环中不能自拔:首先是创新停滞,其直接结果是社会生产增长乏力。包括社会福利支出和行政支出、军费支出在内的社会支出大于社会产出,由此而形成产出缺口。这一缺口导致了初始的主权债务问题。政府在种种谬误的指导下,以印刷钞票制造通货膨胀的方式,来予以应对。
中央银行人为压低利率,进而造成信贷的扩张。它往往误导投资者和消费者,使他们热衷于投资和消费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赢利和消费的项目。这自然能够造成一时的表面繁荣。在这样的景气时期,企业的现金流增加并超过偿还债务所需,因此产生投机的陶醉感,这无疑会强化企业家的冒险精神。泡沫亦就此逐步形成,泡沫一旦形成后,信用便急剧扩张。患有这种传染疾病的人不仅比平时更自由地使用信用,而且他们实际上也具有更多的信用。这时,由于心理预期驱动出现了投机热情,正是这种热情将资产价格拉上天,使得每个人都能得到廉价的信用,他们似乎都赚得了巨大的收益。也由于当时流行的一种轻率的爱冒险的情绪,人们愿意比其他时候更多地提供和取得信用,甚至向没有资格取得信用的人提供信用。
政府之所以采用这种通胀式的应对,其目的就是让包括家庭和企业在内的私人部门的信用借此扩大,让私人部门的财政赤字代替政府的公共财政赤字。这种人为压低利率的应对,其结果只能是,制造出大量错误投资的伪繁荣。
随着时间流逝,整个社会的时间偏好也开始改变。这时不管政府是否愿意加息,也不管政府有没有加息,事实上的纯利率都遵循着自然规律而上升(当然,当政府采取逆周期的货币操作即大肆扩张信用时,会导致这一进程放缓)。那些依靠低资金成本维系的错误投资和高杠杆化的运作,将无可避免地难以为继,继而便是衰退来袭,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急剧恶化。而政府基于维持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诉求,为了防止过度“去杠杆化”,又不得不救助那些错误投资。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世界各国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在2001年的应对,就为这一政府行为做了最好的诠释。
为应对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美国政府在原来的福利支出上又增多一
笔对错误投资的救助成本。也就是政府为了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而将原本属于私人部门的债务主动地接下来。这种承接一旦成为负担,自然会对生产力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救助资金有着明显的急切性,而常规福利支出又带有明显的刚性,这无疑对直接影响生产力提高的人力资本和科技投入形成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进一步制约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是产出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则是更大债务的形成。面对这种形势,政府不得不进一步释放流动性。
但问题在于,此错误激励只会制造更大的泡沫。自2001年起,在美联储连续多达11次的降息刺激下,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急剧膨胀。随着时间偏好改变,纯利率上升,这些错误的投资都将难以为继,继之而来的只能是更大的衰退。
那么,以后呢?政府一定会再次基于维持经济稳定的诉求,对那些错误的投资予以再救助。我们已经走在了因循守旧的老路上,这远不是政府救助计划的结束,而仅仅是开始。当这本书摆到书店的货架上时,全球更多的救助计划怕是早已公布并已实施。
如此,在原来的“福利支出+对错误投资的救助成本”之上只会再添一笔庞大的救助成本,债务泡沫也只会因此而越滚越大。为去债和维持经济增长,政府不得不再次释放流动性,受此错误激励,只会制造出比先时更大的泡沫。时间偏好改变,纯利率上升,错误投资难以为继,继而便是更大的衰退。政府不得不对那些错误投资再救助,债务泡沫将继续扩大……P104-10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