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公园——旅踪掠影978751173976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海的公园——旅踪掠影978751173976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9.33 6.1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东方

出版社中央编译

ISBN9787511739766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226825

上书时间2024-08-02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1965年生人。1990年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学位。现供职某文艺出版社,编审职称,高级编辑。曾留学德国。发表文学创作、文学文化研究及人文地理类文章数百篇,曾出版《山腰上的记忆——红旗渠访问笔记》《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德国四季》《茵波梦影——莱茵河拐弯的地方》《沿着莱茵河骑行》,写有《旅行之美》《上海的公园》《白洋淀笔记》《山前平原上的漫游》等书稿。写作基本上是实证主义的非虚构的方式,既在历史文化地理的维度上,也在现实人生的维度上,将当下的自己与悠久的大地山川和纵深的人类既往糅合起来,不唯学问不唯情感,立足扎实的观感和体验,进行丰富感受之上的书写。

目录
目录

1.华山绿地
2.襄阳公园
3.徐家汇公园
4.长风公园
5.中山公园
6.龙华烈士陵园
7.复兴公园
8.静安公园
9.光启公园
10.鲁迅公园
11.人民公园
12.世纪公园
13.黄浦江两岸与苏州河两岸的园林
14.大宁灵石公园和黄兴公园
15.国家共青森林公园
16.丽园公园
17.绍兴公园
18.太平桥公园与新天地
19.淮海公园
20.新虹桥中心花园
21.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
22.真如古镇及上海的小街道
23.豫园
24.后滩公园和世博会
25.秋霞圃
26.古漪园
27.新场古镇
28.滴水湖和南汇观海景区

内容摘要
本书稿作者以观察者、游览者的身份介入,专门记述了上海地区的公园,细致入微地考察了上海地区28处公园的风貌与游览情况,兼及公园历史与其周遭市民生活状貌,通过娓娓道来的记述,带领读者一览上海公园风光特色。现代社会,公园具备多种功能属性,其中作为城市景观与活动场所的功用,将之与外面的工业社会、商业社会一定程度地区隔,以作为田园色彩的农业社会、自然社会的模拟之地的角色,参与着市民日常生活,形塑了城市的别样性格。书稿将上海公园全部囊括,以亲历者视角,对其间人物、景观、日常生活、园林特色等均有详尽介绍,文笔晓畅,可读性强,既是以公园来观览上海社会情貌,加之创意设计与排版,对游览者、文化景观爱好者、上海文化爱好者起到良好的指引功用。

精彩内容
序城市是一片楼宇,是纵横的街道上永远川流不息的交通,是也许还没有去过但是已经屡屡听说过的只言片语;是地图上的一个点,是在与周边宏大的地理结构相互镶嵌着的一个区域,是抵达与出发的一个交通枢纽,是列车时刻表上一片密密麻麻的数字排列;城市是具体的亲戚朋友的往还之中所带来的虽然你还从未涉足却已经具体化到了他们身上的某种特定气息。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习得的聚居方式,从自然而然到刻意建设,将其作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动机、保护壳,又因为这个发动机和保护壳的历史漫长而让其本身也成为人类社会中显著的意味符号。以至于人们对一个地方的观感和印象,对一个地方的评价和认知,往往就直接说的是那个地方的城市,而完全不及其余——其余的面积通常都会更为广大的城郊和乡野。
与此同时,如果不是去走亲访友,不是做生意买卖,不是出差公干,不是途经转乘,甚至也不是专门的旅行,那城市还在什么样的意义上对你成立?你有如何能循着某种线索展开对一座城市的认知?
在所有已经被规定过了的认知渠道之外,一定还存在着诸多的可能性。比如逐一地去走一走这座城市的公园。这既是一种认知体会的方式,也一定是一种人生方式,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几乎无限的可能性中的一种。
游览一座城市、一座陌生的大城市的公园,可以体会其相对悠闲的品质,看到暂时置身商业社会以外的人们从容不争的一面。可以在千篇一律的不无戒备的紧张面孔与匆忙脚步、冷峻表情和锱铢必较的态度之外,稍微看到一些属于人类相对“无事”状态里本应该有的恬适与悠然,让人在城市越来越异化的人群与社会缝隙里,重新寻得些美好平静的蛛丝蚂迹。
离开生活轨道去往公园的人,不是闲人也一定是到了有闲的年纪以后的人,就算还在事业与生命的鼎盛期的人,也一定是有了闲心或者是需要用闲适来纾解一下一向的紧凑与忙碌。
公园是一个相对外面的工业社会、商业社会来说被强制着带有了田园色彩的农业社会、自然社会的模拟之地。可以让一墙之隔的都市人进来,约略地回到那个田园牧歌的美好时代,在符合人性的“大自然”里获得片刻的喘息。
在这个越来越格式化的所谓现代社会模式已经将几乎所有的城市搞得千城一面的时候,每个城市中的公园还是多多少少地都保留着属于自己的地域与文化历史的特征的。外来的游客往往还能在异地的公园里看到一点点只属于这里的“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拿着城市地图(如今已经空前简单到打开手机地图、由导航引领的程度了)一副按图索骥之状的外人,首先的目标往往都是地图上那被高楼大厦簇拥着的一小片一小片的绿色飞地的原因了。
即使用最功利的说法也是:公园无疑属于一种所有人都有权享受的公共资源,一种由花草树木流水山池一起构成的城市中的有好空气、好风景乃至普遍的好心态的地方;到达一个城市,不去它的公园,怎么说都将是一种遗憾。我们不必是领着孩子,不必是去约会,只就自己孤身一人,也完全应该到那些异地的很少有机会到达的公园里慢慢地走一走,慢慢地看一看。
上海作为一座顶级的大城市,留给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相对狭窄,不管是里弄还是高楼大厦,属于个人的空间都不大,而属于行走与休息的公共场所也往往并不宽敞;不过,在他们的生活范围里也并不是绝对就没有让人的眼目感觉舒服、身心获得舒展的所在,那就是城市里的公园。
上海的公园,历史未见得有多长,但是保持得相对都比较好,尤其是其间的格局样态基本上都还很好地体现着当初的设计者的构思,而那些老公园的设计大多出于当年的外国人之手,不管是法国的还是英国的,公园的格局甚至建筑还都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有着异域的的风貌。
至于1949年以后,及改革开放后历年建设的公园,也都有着在建设当年都属于先进的理念、开风气之先的设计。其间的规划、建筑、植被、道路格局,都颇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公园里有可以一年四季都生长的树木,积年累月,就在公园里形成了很多绿树成林的美妙景象。在这距离普通市民并不遥远的城市公园里,他们能很容易地寻找到舒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愉快相处的场景。
越是高度发达的城市,越是重视自己的绿地公园建设,这已经是世界性的普遍规律。无他,仅仅是因为人类发展到了所谓后现代社会以后蓦然回首,发现人是无法离开自然也必须要和自然在一起的。经常前往真正的自然会有现代城市人无法付出的成本,公园绿地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最好的自然替代。公园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人类对自然的回顾,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回顾,更是对自己在曾经与自然融合的生活中的惬意的回顾。
由此看来,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转一转公园,也就显得格外有意思了。
1.华山绿地华山绿地,并非和西岳华山有关系的什么绿色险峻山地,而只是上海普通的一条街道边上的一块狭长的绿地而已。不过也应该承认,这个名字是讨了巧的,讨了那个著名的西岳的巧,让没有来过只是看到了名字的人,凭空就先有了与那著名的山岳有关的遐想。
我抵达上海,安顿下来以后出门随意而行,略略地看了一下地图,就到了距离不是很远的这片绿地。那种抵达一个地方以后走进第一片绿地的愉快,是只有身在外地的时候才会感觉异常鲜明的。这是旅行之所以具有持续的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别人的长住之地上可能多数人都已经没有感觉的地方,你作为一个临时抵达的人,往往就能获取崭新的观察角度和丰富的感知能力,这是人作为地球顶端生物的无数种愉快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古今中外有很多被冠以旅行家之名的人,以及更多的普通的旅行爱好者,都曾经体会到其间流贯着的类乎神经兴奋剂使然的愉悦。
不在于眼前最先展开的是什么景区,是不是景区,高大上与否,而就只在于这样第一次抵达,并由此异地旅行的序幕的偶然机缘。
这块绿地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起伏有致,有开阔的草原样的草地大树,有隆起的具体而微的高山样的森林土坡,无论哪里哪里,植被都很茂盛,树木也都老而粗壮。不只是说上海这地方一年四季树木都可以生长所以树长得粗,而且更是因为种植在这里的树木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也就是说这小小的不起眼的公园的历史,也已经很长了。
虽然地方不大,但是来历却相当了得,即使没有什么文化沉淀,也至少有了时间的累积,这是上海的很多地方的一个共同特点。在这个只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城市的年龄大赛中绝对算不上什么的所在,有很多很多被有意无意地保留下来的什物,从它们一诞生就像是被各个时代都共同遵守了一条底线,那就是一直让它存在下去,不管怎么样,都不能中间将其毁灭。
这样一来,虽然自己的历史不长,但是比起那些虽然历史很长但是总是在不断地折腾乃至毁灭之中的老地方,上海反而显得像是一个真正的老者。
一个地域里的人们的普遍性格与素养,最后往往也会在那个地方的诸如植被状态这样貌似无关的事情上有所体现;尽管这种论断在如今千城一面,哪里和哪里都越来越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现实里,好象很值得怀疑了,但是只要细细地体会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蛛丝蚂迹的——那是统一的文化和雷同的发展模式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消灭掉的一点点不同地域之间的人身上的差别。
如今更为致命的一个原因是:在很多地方,街边上的或者绿地里的树木是绝对不可能让它长得这么粗大的,因为不更换的话就少了一大块花钱的事项,而不持续花钱、不持续花大钱的公共事业总是很难维持的;比如南京的著名法桐林荫道、郑州的法桐林荫道……但愿这样的议论,仅仅是人们对老树纷纷被砍伐的一种怨愤。当然,正面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北京广播学院里的大杨树,仅仅是不值钱的杨树,多少年下来,哪一任领导也没有砍伐,就已经笔直而参天,成了那所著名学府一张最直观的环境名片。所以上海公园里的这些老树,还是会让人非常羡慕,羡慕一棵树只要让它一年年生存下来,就可以形成的美。
华山绿地周围都是居民区,距离最近的住宅楼几乎就身在绿地之中了,所以人气旺盛,各个角落里都是老人孩子,他们大都是一转身就能从家里走出来或者再走回去的那种人。他们身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而竟然能拥有下楼就进入绿地的方便,近乎奢侈。从这个角度观察所谓上海人的生活,不知道具备不具备代表性;说它不是一般上海人的生活场景吧,它的确就是普通居民的普通生活状态;说它是,却总是有一点不一样,这不一样就是他们楼下就是华山绿地。
这个春天的下午,久雨以后转晴的天空下,华山绿地上出现了几组照婚纱照的男女。连带着,也就出现了望着新娘在早春的时候还比较少见的裸露的部位看的闲人;追小狗的金发儿童,以及望着那金发儿童看稀罕的女人;倒着走的中年人,排排坐的老人,向着高高的树枝上喷药的工人,整修路面的民工,拎着刚刚在旁边的小摊上买的菜走路的家庭主妇;所有的角色都像是被安排好了似的,一一就位,都由着一个抽着烟凝视着这一切的汉子的视角,舒缓地、按部就班地上演着。而那汉子自己,也不过是这春天的下午的整个秩序系列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
春天使万物复苏,人也跟着万物复苏;虽然人从未冬眠,却也不得不在冬天将自己沐浴天光的权利与享受做最大程度的收敛。在这样终于再次到来的融融恰切的和暖里,人与植物一共迎来的欢畅使他们惊奇地再次感受到了天人合一的久违欢欣。和煦的阳光,因为有冬天里持续的阴冷的对比而变得异常珍贵;所有的人和物都像是刚刚开始经历这份珍贵,都带着刚刚开始经历这份珍贵的最初时刻的珍惜与爱意。
华山绿地这样的地方的这样的景象,是水泥森林里的人们其实无一不渴望着自然植被中的徜徉的一个好例子。在大家都被迫住到了楼丛中的时候,不管一片绿地是多么小,都是人类珍贵的乐园,在那里他们可以找到历代先人生存的环境,找到人类这种动物本来应有的栖息氛围,并在多多少少模拟了那种氛围的状态里,自觉不自觉地沉醉。
好像下午的时光刚刚过去了一会儿,拽着拉杆箱放学的孩子就已经出现了绿地上。这种拽着箱子上学放学的景象,在上海并不罕见。甚至成为一种经常可以见的常态。这是课业很多,需要携带的书本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也是孩子自己觉着背着大书包过于沉重;当然,也不排除有一种时尚性的互相模仿因素。
不过那其实和孩子们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他们对于这些社会性的负载尚无知无觉,并不真地作为心结;现在把拉杆箱一扔,就在草地上追逐奔跑了起来。他们和绿地里的植被一样,由衷地甚至连自己都没有明确意识地欢呼着春天。
2.襄阳公园襄阳公园是原来的法国公园。确实有点法国林荫大道的味道,那么不大的一个园子里,有两排高大的法桐,中间的道路也极其宽阔。这两排法桐护道树和中间的大路,是建园的的时候异域的游子对于遥远的故国的致敬与怀想。
林荫大道非常地道,水池里的孩子的塑像也圆润生动——据说这些塑像是公园最初的建设者为了纪念他们夭折的孩子而特意按照那些孩子真实的形象雕刻而成的,是这公园之为公园最初的动因。将逝去的形象用石头凝固下来,以期获得他们永存的假象,作为自我安慰的凭借。这在西方古代的没有照片的漫长历史上都是有钱人家的一个惯例。曾经在意大利米兰的著名公墓中,见到比比皆是的逝者石像,其理想化的身材与所表现出来的楚楚动人的悲悯,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他们的文化传统,是他们表达对人生和世界的感受的方式与渊源。
这些都是历史在上海的这个角落里沉淀下来的东西。而如今在高耸的楼房与狭窄的街道之间能有这么一片被保护下来的绿地,绿地上还有那些遥远而优美的格式,也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在公园最里面的一个有着一个一个券门的封闭而又确实是敞开式的走廊里,一桌一桌的象棋和围棋还有纸牌,是老年人为主的闲者们打发时间的方式。围观的人也可以时而围观时而看看墙上每天更新的报纸,这样可以使看报不寂寞,也可以使围观不尴尬,都像是顺便而为。
据说这里是上海的围棋之角,很多著名的围棋选手都曾经有襄阳公园下棋的经历;而到了某个围棋爱好者内部都知道的日子,这里就会聚集全市各个地方甚至是外省市的棋手,捉对厮杀,摆开蔚为壮观的户外棋战场面。不管是专门来下棋,还是专门来看下棋,都是完全发自内心的爱好使然的“兴趣协会”式的自发行为;是为本公园一大特色,平时不着痕迹,届时即会形成群贤毕至的盛景,一切完全都在人们的文化习惯于传承之中显现。
这是公园之为园者,只有经过漫长的时间陶冶才会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积累,既难能可贵,也更是一代代的人们生活乐趣的一种自然表现。当然,这种兴趣文化分门别类各种各样,也不乏亚文化品类,通常只有长期在某个圈子里浸淫者才会知道专门的公园兴趣分布地图。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园可以说是城市留给人们的一个几乎唯一的足够大的公共空间;公园已经是城市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午时分,周围高大的写字楼里出来的年轻人,也多有聚到这里的,算是体会一下与他们的一向急促与快速的节奏迥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他们的面孔里普遍有一种苍白,一种据说是属于上海这一片水土的毫无血色的白皙;不过,对于大多数并不是本地人的写字楼生态中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苍白更多的还是一种长期不见阳光的封闭生活的症状。他们或者高谈阔论或者沉默不语,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在这里讨生活必须忍耐、必须坚持的不容置疑,以及不容置疑背后或者会有的些许无奈。
虽然是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白玉兰没有叶子的树枝上开满了白色的大花,但是公园里的植被却显得已经郁郁葱葱,尤其是广玉兰肥厚的大叶子密集地点缀着,像是那些大树们在北方夏天里的才有的茂盛身形。树干上的青苔斑驳陆离,又像是欧洲森林里的景象。一种阴湿的气氛在植被稍微密集一些的地方就已经很是浓厚了,这让在北方住惯了的人感到非常新鲜而着迷。这是不是也应该算是上海的一种迷人之处呢!这种湿润凉滑的气息有点欧洲的味道,只是没有这种欧洲味道下因为人少植被多而来的宽松与协调;当然,另一个角度看的话,也比他们多了许多人气。一座几乎没有人的园林和一座到处都是人的园林之间,在氛围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理想的是两种情形皆备,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在公园的西南角上有一个窄窄的铁门,直通到旁边的医院里;医院也在挨着这公园的一片不规则的绿地上安置了吸烟处的牌子。医院的正门外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了,照例是上海那种即使步行也摩肩接踵、寸步难行的寻常状态;只是这种状态和刚才公园里的疏朗不躁距离太近了,显得有些突兀,适应上几步,也就不得不认了。这里,距离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已经不远了。从这个角度上说,没有围墙的襄阳公园已经近乎街区的一部分,特殊的一部分: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林木广场、长椅及其共同组成的悠闲。
正是带着春天里的这些记忆,使人在一年之中的另一个好季节,秋天里再次来到襄阳公园。
襄阳公园的秋天里的下午,到处都飘荡着让人很难确切地捕捉得到,却又时时刻刻都能呼吸得到的桂花香。两个身材高大的外国人显然是并没有预备逛公园的,只是偶尔在过马路的时候从襄阳公园的有着两排高大的法桐树的斜线式的大路前经过,一下就被这典型的法国式的ALLE林荫道给吸引住了,禁不住就走了进来,在这一片与他们的故乡有类似之处的所在他们不仅看到树下一个连着一个的长椅子上满满地坐着的都是人,还闻到了一种在他们的故乡绝对没有的桂花气息。这种很难捕捉得到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的幽香,肯定一下就被他们认定为所谓异国风味的代表了。他们颇为陶醉地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计划,在这小小的公园里徜徉起来……高大的法桐与有着厚厚绿绿的叶子的广玉兰树的树冠在空中连缀了起来,在公园里形成了一种天虽然还没有黑,但是园子里却早早地就暗下来的气氛。这种昏暗的状态成为与周围的马路上的喧嚣做间隔的一种特殊屏障,让公园里的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忘记了身在何处,好象不是一抬脚就能回到世界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城上海,而是处身于什么山林悠远的角落中一般。
当然,公园的昏暗里人的状态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大家还都是人群中的孤独者,各自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坐下来看书,反复拍着腿做近乎忘我的锻炼,或者一次次地向空中举起双手以拉动腰身、舒展总也舒展不到位的筋骨;每个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人,好像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对人生意义追问的答案。这个答案他们回答得很明确,却有总让人觉着他们其实回答得不是很彻底,还有所保留;因为每个人好像都在自己的行动,包括不行动的行动之外,还有不尽之言。
阅读者对跑到自己身边很近的地方来运动的人心有不满,这实际上很有可能并不是那个运动者的故意不尊重公德,而仅仅是在一个稠人广座的城市里生活久了以后的一种不自觉,个人和他人的边界已经被他们一缩再缩,缩到了不直接碰到对方就以为是恰当的程度了。阅读的人对身边这种运动者发出的有节奏的拍打声也许还能忍受,但是对旁边抽烟的闲人却是一刻也忍受不了的,浓郁的烟草臭气飘过来使他立刻就站起来,站起来去另找地方了。
公园里是闲人待着的最佳场所,进来呆呆地抽烟的人,抽了一棵又一棵;而坐在残疾摩托车里的人,则让自己以一种不动不动的姿态流畅地在公园各处流水一样平滑地转悠着,转着转着实在不想转了,就会停住,什么也不再做地就那么停着,长时间地停着。距离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小伙子,也与她有着一样的神情地定定地站着。他们并肩站立着却互相谁也不看谁一眼,倒是一个路过的人在掏出手机看了看发亮的屏幕快速反应地按着键回复了以后在准备重新走自己的路的一个非常短暂的瞬间里,向他俩扫过去一瞥。这一瞥给人的印象很是深刻,那一瞥的短暂与漠然是一种如入无人之境者才可能有的。
城市,巨大的拥挤的城市所造就出来的某种并非罕见的人际关系模式,就完全在这襄阳公园的一瞥里了。没有人去琢磨,甚至连当事者自己也未必察觉,这是在人多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仿佛自然产生的一种写到了环境对人以及人对环境的互相影响中去的程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