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978750639998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40.02
6.9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穆陶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06399982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224528
上书时间2024-08-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楔 子
第一章 夜沉沉笔下忧国事 风萧萧酒中话古今
第二章 翁同龢忧愤议国是 盛伯熙怜才荐奏章
第三章 侯门似海三谒遭拒 帝阍深锁一书难达
第四章 康有为挥泪辞帝京 盛伯熙把酒饯杰士
第五章 庆万寿太后看戏 写弹章晓峰谏言
第六章 御史充军知己留别 北风雨雪豪侠亮剑
第七章 徐尚书忧国训顽子 杨御史投机谒大臣
第八章 赴京都津门遇日寇 说道义大海听潮音
第九章 陈少白客栈求贤 梁启超狭斜探秘
第十章 金瓯残破君臣雪涕 银票失踪父子痛心
第十一章 遣使谈判太后施威 求和虑危枢臣辩论
第十二章 寒寺小酌筹谋划策 深宫知己度曲解忧
第十三章 马关签约朝野震惊 甲午战败人心思变
第十四章 文廷式风雨出帝京 宋燕生春雷赋忧思
第十五章 杨御史相府探隐秘 皇太后戏楼怜巧云
第十六章 春夜融融慈禧淫乐 烟波渺渺太监通风
第十七章 都察院公车上书 松筠庵杰士聚议
第十八章 剑胆柔肠深山叙旧 刚心壮志华筵示威
第十九章 欧阳高谈治国大道 凌霜远走修道深山
第二十章 梁节庵投奔南皮 黄公度畅谈维新
第二十一章 陈宝箴湖南行新法 梁启超长沙展异才
第二十二章 王祭酒密室议新政 陈宝箴秉公上奏章
第二十三章 康有为总署谈变法 徐子静宴席叙平生
第二十四章 保国会康有为演说 训门生李盛铎装病
第二十五章 怀私心鬼蜮煽风火 忆往事相国入梦思
第二十六章 诉积怨深宫慰知己 留遗言临死保皇权
第二十七章 慈禧划策私会权臣 光绪颁诏明定国是
第二十八章 张之洞赶写劝学篇 杨叔峤通报风雨信
第二十九章 王大臣聚议诋维新 小太监进言遭杖毙
第三十章 太后干政权柄在手 老臣开缺愚忠生悲
第三十一章 康有为倾陈变法 刚相国借刀杀人
第三十二章 康有为奏设制度局 王大臣求助皇太后
第三十三章 梁启超智说内兄 刘光第筑庐郊野
第三十四章 刘光第拒赴寿宴 梁启超再访茅庐
第三十五章 王小航上书变法 许应骙抗命革职
第三十六章 怀塔布津门求大佬 林暾谷夤夜遇红颜
第三十七章 办学堂朝野开新面 谋诡计文悌走寺庵
第三十八章 许抚院谋私送豪礼 庆亲王爱财得明珠
第三十九章 爱恨交融深宫密语 同心生死笔下签名
第四十章 通臂侠庙宇报凶信 徐致靖密室议保皇
第四十一章 袁世凯小站练兵 徐仁津门中计
第四十二章 徐致靖切责王照 谭嗣同造访镖局
第四十三章 叙衷情琴奏单刀会 写密诏梦惊玉澜堂
第四十四章 袁世凯奉诏进京 杨崇伊暗中点火
第四十五章 进王府投靠保身 说项城孤注一掷
第四十六章 伊藤博文激水成浪 李提摩太广结善缘
第四十七章 康有为悲愤离京都 景仁宫忧心说隐讳
第四十八章 慈禧政变示威宣诏 珍妃受刑贬居冷宫
第四十九章 杨深秀见义勇为 袁世凯保身告密
内容摘要
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
场意义深远的社会维新运动,是在由封建专制社会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
这次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改变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这显然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穆陶著的《戊戌变法》以生动鲜活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描写了慈禧太后、大学士徐桐等人为首的封建顽固派、
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首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
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为首的维新的百日维新的斗争故事。
精彩内容
第一章夜沉沉笔下忧国事风萧萧酒中话古今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这一年,距离中国历史上的“戊戌政变”,还有十年。
农历六月的一天,北京城宣武门外米市胡同南海会馆里,出现了一位三十岁上下的读书人,白天进进出出,晚上则见他住的“七树堂”内灯火通明,有时通宵达旦,不知在做什么。
南海会馆院内,古树参天,浓荫蔽地。院落中的“七树堂”,掩映在七棵古槐中间,十分幽静。这天,从外面来了一个人,走近七树堂前,大声喊道:“康祖诒在这里吗?”一会儿门扇开了,从里边出来一人,布衣青衿,仪表儒雅,两眼炯炯有神,看着门外的来人问道:“你是谁?”这人反问道:“你是康祖诒吗?”这读书人点了点头。那人便从身上拿出一封信函递过去道:“给你,这是盛大人叫我给你送回来的,他说这东西你先放着,等机会再说。”这人说完便走了。
这读书人手里拿着那信函,呆呆地站了一会儿,便回身把门哐当一声关死,进屋去了。
这被称作康祖诒的人,又名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是以荫生身份来京参加本年顺天乡试的。因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做过地方上的官员,所以他能够享受监生的待遇,可以直接参加考取举人的顺天乡试。三年前,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大败,在马江战役中,大清的海军舰船被法军重创,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清廷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忧心忡忡。他怀着拯世救国之志,研究西方的政治思想制度,思考经世致用的学问。
他在老家的“澹如楼”,在西樵山的“白云洞”,精研经史诸子,并及佛道,整日苦心孤诣,惮虑冥想。
他曾经拜当地大儒朱九江为师,又得到广东老乡、时任朝廷翰林院编修的张延秋的赏识,结为忘年知己。
张延秋比康有为大十岁,是一个饱学之士,他通晓朝廷掌故,又倾心探讨西学,关注国家命运,与康有为在西樵山相遇,相谈之下,一见如故。张延秋去年邀
他来京一游,他因患病未能成行。这次来京,一为参
加乡试,二可与好友相聚。然而事出意外,到京后当天他去拜访张延秋时,才知好友已在五天前因病身亡!他悲痛万分,当场抚在灵柩上大哭不止。张翰林半生清廉,性情耿介,在京没有妻室子女,死后身边也
没有一个亲人。当时在场的死者生前好友,见康有为哭得死去活来,都上前劝解。这天,康有为便住在张延秋的舍内,直到料理完丧事,才回到南海会馆。
几天来,康有为一直心情郁郁,这天夜晚,他独自坐在七树堂前的院子里,望着斜挂在天上的一钩弯月,想着逝去的好友,也想着自己今后的路。此时他觉得这路迷蒙而邈远,就像那浮云中的月亮,可思,可望,而不可即。他不禁又想起了自己前期开始写作的《人类公理》,觉得自己想望的路就在这里了。这是人类的路,他相信,自己能为人类找到一条通往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