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妇科临床妙法绝招解析(精)978757100216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妇科临床妙法绝招解析(精)9787571002169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101.08 6.4折 1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匡继林 肖国士(主编)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71002169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30784198

上书时间2024-08-01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肖国士,湖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兼基础理论研究组组长,主编40余种专著。

目录
第一章月经病变()
第一节月经先期()
第二节月经后期()
第三节月经先后无定期()
第四节经期延长(黄体萎缩不全)()
第五节月经过多()
第六节月经过少()
第七节经间期出血()
第八节经行发热()
第九节经行感冒()
第十节经行头痛()
第十一节经行身痛()
第十二节经行腰痛()
第十三节经行吐衄()
第十四节经行少见异位出血()
第十五节经行便血()
第十六节经行音哑()
第十七节经行口糜()
第十八节经行口腔其他疾病()
第十九节经行目暗()
第二十节经行眩晕()
第二十一节经行皮肤病()
第二十二节经行情志异常()
第二十三节经行乳胀()
第二十四节经行泄泻()
第二十五节经行呕吐()
第二十六节经行浮肿()
第二十七节痛经()
第二十八节膜性痛经()
第二十九节闭经()
第三十节崩漏()
第三十一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二章带下疾病()
第一节病理性白带()
第二节黄带()
第三节赤带()
第四节青带()
第五节黑带()
第六节其他带下病()
第三章妊娠疾病()
第一节妊娠恶阻()
第二节妊娠腹痛()
第二节妊娠水肿()
第四节妊娠心烦()
第五节假性妊娠()
第六节妊娠咳嗽()
第七节妊娠失音()
第八节妊娠特发性黄疸()
第九节妊娠痫症()
第十节妊娠身痒()
第十一节妊娠肠痈()
第十二节妊娠小便淋痛()
第十三节妊娠小便不通()
第十四节妊娠感冒()
第十五节妊娠下痢()
第十六节妊娠泄泻()
第十七节胎萎不长()
第十八节胎死不下()
第十九节过期妊娠()
第二十节胎动不安()
第二十一节胎漏()
第二十二节流产()
第二十三节滑胎()
第二十四节异位妊娠()
第二十五节胎位不正()
第二十六节妊娠其他病症()
第四章产时与产后疾病()
第一节胎盘滞留()
第二节难产()
第三节产后血晕()
第四节产后痉症()
第五节产后血崩()
第六节产后恶露不净()
第七节产后恶露不下()
第八节产后发热()
第九节产后腹痛()
第十节产后身痛()
第十一节产后腰痛()
第十二节产后小便不通()
第十三节产后大便难()
第十四节产后乳汁不下()
第十五节产后乳汁缺乏()
第十六节产后乳汁自出()
第十七节产后自汗、盗汗()
第十八节产后浮肿()
第十九节产后失眠()
第二十节产褥感染()
第二十一节产后精神病()
第二十二节产后暑热()
第五章乳腺疾病()
第一节急性乳腺炎()
第二节乳房肥大()
第三节乳泣()
第四节乳衄()
第五节乳痛症()
第六节乳腺增生症()
第七节乳腺结核()
第八节乳漏()
第九节乳头皲裂()
第十节乳房少见病()
第六章性功能障碍()
第一节性欲亢进()
第二节性欲低下()
第三节性交出血()
第四节房事晕厥()
第五节房事头痛()
第六节房事其他病变()
第七节梦交()
第八节白淫()
第七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第一节癥瘕()
第二节子宫肌瘤()
第三节女性内生殖器囊肿()
第四节卵巢恶性肿瘤()
第五节子宫内膜癌()
第六节宫颈癌()
第七节乳腺癌()
第八章外阴疾病与阴道疾病()
第一节阴疮、阴肿()
第二节外阴瘙痒()
第三节外阴白色病变()
第四节阴道炎()
第五节阴吹()
第六节其他女阴病()
第九章子宫疾病()
第一节子宫脱垂()
第二节子宫颈炎()
第三节宫颈糜烂()
第四节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十章盆腔与输卵管疾病()
第一节盆腔炎()
第二节输卵管阻塞()
第三节输卵管卵巢炎(子宫附件炎)()
第十一章妇科常见杂病()
第一节咽异感症()
第二节痤疮()
第三节黄褐斑()
第四节癔症()
第五节抑郁症()
第十二章女性不孕系列病变()
第一节女性不孕()
第二节幼稚子宫性不孕()
第三节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
第四节免疫性不孕()
第五节其他不孕症()
第十三章妇科综合征()
第一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第二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三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第四节盆腔淤血综合征()
第五节白塞综合征()
第六节干燥综合征()
第七节席汉综合征()
第八节高催乳素血症(闭经溢乳综合征)()
第九节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十节妇科临床少见综合征()
第十四章女性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淋病()
第二节非淋菌性尿道炎()
第三节梅毒()
第四节尖锐湿疣()
第五节生殖器疱疹()
第六节艾滋病()
附录()
第一节优生优育与咨询()
第二节女性保健须知()
第三节妊娠期女性保健()
第四节产妇的特殊保健()
第五节中年女性保健()
第六节围绝经期保健()
第七节老年女性保健()
第八节女性病的特殊病机()
第九节妇科临证歌诀选读()
第十节妇科常用中成药简介()
第十一节妇科常用方剂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共分14章,涵盖月经病变、带下疾病、妊娠疾病、产时与产后疾病、乳腺疾病、性功能障碍、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外阴与阴道疾病、盆腔与输卵管疾病、妇科常见杂症、女性不孕、妇科综合征、女性性传播疾病等中医妇科所有病种,每种疾病分设疾病概述、妙法绝招解析、文献选录等栏目,并附有妇科临证歌诀、妇科常用中成药、妇科常用方剂索引等。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第一章月经病变月经病变是指月经周期、量、色、质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失调出现的全身性病变,是女性中的一种多发病。其发病原因,是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肾气亏损,六淫侵袭;七情太过,饮食不节,营养不良,房劳多产,太胖太瘦,跌仆损伤,机械刺激及全身性疾病等诸多因素,使卵巢、体内激素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冲任空虚,血海不能按期满溢,行经规律失常而成病。其临床表现有月经先期、后期,经量过多、过少,崩漏,闭经,痛经,经前期综合征,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发热,经前乳胀,经前头痛,经前便血,经行浮肿,经前皮疹,经期间期出血,经期精神失常,经行腹痛等多种类型,症状各异,比较复杂,广义上统称月经病变。
第一节 月经先期
一、病证概述月经先期又称月经频发,是指月经周期短于21日。月经频发与卵泡期过短,卵泡发育迅速而致排卵提前有关,黄体功能不全及黄体过早萎缩亦可导致。本病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早婚早育,或房劳多产,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而致脾气亏损,或恣食辛辣温燥之品,或肝郁化火,或大病久病失养,或手术损伤而致冲任虚损,经血失于固摄。临床证候常见肾虚不固证、脾虚证、血热证、血瘀证等。
二、妙法绝招解析(一)阴虚火旺,气难摄血(朱小南医案)1.病历摘要:秦某,39岁,已婚。近1年来经行超早、量多色淡。胸闷心悸,腰酸肢楚,精神疲乏。诊查时,望其面色,萎黄无华。颧部稍有淡红,眼睛无神,据述经水超早,一般早3~10日,量颇多,每逢经期,精神疲乏,心烦不安,心悸失眠。按脉虚细而数。观察其舌,质红苔微黄,舌尖有细微碎痕。诊断为经水先期。
证属阴虚火旺,气难摄血。治宜滋阴降火,清热理气。方选两地汤加减。药用黄芪、生地黄、熟地黄、丹参各12g,枸杞子、白芍、阿胶、玄参、女贞子、地骨皮、杜仲各9g,白术、青蒿各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半月,月经及时间渐趋正常,2年后复诊时述病情基本稳定。(《朱小南妇科经验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妙法绝招解析:经水超早,古人每归之于热,因为血热则迫血妄行。本案属于阴虚火旺型经水先期,脉象、舌苔、内热等情况,都符合此诊断。月经量多,是因其久病后,血虚而气亦亏,气不摄血,致经量多而颜色不红。所以处方在养阴清热中加入黄芪、白术,意在于补其气而增强摄血功能,气行而血自行。以傅青主之两地汤加减,原方用来治疗月经先期,量少属火热而水不足者,全方重在滋阴壮水,而本案患者经量多而色淡,阿胶亦可制止经量。纵观全方,配伍合理,运用恰当,故调治半月得以痊愈。
(二)阴虚血热,冲任不固(刘奉五医案)1.病历摘要:卜某,女,14岁。12岁月经初潮,开始周期不准,半年后月经先期而至,每次提前10多日,量多色红,有少量血块。曾经多次治疗未愈。诊查时见脉弦滑,舌尖红。诊断为月经先期。
证属阴虚血热,冲任不固。治宜养阴清热,固摄冲任。药用生牡蛎24g,生山药15g,墨旱莲、生地黄、熟地黄、海螵蛸各12g,地骨皮、生白芍、黄芩、椿皮、续断各9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后,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仍多,第1日下腹胀痛,痛时头晕,恶心,舌质淡,脉弦滑。因兼见气滞血瘀,拟以疏肝理气为治。药用白芍12g,五灵脂、当归、香附、延胡索、藿香各9g,陈皮、没药、柴胡各6g,木香5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后,月经基本正常,上述症状消失。经随访,月经周期一直正常,行经6~8日,量略多,经期偶有头晕,经来小腹微痛,其他情况良好。(《刘奉五妇科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妙法绝招解析:本案属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症。故治疗以养阴清热、固摄冲任为主,方中黄芩、地骨皮、生地黄清热,白芍养血以柔肝;山药健脾益气,续断、墨旱莲、熟地黄用以补肾;加以椿皮、牡蛎、海螵蛸收敛止血。从而使月经周期趋于正常。后又出现肝胃不和等症,故治疗改为疏肝理气之法。用柴胡疏肝,藿香、陈皮和胃,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木香、香附、延胡索、五灵脂、没药理气活血以调理善后。
(三)肝郁化热,迫血妄行(哈荔田医案)1.病历摘要:韦某,31岁,已婚。婚后3年,迄未孕育,常以嗣续为念,1年来,月经提前,一月来2~3次,颜色紫红,时夹血块,量一般,素多白带,间或色黄。就诊时正值经期,腰酸背楚,小腹胀坠,头晕、心烦,口干不欲饮,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诊断为月经先期。
证属肝郁化热,热迫血行。治宜清热凉血,兼益肝肾。药用生地黄、白薇各15g,当归、牡丹皮、海螵蛸、炒杜仲、刘寄奴各12g,黄芩炭、茜草、香附各9g,台乌、凌霄花各6g。每日1剂,水煎服。嘱经期过后,即服加味逍遥丸、六味地黄丸,每日上、下午分服。白带多则以蛇床子9g,黄柏6g,吴茱萸3g,布包,泡水坐浴熏洗,每日2次。连服3剂后,诸症均感减轻。月经来潮(距上次月经约为20日),血块较既往减少,小腹胀亦较前减轻,白带已少,心烦、头晕悉减,惟血量仍多,膝微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继守原意,并加重补益肝肾之品。药用当归、杜仲、桑寄生各12g,续断、牡丹皮、乌梅炭、僵蚕、香附、赤芍、北刘寄奴、川楝子各9g,延胡索、黄柏各6g。再服4剂,月汛再潮,此次为28日,月经周期已趋正常,无须再服汤剂,所谓“衰其大半而止”。嘱服丸剂1个月以善后。1年后,其母以高血压病来诊,谈及其女,喜形于色,谓自服药后月经一直正常。(《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妙法绝招解析:本案月经先期,色紫夹块,小腹胀坠,头晕心烦,舌红少津,显为肝郁化热、迫血妄行之症。腰酸背楚是因月经频至,不能归精于肾,肾精不充所致。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方用凌霄花、黄芩炭、生地黄、白薇、牡丹皮等药清热凉血,正本清源,北刘寄奴、茜草、香附等理气化瘀用以调经,当归、杜仲养血补肾,兼顾其虚;海螵蛸固涩止血,并以塞流。纵观全方凉血不凝,止而不涩,兼顾养血调经。复诊重在补益肝肾,以敛肝之乌梅炭,散肝之僵蚕,一敛一散,俾致和平,治疗过程中,或攻或调,或清或补,法随证变,疗效显著。
(四)气血不足,冲任失调(钱伯煊医案)1.病历摘要:余某,22岁,未婚。月经先期约20日一次,已有3个月,末次月经来潮,头晕纳呆,舌苔薄黄,根垢边刺,脉象细弦。诊断为月经先期。
证属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治宜补气养血,兼调冲任。药用党参、白术、山药、白扁豆、炒谷芽各12g,白芍、枸杞子、当归各9g,炙甘草、陈皮、木香各3g,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服。服5剂后,行经4日,月经已净,惟感头晕,午后头痛,胃纳仍呆,二便如常,舌苔淡黄腻,脉左沉细,右细弦。治以益气以健脾胃,养阴以制亢阳。药用生龙骨、磁石各15g,炒谷芽12g,党参、白术、白扁豆、枸杞子、金樱子、白芍各9g,清半夏、菊花、陈皮各6g。服5剂后,少腹胀坠,午后行热,微觉畏寒,遍体酸痛,口干,胃纳渐增,舌苔根黄腻,质微红,脉象浮细,近感风邪,营卫不和,宜先去风邪,和营卫,佐以理气调经。药用桑枝15g,车前子(包)12g,紫苏梗、荆芥、白蒺藜、赤芍、制香附、川楝子、青皮、泽兰各9g,生姜6g,大枣3枚。服3剂后,风邪已解,月经来时,量一般、色红有小血块,腹部胀坠,口干喜饮,头晕少寐,舌苔根黄垢,脉象细弦,治改育阴潜阳以善后。药用磁石15g,干地黄、川石斛、炒谷芽各12g,白芍、玉竹、枸杞子、菊花、白术各9g,陈皮6g。服5剂。另用杞菊地黄丸30丸,早晚各服1丸。(《钱伯煊妇科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妙法绝招解析:本案由于气血两虚,气虚不能摄血,阴虚则冲任不固,故月经先期,应以补气以健脾胃,养阴以滋肝肾、使气阴渐复,冲任得固,月经得以正常。方中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白芍、枸杞子滋补肝肾,复诊以健脾胃,养阴制阳为治疗大法,在上方基础上酌加龙骨、磁石之重镇之品,以防阳亢于上,三诊时又感风邪,故酌加紫苏梗、荆芥等发散表邪之品。四诊时据其脉象,治以育阴潜阳。
(五)肝经郁热,迫血妄行(李祥云医案)1.病历摘要:魏某,女,27岁。1年来月经每次提前,量少,3日净。夙食辛辣,神疲乏力,面部痤疮频发,心烦口干。苔薄黄脉细数。平素月经量中色偏黯,无血块,无痛经。诊断为月经先期。
证属肝经郁热,迫血妄行。治宜清热泻火,疏肝调经。药用生地黄、熟地黄、地骨皮、鳖甲、车前子(包煎)、天花粉各12g,栀子、柴胡、青蒿、金银花、黄芩、黄柏、知母各9g,龙胆5g,黄连3g。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经行,量少色红,无血块,神疲乏力。苔薄,脉细。治宜益气理气,活血调冲。药用益母草30g,党参、黄芪、川牛膝、薏苡仁各15g,预知子、苏罗子、麦冬、川楝子各12g,桃仁、红花、泽兰、泽泻、当归各9g,川芎5g。再服7剂。上法出入调理3个月,月经已正常,每月周期28~32日。(《李祥云治疗妇科病精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妙法绝招解析:患者夙食辛辣,心烦口干,痤疮频发,经水量少色黯,苔薄黄,脉细数,阳盛实热之体。《傅青主女科》云:“先期者火气之冲,多寡者水气之验,故先期而来多者,火热而水有余也;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故本案以知母、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龙胆、车前子泻火凉血;更以地黄、青蒿、鳖甲、地骨皮、天花粉等养阴滋肾,再以柴胡、栀子清肝解郁。待经水周期正常后,再以党参、黄芪、当归、川芎、麦冬、预知子等益气养阴,理气活血,调理冲任以善后。
(六)肝经郁热,血热妄行(李祥云医案)1.病历摘要:邢某,女,16岁。自初潮起,月经即提前而行,甚至一月来2次,经量多,色紫红,有血块,自觉内热,五心烦热,口渴喜食冷饮,且喜冲冷水浴,经前鼻衄,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基础体温单相。舌尖红,脉细数。平素月经经量多,色紫红,夹血块,无痛经。诊断为月经先期。
证属肝经郁热,血热妄行。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凉血。药用:生地黄30g,续断、侧柏叶各15g,白芍12g,牡丹皮、山栀子、黄芩、炒荆芥各9g,川芎6g,艾叶炭3g。每日1剂,水煎服。并服固经丸,每日2次,每次9g。服7剂后,月经来潮,量较前减少,全身觉热,大便干结,口渴,基础体温单相。舌淡红,脉细。治宜凉血去瘀止血。药用生地榆、海螵蛸、鸡冠花、生地黄各15g,牡丹皮、栀子、大黄、生蒲黄(包煎)各9g。上方出入,共调理4个月,基础体温转为双相,鼻衄止,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中等,病愈。(《李祥云治疗妇科病精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妙法绝招解析:清·陈修园在《女科要旨》中说:“不调中,有趋前者,有退后者;趋前为热,退后为虚。”又引许叔微云:“若阳气胜阴,则血气散溢,经所谓夏暑地热,经水沸腾,故令乍多。”本案月经先期量多,色鲜红,质稠,伴有鼻衄,形热,口渴喜冷饮,便结,咽燥,喜冷水冲浴等血热之象,故给予生地黄、牡丹皮、栀子、黄芩清肝泄热凉血;侧柏叶、生蒲黄、地榆凉血止血;再加海螵蛸、鸡冠花固涩冲任,平时服固经丸、党参片。经4个周期的治疗,月经周期得以调整,经量减少,病遂告愈。
(七)脾虚气弱,血失统摄(李祥云医案)1.病历摘要:季某,女,28岁。月经每月先期而行,历时6年。经量多,色淡红,质薄,面浮萎黄,唇色少华,大便欠畅,舌质淡胖。舌尖稍红,脉濡细。平素月经量多,色淡红,无痛经。诊断为月经先期。
证属脾虚气弱,血失统摄。治宜健脾益气,凉血固经。药用白术15g,党参、黄芪、仙鹤草、棕榈炭各12g,大蓟、小蓟各10g,阿胶(烊化)、升麻、生蒲黄(包)、熟大黄炭各9g。每日1剂,水煎服。并服固经丸、黄芪片。服7剂后,月经先期4日而行,量仍较多,色淡或红,腹部坠胀感,卧则减轻,面浮少华,唇干燥。舌淡,脉濡细。呈气虚血热之象。治宜益气清热。药用生地黄30g,党参、黄芪、白术各15g,白芍12g,海螵蛸10g,牡丹皮、黄芩、升麻、阿胶各9g,生茜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再服7剂,月经来潮,周期得准,惟经量仍较多,大便得行,眼睑浮肿。治宜健脾益气,清利湿热。药用生地黄30g,党参、黄芪各15g,茯苓、泽泻、生蒲黄(包)各12g,牡丹皮、黄芩、阿胶(烊化)各9g,艾叶5g。连服15剂,半年后随访,月经周期已准,经量亦已减少。(《李祥云治疗妇科病精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妙法绝招解析:《妇科玉尺》云:“月事以时下,此常识也,故曰: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又引刘完素云:“月水不调,则风热伤于经血,故血在内不通;或内受邪热,睐脾胃虚损,不能饮食,荣卫凝涩,或大肠虚,变为下利,流入关元,致绝子嗣。”患者月经先期已6年,经量多,色淡红,面浮萎黄,唇色少华,舌淡胖,属脾气虚,因其大便欠畅,舌尖稍红,内受邪热,故给予补气清热之剂,以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补气升提,牡丹皮、熟大黄炭、生地黄、大蓟、小蓟清热凉血,生蒲黄、阿胶止血;平时服黄芪片、固经丸。经3个周期治疗,周期渐准,但经量仍较多,进一步辨证,患者面部浮肿、萎黄,少腹坠胀等,气虚较明显,故加强补益健脾之剂,用胶艾四物汤加党参、黄芪补气,用龙骨、牡蛎、棕榈炭固涩止血,平时服用黄芪片、归脾丸,经量渐减少而告愈。
(八)肾阴亏损,邪热内伏(李祥云医案)1.病历摘要:祁某,女,36岁。1年前做人工流产后,月经提前7~10日,经前有点滴状出血,色深红,质稠,7日后转量多,色鲜红,夹血块,3~5日净。平时腰酸神疲,四肢怕冷,口干,大便干结,3日1次。舌质红,边紫黯,苔薄黄,少津,脉细数。诊断为月经先期。
证属肾阴亏损,邪热伏。治宜养阴清热,调理冲任。药用龟甲(先煎)18g,生地黄、鸡血藤各15g,地骨皮、麦冬、白芍、茯苓、山茱萸各12g,黄芩、黄柏、知母、青蒿各9g,生大黄(后入)6g,黄连3g。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腰酸肢冷好转,神疲减轻,口干已少,大便通畅。舌偏黯红,苔薄白,脉细。治宜养阴清热,活血调经。药用生地黄15g,鸡血藤、赤芍、白芍、麦冬、茯苓各12g,知母、黄柏、当归、桃仁、红花各9g,生大黄(后入)6g,川芎45g。再服7剂后,经血量中等,7日净。以后继续按月经周期调理善后,再治疗3个月经周期正常后才停药。(《李祥云治疗妇科病精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妙法绝招解析:本例患者表现月经过频,经前有点滴状出血,测血孕激素分泌不足,为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中医学认为,肾亏使冲任失调而致本病,治疗一般应温肾扶脾或补肾解郁。本例腰酸肢冷为假寒之象,因久病失血以致伤阴,肾阴亏损,阴不敛阳,故出现腰酸肢冷。阴血亏耗,水不足以行舟,津液不能上承,致口干,便结。阴虚则内热生,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月经超前量多,热灼阴津,血瘀被灼,则经色深红,质稠夹有血块。故治疗首先通其腑气,泻其邪火,兼增液行舟。同时予以滋阴,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肾阴得充而阳气潜藏,腰酸肢冷的表象就会消除。邪热清泄,阳气外达,肢体也可温暖如常。方中龟甲、知母、麦冬、生地黄等滋阴增液;三黄苦寒直折里热。诸药合用,阴液得充,腑气得通,郁热得泄,冲任调畅。待到经前3日在养阴清热方中加入桃红四物汤调经活血,经期改用凉血止血,不致经量过多。如此调整后,经期、经量如常。
(九)劳累伤气,血失统摄(李祥云医案)1.病历摘要:曹某,女,21岁。月经先期,一月数行,量多,经期长。伴头晕乏力,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平素月经经量中,色红,无痛经。诊断为月经先期。
证属劳累伤气,血失统摄。治宜益气凉血,养血调经。药用黄芪、生地黄、熟地黄、椿皮各15g,龟甲(先煎)、赤石脂各12g,牡丹皮、黄柏、枸杞子各9g。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纳谷转佳,惟见乏力,大便欠畅。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药用墨旱莲30g,生地黄、熟地黄各15g,龟甲(先煎)、党参、黄芪各12g,牡丹皮、枸杞子、黄柏各9g。上法出入继续调理2个周期,月经对期,经量中等,基础体温转为双相。(《李祥云治疗妇科病精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妙法绝招解析:《妇科经纶》引赵养葵云:“经水如不及期而来者,有火也,宜以六味丸滋水,则火自平也……如半月或十日而来,且绵延不止,此属气虚,用补中益气汤。”本例月经先期量多,伴有口渴喜冷饮、舌红、苔薄黄、大便欠畅,属阴虚有热,但同时伴有头晕乏力、劳累后血下等气虚症状,证属气阴两虚,故经行时用益气养阴清热之剂。用生地黄、熟地黄、龟甲、牡丹皮、枸杞子、墨旱莲等滋阴清热;黄芪、党参以补气,平时服固经丸、补中益气丸。服用2个周期后,月经周期转准,经量减少一半,第2周期在经后,用滋肾益阴剂,基础体温呈双相反应。
(十)脾胃虚弱,化源不足(韩冰医案)1病历摘要:程某,女,40岁。近两年来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血色暗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气短,腰膝酸软,小腹空坠,纳少便溏,夜尿频多,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平素月经量多,色暗,质稀。妇科检查已婚经产型外阴,阴道畅,子宫颈中度糜烂,子宫后位,正常大小,质中等,无压痛,双附件未见异常。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