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研究/建筑遗产保护丛书978756414934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研究/建筑遗产保护丛书978756414934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2.79 6.8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世超|主编:朱光亚

出版社东南大学

ISBN9787564149345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34229

上书时间2024-07-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0引言
O.1  歇山殿堂释义
0.2  台闽传统建筑歇山顶木构的价值
1  歇山源流考
  1.1  关于歇山顶源起之过往学者论点
    1.1.1  “悬山加披檐”之说
    1.1.2  “在四阿庑殿顶脊下两端开洞通风”之说
  1.2  源于人字与四注组合式窝棚顶盖之衍化
  1.3  小结
2  歇山顶构架
  2.1  歇山顶构架类型
    2.1.1  主体构架
    2.1.2  两山与披檐
    2.1.3  转角
  2.2  桁架歇山顶的讨论
3  中国古代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发展
  3.1  战国到汉代(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0年)
    3.1.1  木构技术的时代特征
    3.1.2  歇山顶的发展与构架特色
  3.2  三国到隋唐(220年至907年)
    3.2.1  木构技术的时代特征
    3.2.2  歇山顶的发展与构架特色
  3.3  五代、宋、辽、金(907年至1279年)
    3.3.1  木构技术的时代特征
    3.3.2  歇山顶的发展与构架特色
  3.4  元明(1279年至1644年)
    3.4.1  木构技术的时代特征
    3.4.2  歇山顶的发展与构架特色
  3.5  清(1644年至1910年)
    3.5.1  木构架的时代特征
    3.5.2  歇山顶的发展与构架特色
  3.6  小结
4  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特色与发展
  4.1  歇山殿堂大木构架类型
    4.1.1  “殿式厅堂式”
    4.1.2  “叠斗式”
    4.1.3  从“殿堂式”到“拟殿堂式”
  4.2  歇山顶构架特色
    4.2.1  少作收山与收山距离小
    4.2.2  延长出檐的“进架”技法
    4.2.3  以“大角梁法”为主
    4.2.4  多样的转角木构作法
    4.2.5  出现具地域性特色的子角梁作法
    4.2.6  板椽扇骨状布椽
  4.3  斗棋的形式与特色
    4.3.1  斗
    4.3.2  棋
    4.3.3  昂
  4.4  小结
5  台湾歇山殿堂大木构架特色与发展
  5.1  清领时期(1683年至1896年)
    5.1.1  歇山顶殿堂多为小规模且形式特殊之歇山重檐
    5.1.2  使用立柱升高至桁下或直接顶桁之叠斗式构架
    5.1.3  使用较原乡更为厚实之砖墙  
    5.1.4  上檐角梁多仅转过一椽架
    5.1.5  并列辐射布椽与扇骨状布椽两种布椽方式
  5.2  日治时期(1895年至1945年)
    5.2.1  多以“升庵”手法形成歇山重檐
    5.2.2  构架“殿堂化”
    5.2.3  构件用料变大
    5.2.4  “进架”技法的普遍应用
    5.2.5  使用风嘴(风吹嘴)技法的案例增多
    5.2.6  受和洋风影响之歇山殿堂的出现
  5.3  台湾歇山殿堂构架中斗棋之漳泉特质
    5.3.1  构架中应用斗棋的部位与类型
    5.3.2  与原乡斗棋形式的关连
    5.3.3  由斗棋特色看台湾清领时期歇山殿堂构架形式的原乡
  5.4  小结
6结论
  6.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6.2  本研究的价值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后记

内容摘要
 歇山顶是传统建筑屋顶中被最普遍且灵活应用的屋顶,它不仅与庑殿顶同为尊贵建筑屋顶之选项,也
以“厦两头”的风貌应用在一般民宅中,极具特色的“十字脊”顶亦以歇山顶为构成基础。作为中国南方地区尊贵建筑普遍应用之屋顶形式,歇山顶的形式与结构实反映了诸多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
林世超编著的《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构架之研究》以歇山顶为题,关注其木构架形式发展,探讨焦点包括:歇山顶形式的源起、中国历代歇山顶殿堂构架发展、中国福建闽东南地区五代以后实例所呈现歇山顶殿堂构架之演变以及台湾清代以后歇山顶殿堂实例所呈现的原乡母文化承继与在地衍化之特色。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师生、建筑史学、科学技术史学以及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工作者阅读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