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边境9787532189755
  • 时间边境978753218975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时间边境978753218975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46.9 6.9折 68 全新

库存3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来西亚]贺淑芳

出版社上海文艺

ISBN9787532189755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2113688

上书时间2024-07-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贺淑芳是马来西亚作家,197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曾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九歌年度小说奖。著有短篇小说集《时间边境》(2012)、《湖面如镜》(2014)以及长篇小说《蜕》(2023)。其中《湖面如镜》已经译成英语与日语,在伦敦、旧金山与东京出版。
《时间边境》这本短篇集收录的小说,是作者于台北念硕士期间直到回国以后一段时期撰写的作品,2013年入围台北书展大奖。
中国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所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曾任工程师、《南洋商报》副刊专题记者、马来西亚金宝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撰写七年后付梓出版的长篇小说《蜕》期间,她曾于2020年夏天,移居台北,在台北艺术大学担任专任助理教授。在淡水居住三年后,于2023年再度返回马来西亚。

目录
推荐序:迷宫与烟霾(黄锦树))i 

死人沼国 1 
梦游者 7
日夜骚扰 11
月台与列车 25
时间边境 37
消失的陆线 58
重写笔记 81
创世纪 110
像男孩一样黑 139
黑豹 152
迷宫毯子 217
重读,后序 259

附录
黄锦树的提问与作者的回应 271 
对渴望想做的事情我总有借口拖延它 280 
创作年表 289

内容摘要
本书为马来西亚华人女作家贺淑芳首部小说集,汇集十一篇佳作,被黄锦树称为“马华短篇经典表现出的老练成熟”。又以极为细腻和富于画面感的心理笔法,跨越国境与地理差异,切中我们身而为人的每个人,所共有的那些从未被照亮与承认过,却绝非不重要的痛点与内里感受。 在这些小说中,常有无男相无女相的幽灵,搭乘烟霾中的列车回返。原以为终结了旅程,忽又重新开始。逃离某地,想追寻一个新的自我。但又发现这是永不终止的过程,一直摇晃不停。 仿佛跨越了多重时间之海的旅人,自记忆边境另一端寄返给我们的信函,以既梦幻又本真的语言写就。并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整座世界都是异乡,我们以何为家?

精彩内容
推荐序:迷宫与烟霾黄锦树(台湾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生于一九七〇年的贺淑芳比黎紫书还大上一岁,要不是她二〇〇二年突然以《别再提起》获第二十五届时报文学奖,台湾文坛还不知道这个名字。这篇已是马华短篇经典表现出的老练成熟,怎么看都不像出自新人之手,这多少也可看出马华文坛的潜在实力。彼时的贺淑芳已经三十二岁,出这第一本书时更已年逾不惑;相较于黎紫书二十啷当岁就旋风似的华丽登场,横扫各大文学奖,贺淑芳自然显得大器晚成。然而就这本小说的素质来说,比诸小她一岁并已出了四本小说的“前辈”黎紫书,其实并不见得逊色,只能说各有所长。
这集子里大部分作品都是佳作,作品具画面感,而且心理描绘笔致细腻,其实并不易读。
贺淑芳的文字恬淡简约,不如黎之华丽浓艳;从这批作品来看,语言也未见风格化。是一种可以随题材伸缩延展的平静的叙事语言,而不是老派马华现实主义常见的那种近似退化、辞与意有着难以填补的缝隙的华文——在一个访谈中,她自陈这方面深受香港作家西西的影响——从这批作品来看,西西的影响所及应不只是语言,而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那种耽溺于幻想的倾向,以及明显的世界主义。两者是紧密关联的,后者更意味着是与世界文学近乎亲密的对话,从西西多变的小说写作到诸如《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都可是见证。当然,这里的世界文学主要指的是现代主义之后,尤其是拉丁美洲文学以博尔赫斯为首、集大成于马尔克斯,有时以魔幻写实这一修辞含混地归属的大批带着强烈幻想色彩的作品;二战后意大利卡尔维诺、布扎蒂、艾柯等的文学实验;二战后东欧的文学实验(从布鲁诺?舒尔茨到米兰?昆德拉);一九六〇年代以来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一九八〇年代后中文小说界的相应变革等,这也意味着马华文学新一代阅读水准品位的提升。
在诸多文坛先贤中,尤其是那也许影响西西最深的卡尔维诺,包括卡尔维诺对“轻”的主张、对叙事可能性的探索、对天真而残酷的童话的回归、避免让文学陷入现实的泥沼等,都让贺远离了马华文学自身的左翼文学传统,而展现出面向世界文学的意志。如《时间边境》《迷宫毯子》这样的标题是博尔赫斯式的,虽然,内容是另一回事;然而,《时间边境》明显地是对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被占领的房子》的改写,或者说肌理更丰富的(博尔赫斯式的)重写。
从下引句子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譬如小说的主人公说:你在梦中离开那栋房子,来到了月台,并在梦中随手找到一张邮局包裹的包装纸写下这封信给我。
你却在梦中跨越时代,错误地送到我这里来。
我与你这封信所要致予的对象也是全然叠合的同一人。显然,在现实中各种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并存。
多重时间,歧路花园,梦,镜子,甚至平行宇宙。那是奇幻文类相当普遍的时间感——时空体。
作者显然深深着迷于时间流逝过程中必然形成的间隙。相较于《时间边境》里仿佛存活于平行宇宙的另一个“我”神秘的试探,《迷宫毯子》则苦涩得多。叙事者是幽暗记忆愁苦的守护人,作为“活在父亲和母亲遗留的时间里”而负载着太多秘密的年轻女人,她迷失在自身存在的时间迷宫里。那以不是那么可靠的记忆形式显现的爱、伤害与期待、梦与幻想,被具象化地喻为一种永远织不完的毯子。犹如在捉迷藏游戏中被遗弃的躲藏者,孤独地在密室里咀嚼她的寂寞。无边无际的空洞时间,像一个填补不了的破洞。也犹如那些被剪下的碎布,“它们都是剩余的,无人需要,早已被剪除,割下,不再期待联系”。从这里可以看出,贺的小说对外国文学的借鉴,是为了处理自己独特的存在感受,在表现上也比她的先驱们更为忧郁也更为悲伤。《迷宫毯子》中的毯子与柜子、《时间边境》中的房子,空间的破洞对应时间的裂隙,犹如《日夜骚扰》那因父亲卷款而逃留下的被毁掉的家,主人公最终和她恐惧的对象同化了,而呈现出一种东欧式的阴惨色调。
近乎怪诞的幻想,骨子里或许是对存在本身(存在与时间!)的迷惑。开篇的《死人沼国》即涉及死生难明的界限。那在梦中不断被杀死,然而对加害者而言却是杀不死而不断复返以被再杀死的女人;自身的存在对自己和他人都是难以理解的混乱,没有基准点。《月台与列车》被放大的月台与火车的间隙,“每一条隙缝都像嘴巴,会活动——会膨胀,也会缩小!当你害怕时,它就会张开巨口,吞没掉一切、一切。”虽然以旅程喻人生是老掉牙的隐喻,然而作者却把它发展成恐怖的寓言,以一个不小心“被夹掉了身体”的头,来具象化那种荒诞感,有股芥川龙之介般的鬼气。
而集子大概有半数的篇章,都可以说是《月台与列车》这段博尔赫斯式的文字隐含的存在感的具体化:在隙缝里有另一列相似的车厢与月台,在那座月台与那趟列车之间也有相似的隙缝,于是我将在无数次跌落到隙缝里,也将无数次回到相似的火车上。或许那些在月台上的人也和我做同样的梦,一再重复掉入同样的隙缝中,并一再回返到相似的月台上。在那里徘徊来去,无休止地、重复又重复地跌落,直到我们互相成为彼此的镜子。
像精神官能症那样被生命中的微小的事物(一般人会略过它)吸引,甚至因而着魔,创造出幽幻的客体。
从马华文学的本土立场出发,一定会质疑贺的现实感,虽然就小说而言那并不见得那么重要。然而在贺的小说中,观察一下这问题其实是蛮有趣的。在前述访谈中,她对小说的“社会意识”颇不以为然,似乎属意的是较为“纯粹”的叙事。因此我们或许可以看看现实怎么被处理。像《时间边境》《迷宫毯子》《月台与列车》《死人沼国》《梦游者》都看不出什么特定的时空背景(换言之,找不到大马本土论者要的大马或大马性),而是在一个抽象(到处都有月台与列车、毯子、房子、梦)然而具体(由逼真的细节构成)的寓言空间。也就是说,较不重视社会——历史的向度,更别说是政治。纵使如此,《月台与列车》里也出现了烟霾——“别无选择,你必须习惯抬头看见这片低压压的密不透气的白色天空。每当远方另一座狭长岛屿的森林燃烧时,它就来了。”这是有具体现实参照的。近二十多年来,因印尼拼命砍伐原始森林并大量焚烧余木,而对马来半岛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霾害,改变了半岛的天空。
这烟霾,从《月台与列车》飘到《消失的陆线》《重写笔记》。而《消失的陆线》那因铜铁价格暴涨以致电线、水沟盖、铁门等屡屡被窃,而官员警察视而不见,是非常明显的“此时此地”的现实(犹如《像男孩一样黑》中被强暴的少女的悲惨处境)。就《消失的陆线》而言,从因电话线被窃以致远程沟通出现障碍这样的处境出发,小说的匠心在于透过这样的情境去演绎忧伤的成长心情,主人公因成长而和原生家庭之间产生疏离与眷恋的永恒拉锯,而把“消失”的问题深化、展开,进而探讨每个个体生命成长、因时间流逝而必然面对的诸多“消失”的悲剧——消失的一代人、景观、房子:“一旦没有人住在里面,屋子就会更快败落。注视着它,里头还藏着什么东西。空荡荡的屋子里所装载的比从前更多:消失、遗弃,已经过去的过去。”“到处都是窟窿。空空的,那种把光吸掉的裂缝。”这都是具体而普遍的存在情境与感受,“消失的陆线”的偶然性被消融入普遍的存在背景里。这在贺的写作里,常被前景化为“裂缝”,一如在《月台与列车》中被抽象放大处理的“隙缝”。
类似的情况,如《重写笔记》的主人公被抢劫受伤,多少反映了大马近年(或许因为外劳管理失当、贫富不均、警察颟顸等而造成的)治安败坏,但小说的核心却放在写作——电脑被抢走以致被迫必须重写遗失的作品,“我好像不是在重写旧稿,而是在写一件重复发生的事。”因重写而重复发生、重复经验伤害,小说甚至因而枝蔓开来,走入时间裂缝造成的歧路岔道,转喻式地转移阵地,那陷入时间终结状态的病床上濒危、即将被国家医疗体系抛弃的母亲。
集子中篇幅最长的《黑豹》,写的晚近被马共自身神圣化,而建国以来即被官方污名化,被华人民间视为禁忌的“马共题材”。那被黑豹附身的主人公,或那附身于主人公的黑豹,经由女主人公爱欲的招募,而重新获得自我意识。被唤醒的不是转生的马共,而是象征不死的原始驱力的黑豹。现实政治与历史里的崇高或卑琐,均被转化成歌德式的恐怖与荒诞。在现有的马共题材小说里,这篇可能是离“马共视域”最遥远的。作者显然刻意与特定的现实保持距离。
大概是记者的经历给予作者若干的社会题材,譬如《像男孩一样黑》《创世纪》,而后者尤其见野心,是这本小说集的精品之一。作品揣摩的是疯女的感知世界,那绝对陌生化、近乎沟通弃绝的世界,然而在处理上也是企图把它普遍化、寓言化——看不到什么“大马”特性(反讽地说)——主人公寄生于现代都市的底层,勉强求生存,被驱赶、被唾骂、被痛殴、被关押、被强暴。那样的存在,作者赋予它哲学的意味,一个“剩下”的世界——剩余的存在:“只有那些扔掉的东西吸引你,那种蜕变的事物,你可以看得出这些东西总是‘剩下’的,剩下的盖子、鞋带、纽扣、纸、一小段铁丝或塑胶。”如同《迷宫毯子》里被母亲裁下的那些剩布,没有总体可以让它们回归,没有居所。她被抛于可触的与不可触的、错乱的感官世界,栖身于破洞的房子,拥有的是废弃的簿子,表现自我的方式是自己也看不懂的涂鸦,前于理性世界语言的语言、不可解的天语/疯言。因被强暴而怀孕,女人天生的创造力、幻觉似的感知世界,把这一切衰败痛苦转化为、升华为创世(写作)的寓言:你的话跑进你的肚子里。每一天你把簿子绑在肚子上。用一些绳子,用一些长长的布条,把簿子捆在裤头上。你的话就从肚脐眼里跑进去。在你的肚子里生长。必然是这样,肚子,它渐渐大起来了,渐渐地鼓起来。像一只小羊藏在肚子里。它会在里头跳动。它有角,会从里面踹你。你不是不高兴的。那些线,那些点,在你的肚子里。变成一头羊。
她的脸正在生长。首先只是长出一些细小的裂缝。裂缝慢慢扩大。
那些裂缝像眼睛。像嘴。像鼻子的洞口。它们也像别的东西。你所熟悉的,你的文字。
裂缝增加,横七竖八的裂缝。那些星状的条纹,那些分开的,或是衔接的、不规则的曲折线条,那些乱麻一样的伤痕,你的密语飞到她脸上去了。
不可理解的存在。这样的创造看来不是简单地达成救赎,而毋宁是一张迷宫毯子。太多裂缝以致很难说是个整体,生命自身在缝隙间捂着嘴哀号。
我不知道往后的贺淑芳会走向哪里。唯一的小叮咛是,“此时此地的现实”是个重要的选项,不必清除得太干净。烟霾并不妨碍迷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