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智慧978722412244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37.7
4.7折
¥
8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姚华
出版社陕西人民
ISBN9787224122442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0元
货号3913532
上书时间2024-07-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姚华女,茶艺技师,农业特有工种质量督导员,教育硕士,安康技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中国首位茶艺课情境教学研究者。主编《语文》、《语文技能》。
目录
喝茶在道智慧出
茶道人间:茶分六类 人有百形
三番人生:三翻茶杯 顺势而为
公道中汤:公道盛汤 中庸之味
遇茶悟道智慧显
和合无诤:茶道核心 无诤六合
清苦一家:无分别心 味味一味
茶身慧命:物心平衡 多元共存
此茶通道智慧用
平常无常:平常心道 无常正常
向死而生:踏雪而歌 了脱生死
回家的道:回归自心 圆融世界
无茶圆道智慧了
一、两岸一壶茶
二、于丹安康
三、富硒茶:敬奉全人类的安康
四、茶且艺且道
五、绿茶至味功夫泡
六、富硒红茶安康韵
七、泡茶道:留白的艺术
八、跪茶父母:瞬间找到生命的原点
九、十年茶修一壶味
十、牛蹄品茗味安康
十一、遇茶红莲开
十二、茶礼:恭敬别人庄严自己
十三、生活茶席:与自然同呼吸
十四、茶席设计:《无成有终》
十五、茶艺:生活艺术
十六、定汤:乾坤自在
十七、高下相倾道茶汤
十八、茶道“点”化工匠精神
十九、施茶:底层的高端
二十、出汤:急中站稳险中回首
二十一、茶修:白鹭汉江家住安康
二十二、醒茶:生命的复苏
二十三、母子茶艺:流淌着孝道文化的精髓
内容摘要
姚华著的《茶道智慧》以茶道为载体和修为,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主旨,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作一茶一席一文一心究竟的关怀,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艺术性、丰富性回归初心。
精彩内容
茶道人间:茶分六类人有百形这个世界我们可称之为茶道人间。茶按制作工艺分有六大基本类,白茶、绿茶、青茶、黄茶、红茶、
黑茶。可视可悟出入有“百形”。从干茶颜色看真是“五花八门”。从外形看也是形状各异。以绿茶为例就能说明其丰富性。条形绿茶有径山茶和婺源茗眉;针形绿茶像松针一样,又直又圆,芽叶抱得紧紧的,有南京雨花茶和安化松针。扁形绿茶在干燥过程中一
边炒一边压扁,茶的条索就被固定成扁形,如龙井茶、干岛玉叶、雀舌茶。卷曲形绿茶:茶条在揉捻中被抓、揉,使得茶条细紧卷曲,茶条上有毫,都匀毛尖。螺形绿茶:形状像螺蛳一样,茶条卷曲紧抱,茶上多毫,如洞庭碧螺春、翠螺。兰花形绿茶:自然舒展像兰花一样的绿茶,芽叶完整舒展。最有代表性的是舒城兰花。片形绿茶:外形松散、平直,叶片一片一
片的绿茶,如六安瓜片。毛峰:多茸毛和自毫,卷曲或条状的绿茶,如黄山毛峰。毛尖:用比毛峰更细嫩的芽叶制成的稍卷曲的茶,稍显毫。信阳毛尖是此类茶。粉状绿茶:制作袋泡茶的绿茶末、抹茶都是粉状绿茶。单就绿茶的制作工艺就有炒青、烘青、蒸青和晒青。现在多是半炒半烘。要是再考虑茶的产地、茶树种、制作人、储藏、冲泡等因素,品种就更为丰富。即使都产自大山,但武夷岩茶讲究山场,普洱茶重在山头,安康富硒茶强调山坡的阴阳。对于岩茶肉桂
,那要属牛栏坑肉桂品质优良:口感内敛而醇厚。马头岩肉桂:张扬且香气高扬。慧苑坑肉桂:绵柔包裹感明显。青狮岩肉桂:带有非常清晰的花果香。因为山场和制作技艺的影响,岩茶的口感干变万化。更为神奇的是我们试验过同一品种、同一山头,长在山底、山腰、山崖上的茶叶冲泡出来的“茶汤四相”(色香味形)也大相径庭。用西湖龙井手炒PK机炒的结果一目了然。手炒:香、味佳,下沉快。机炒:色、形美,下沉慢。而充满神秘技术的普洱茶拼配就更神奇了。拼配,简单说是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青按照配方进行混合加工即可。
再如饮茶习惯的形成。茶在中国被认识和利用得很早,包括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人类最早为什么要饮茶呢?是怎样形成饮茶习惯的呢?有“五说”之不同。
1.祭品说: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作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
,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人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为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作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梗菠茗拜。
《尔雅·释木》日:‘槽,苦茶。’菠,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蕞。茗藓,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
”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进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范畴,凸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交际说”之端。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