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义地图: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9787515364414
  • 意义地图: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9787515364414
  • 意义地图: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9787515364414
  • 意义地图: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978751536441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意义地图: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9787515364414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50.81 7.3折 69.9 全新

库存3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乔丹·彼得森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64414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9元

货号31232574

上书时间2024-07-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乔丹·彼得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临床心理学家,文化评论家,畅销书作家,著有《人生十二法则》。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本书内容被加拿大公共电视台制作成13集热门电视节目。彼得森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北部寒冷的荒原长大,做过洗碗工、加油站工人、厨师、养蜂人、油田工人、铁路工人。1982年获得阿尔伯塔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阿尔伯塔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麦吉尔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他以教授的身份来到多伦多大学之后,被学生称为“改变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彼得森也为律师、医生、商界人士上课,为临床病人提供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和感统失调的治疗,担任律师事务所的顾问,创立精神健康网站,为联合国秘书长提供咨询,在世界各地广泛讲学。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经验的地图: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意义的地图:分析的三个层次
  第1章  两个故事
    正常生活
    革命生活
  第2章  大脑的本质
  第3章  事物的效价
    未知领域
    在知领域
    已知领域
  第4章  经验的构成要素
第三部分  共享地图:人际身份与文化适应
第四部分  共享的挑战:异常的出现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自我参照
第五部分  对未知事物的反应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对手:出现、发展和表征
  第3章  行动中的对手(一)
  第4章  行动中的对手(二)
第六部分  结论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兴趣的启示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心理学图书。
我们对这个世界本能的认知,离不开这个世界对我们所
产生的意义。即使我们努力地训练自己来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我们的生存还是需
要主观意义。遵循以上这一
前提,作者将传统社会延续下来的的智慧和当代心理学知识充分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可以透过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来真正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我们自己,把握并践行生活的意义。作者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知识勾勒出了一张属于人的意义地图。毫无疑问,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深度生活的大门。

主编推荐
◆本书是世界知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的代表作,本书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融汇了精神分析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心理学前沿领域研究成果,探讨了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人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问题。◆人的生命意义始于信念。生命的意义却决于我们相信什么,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自己坚守的信念,人与人的不同在于信念不接近一样。◆人的生命意义战士心态。生命是行走的意义体,人因信念而成长,成长因智慧而觉醒,觉醒因勇气而行动,行动因选择产生意义。在生活之路上,我们需要有一颗战士的心态,无畏前行。

精彩内容
 第一部分经验的地图目的与意义世界可以被合理地解释为行为的剧场,亦可被解释为事件发生的场所。前一种解释更原始、更模糊,体现在艺术或人文领域,体现在仪式、戏剧、文学或传统故事中。世界作为行为的剧场,是一个价值之所,在这里,万事万物都有其意义。这种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是对行为的肯定,或者从更深层
次的分析来看,是对产生或引导行为的解释的肯定。
后一种解释,即世界作为事件发生的场所,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中得到了正式表达。科学使我们能够越来越确定事物的共同属性,并使我们能够有效地利用这种确定的事物,将其作为工具。
如果我们不同时持有这两种世界观,就不可能生成完整的世界图景。
通常,一种观念与另一
种观念不一致,则意味着它们各自领域的性质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确定。持人文世界观的人倾向于认为,他们所
陈述的信条与经验的事实没有区别,尽管这些陈述通常在概念出现以前就早已存在。相比之下,那些秉持科学世界观的人——他们假设世界是什么,或者可能变成什
么样——完全忘记了“实然”(是什么)和“应然”(应该是什么)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们需要知道四件事: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怎么处理这些事物;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这两者区别在哪里。
探索某物,“发现它是什
么”——这意味着最重要的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现它对行为的意义,尤其是确定其精确的客观感觉或物质属性。这是最基本意义上的知识。
想象一下,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女孩,在她最初的探索阶段,伸手触摸台面上放着的一个昂贵而易碎的玻璃雕塑。她静静地观察着它的颜色和光泽,感觉它摸起来光滑、冰冷又沉重。突然,她的母亲抓住她的手,打断了她的探索,告诉她永远不要碰那个东西。小女孩刚刚对雕塑有了最直观的感官体验,但她更确定的是,以错误的方式接近雕塑是危险的。她还发现,完整无缺的雕塑远比自身的探索行为更重要——至少母亲是这样认为的。从经验的角度看,小女孩在感知到某一具体事物的同时,也认识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形态。儿童所接触的一切都具有这种双重性,而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一
个统一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一般都是个别,普遍意味着
特殊,本质和意义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某个事物的意义,实际上是人类对其周围进行探索的结果,趋向于自然地被经验所决定。毕竟,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是在经验的意义上引起行为的因素。对于像孩子一样行事的人来说,事物的意义或多或少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理解小孩子说的话,例如
,“我看到了一个可怕的人”;孩子的这种描述是直观而具体的,即使他或她的认知受到情境和主观的影响。
对事物自动赋予意义,或者最初未能区分它们,是叙事的特征,而不是科学的特征。讲好一个故事,往往
在感受上比做出一道数学题更有意义。叙事准确地抓住了原始经验的本质。每当我们对自己的沮丧、好斗、忠诚或欲望进行归因,将凡此种种直接转嫁于他人或情境时,我们就会陷入经验的魔咒中。我们还不够客观,即使在我们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我们会沉浸在电影或小说的氛围中,并心甘情愿地放弃怀疑。尽管如此,在一个杰出的文化领袖(知识分子偶像、体育明星、电影演员、政治领袖、女明星,甚至是我们的上司)面前,我们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感到震撼
或恐瞑。也就是说,在隐含的价值观和理念面前,这些代表性的“偶像”保护我们免于混乱,引领我们前行。
人文思维,实际上主要
关注的是意义,即对行为的指导,而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质。正如现代科学导向的那样,对于至今仍生活在古代文化想象中的人来说,如果他们能理解什么是实际存在的事物,就能明白一部分文化是一个被遗留下的、无关紧要的空壳,内在一切有趣的东西都被科学掏空了。
对于前科学主义者来说,感官经验才是事物最真实的意义所在,因为它们能在主观体验中,在情感或情绪中被体验到。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要了解某个事物是什么,需要认识到两点:它的动机相关性,以及它的感官特性。这两种认识形式并不相同,而前者的体验和识记一般是先于后者的价值
。事物必须先有情感上的影响,才会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以便根据其感官特性进行探索和描述。
对经验主义者来说,感
官经验至关重要,只有当经验作为线索,来确定事物的情感关联或行为关联时,一
切才有意义。我们需要知道事物是什么,不是只为了知道事物是什么,而是为了探究事物的意义,了解事物对我们的行为意味着什么。
P19-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