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过紫隄暖/发现闵行之美978754581996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风过紫隄暖/发现闵行之美9787545819960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37.86 7.0折 54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朱墨钧|责编:邓小娇

出版社上海书店

ISBN9787545819960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4元

货号31038672

上书时间2024-07-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紫隄之畔,看花开花落(代序)
第一部分 一里龙江市 沿隄植紫薇
  钟灵毓秀紫隄村
  三镇由来各千秋
  三界衙门成趣谈
  有源可溯村宅名
第二部分 植柳围成舫 同侪畅咏娱
  沈辉祖:乐善乡里,高风亮节
  秦君瑞:名门后裔,耕读传家
  王圻:学识广博,藏书万卷
  徐天麟:为官清正,诗文雄奇
  汪永安、侯承庆、沈葵:薪火相传,造福桑梓
  陶南望:通晓医道,精于诗词
  陈国效:仗义疏财,为民请命
第三部分 凭吊兴亡迹 徘徊怅所思
  钱鹤皋:举兵起义,功败垂成
  倭墩:外御其侮,同仇敌忾
  侯氏家族:血战嘉定,满门忠烈
  激战王家寺:古寺虽湮,战魂犹存
  虹桥机场事件:淞沪硝烟,抗战开篇
  苏浙别动队:挥戈沙场,赓续火种
  西横泾惨案:铮铮铁骨,千秋凛然
第四部分 蜿蜒江流远 悠扬渔唱长
  浮光掠影古遗迹
  晨钟暮鼓寺庙观
  水系丰沛达四方
  悠悠古桥善举扬
  紫隄村十二咏
  民间艺术渊源长
  趣闻轶事有讲头
  村野旧事系乡愁
附录
  华漕大动迁
  攻坚之战
  水治归漕
  拆出了绿水青山,造就了金山银山
  产业升级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华漕镇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北端,地处上海古冈身地带,人文历史悠久。“华漕”由华亭县运漕河而得名,元代起已形成诸翟、纪王两大集市,还有玄寿观、永福禅院、净土寺和萧王庙等名重四乡。这里名士风光,百艺俱兴,涌现出一批名士望族——藏书家王圻、诸翟侯氏、书法家陶南望等,从而对当地的人文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书里,朱墨钧收集、整理、撰写了大量关于紫隄风物、民俗和历史故事,为还原这块土地的历史风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精彩内容
 钟灵毓秀紫陧村提到紫陧知道的人寥寥,“啥个叫紫陧?”说起诸翟
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了:“噢,就是那个在老上海县西北角的诸翟。”紫陧村从狭义上讲是诸翟集市,从广义上说紫陧村是个行政村,即是如今华漕、诸翟、纪王三镇合一的新华漕镇及部分周边地区。
遥忆五六千年前,一条横贯南北的古冈身(自然形成的海堤)渐渐形成,华漕地区就处在冈身中段的东西两侧。每当潮起潮落之际,先民们就踩着无垠沙滩、听着无尽涛声,从事捕猎,维持生计。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娄县(汉时此地属于娄县)有南武城,春秋吴王阖闾为防御越人所筑。南武城就是《越绝书》中的鸿城,后世称为坞城,故址在今闵行区纪王西南坞城巷村附近,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又据《上海地名志》记载:坞城,是上海地区最早具有实体性质的地名。
本地有个村宅叫方亭浦,也称方亭里。这个宅基颇有来历,相传在秦代,有个叫方昕的亭长在这里造了一
座方亭(驿站,官方邮局,兼官差招待所),有驿站必有水路陆路,所以人们就相继在方亭边定居下来,渐渐形成了方亭里这个村落,村边河流自然也成了方亭浦。
这个村少说也有二千年的历史了,真可谓是本地第一村。方亭边的那条路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路”。
如果亮亮家底的话,查查清代的《紫隄村志》便知:紫陧村拥有234座宅基、
66条河流、125座桥梁、39座寺庙。有名有姓的人物183位。说到这里顺便讲一
件事,曾有人认为小小的一
个紫陧村为何要越界记这么多的村宅和内容,这都是那些老秀才们“不守规矩的结果”。事实上这个地域范围是由上海、青浦、嘉定j县共同商议,再由松江府审定,最后报朝廷“恩准”的。凡在行政村内的一个宅基也不能多,一个宅基也不能少。
既然是文史资料,就得给社会留下点什么,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例如说到宅基不能某某村、某某宅,光点个卯,应个差。可否让人知道它的“爷娘家”,最好还有些微故事之类助助兴。写到主要桥梁,既要说明桥名,建于何时,处在什么河流上,还要带上一笔它的渊源好让人有点回味。记述河流也
不例外,除了名称、现状还需记下疏浚,并捎带诗文。
总之,历史遗产、文化遗产的精神食粮多多益善。
紫陧村有些事物不说不知道,说了让人吓一跳,譬如王家寺、华漕庙。其实我们所居之地、所行之路、所
经之河何处没有说法,只不过是我等后人勿晓得而已。
因此在叙述主要的村宅、桥梁、河道、寺庙等之外,还将其余的相关内容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地链接在后。说得好听一点是文化的自觉、
良知的驱使。
有言说得好:地以人灵。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侯峒曾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杰”,可以说是千百年来紫陧村上倘若缺失了这位人物,那么紫陧村头顶上的这片夜空上唯有星光,没有月光。这并非是他做的官有多大,尽管也做到四品高官,也并非是他家拥有多少财富,尽管也
有一座院宅,若干田地。清兵人关了,国家有难了,一
时间高第良将逃的逃、降的降,美其名日“识时务者为俊杰也”。满腹经纶的侯峒曾偏偏不识这个时务,以有病之躯撑起抗清义旗,还搭上了两个亲生儿子,“上阵父子兵”“忠孝两全”嘛。他不是心血来潮不知好歹,因为与屈原、岳飞、文天祥、
史可法一脉相承的侯峒曾不能不热血沸腾,不能不挺身而出。
二十天前,他昂首挺胸屹立嘉定城头发誓决一死战,大战二十天后,他的人头被清兵挂在了城门口示众,享年五十五岁。两个儿子死无葬身之地。随侯峒曾而去的还有老母、爱妻、亲属,甚至还有书童、丫环、佣人等,一族主仆均浮尸在蟠龙塘里……呜呼哀哉!最终还由清康熙皇帝给予平反,追封侯峒曾为“忠节公”。
每每路过诸翟镇西街侯宅(侯参政宅)废墟时,不知何故心中总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滋味,甚至觉得有些歉疚。侯宅废墟旁的那块上马石(也称下马石)被晾在那里足足有四百多年了。遥想侯公当年一定是满腔热血地告别乡亲,踩了这块上马石、跨上马背去出征的。数年前曾有人问编者:“这块东西能值多少铜钿?”编者脱口而出:“这个遗物是有历史、有故事的,少说也得值
个三四十万元……”“喔唷唷、喔唷唷,真正想不到”,旁边一群围观者顿时眼睛发亮亢奋起来。事后听说这块上马石当夜就“上了马”,不知被何人“收藏保管”去了,至今也不见有人追究。
紫隄村除了侯峒曾,还有其曾祖父侯尧封。他老人家官至福建省左参政(相当于副省长),为官清廉,辞官回乡后,家中竟然连亲友也招待不起。侯峒曾的父亲侯震呖在朝廷里以区区谏事官的身份与九千岁魏忠贤死磕,要不是有人通风报信,差点被东厂特务“做掉”。
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