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玑先生年谱(1872-1928)(精)9787537861205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51.3
4.8折
¥
10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卫洪平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7861205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30851912
上书时间2024-07-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卫洪平,山西洪洞县人,1962年生。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理事,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业余爱好文史,研究近代民主革命家、文学家、书画家、藏书家张瑞玑二十余年。近年在《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鲁迅研究月刊》《名作欣赏》《博览群书》《晋阳学刊》等报刊发表文史类作品五十多篇,《张瑞玑其人》《张瑞玑:<红楼梦>甲辰本收藏者》《独抱文章期后世》等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著有《双椿集》等。
目录
凡例
前言
谱前
家世
地望·人文
正谱
卷一良吏第一
1872 年(清同治十年辛未腊月至十一年壬申) 一岁
1873 至1876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至光绪二年丙子)二岁至五岁
1877 年至1878(清光绪三年丁丑至光绪四年戊寅)六岁至七岁
1879 年至1883年(清光绪五年己卯至光绪九年癸未)八岁至十二岁
1884 年(清光绪十年甲申) 十三岁
1885 年至1887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至十三年丁亥)十四岁至十六岁
1888 年(清光绪十四年戊子) 十七岁
1889 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 十八岁
1890 年至1893(清光绪十六年庚寅至十九年癸巳)十九岁至二十二岁
1894 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 二十三岁
1895 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二十四岁
1896 年至1897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至二十三年丁酉)二十五岁至二十六岁
1898 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二十七岁
1899 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二十八岁
1900 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二十九岁
1901 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三十岁
1902 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三十一岁
1903 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三十二岁
1904 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 三十三岁
1905 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三十四岁
1906 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三十五岁
1907 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三十六岁
1908 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三十七岁
1909 年(清宣统元年己酉) 三十八岁
1910 年(清宣统二年庚戌) 三十九岁
1911 年(清宣统三年辛亥) 四十岁
卷二民国巨子
1912 年(民国元年壬子) 四十一岁
1913 年(民国二年癸丑) 四十二岁
1914 年(民国三年甲寅) 四十三岁
1915 年(民国四年乙卯) 四十四岁
1916 年(民国五年丙辰) 四十五岁
1917 年(民国六年丁巳) 四十六岁
1918 年(民国七年戊午) 四十七岁
卷三骑虎入关
1919 年(民国八年己未) 四十八岁
卷四谁园夕照
1920 年(民国九年庚申) 四十九岁
1921 年(民国十年辛酉) 五十岁
1922 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五十一岁
1923 年(民国十二年癸亥) 五十二岁
1924 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五十三岁
1925 年(民国十四年乙丑) 五十四岁
1926 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五十五岁
1927 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五十六岁
1928 年(民国十七年戊辰) 五十七岁
谱后
“天丧斯文”
谁园遗韵
附录
章太炎《故参议院议员张君墓表》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张瑞玑(1872-1928),字衡玉,号老衡、?3?4窟野人,山西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人。他是民国巨子,是一位天才卓越、铁骨铮铮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家。他光绪癸卯科(1903)中进士,先后作过韩城、兴平、长安等地知县,1907年以宰官之身加入同盟会,参加陕西辛亥革命。民国元年任山西第一任财政司长,旋被任命为署山西民政长(辞未就),民国二年当选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在历次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中,他都“义声震天下”。他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毅然南下“护法”。1919年南北和议初期,被南北政府和双方总代表公推为赴陕西划界专员,成为中外瞩目的风云人物。《申报》总主笔、著名报人陈景韩(笔名“冷”)的时评《张瑞玑》称:“和议之进行与否,悬于陕事之手;陕事之能了与否,悬于张瑞玑之手。”其功绩已载入《中华民国史》(李新、李宗一主编)。
张瑞玑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藏书家,其“谁园十万卷藏书楼”闻名遐迩。新中国成立后,张瑞玑之子张小衡于1952年将谁园十万卷藏书,全部捐献给山西省图书博物馆,其中有“红学界”极为关注的《红楼梦》乾隆甲辰本,有《赵城金藏》152卷,还有宋版《道德经》《庄子》等大批珍贵古籍。张瑞玑逝世后,章太炎为他撰写了《故参议院议员张君墓表》,赞其为“良吏第一”“呜呼!拂士也,今不可得已。”《张瑞玑先生年谱》的编著者卫洪平,业余研究张瑞玑长达二十余年,终于成其煌煌巨著。书中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手资料,是编著者从北京、太原、南京、西安等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旧书肆等尘封已久的历史文献中爬梳整理出来的,有的属于独有资料。书中还收录了近百幅珍贵的图片资料。该书有发掘历史之功,是张瑞玑研究的拓荒之作,史学界人士称为“内容详赡,资料宏富,洵为年谱之佳作。”著名学者刘毓庆教授在序言中写道:“这本年谱,无虚言,无空言,全部用史料说话。所引及的图书达一百多种,引及的报刊杂志也有十几种,而涉及到的民国人物足有上百。而且作者以学者的作风,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条资料中所涉及到的人与事。于事,则考其是否属实,用按语的方式提出己见;于人,则考其身份行事,以按语的方式简要述之。这样,这本年谱不仅使一位几乎尘封的历史风云人物,鲜活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而且大量无人问津的史料的发现,对于民国史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年谱起到了民国断代史的作用。他通过张瑞玑先生的行事,带出了晚清与民国政权交替时期的混乱时局,以及军阀之间的斗争与国民党内部的重重矛盾。从张瑞玑先生积极投身国民革命,到辞山西民政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而不为,转而辞官隐退谁园,以及以“谁园”名其第,都反映了民国局势的复杂性,以及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给谱主造成的心灵伤害,以致其对未来的忧虑。如果不是洪平的搜集,现在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想到张瑞玑先生在民国时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竟使得时人以‘良吏第一’、‘民党才子’、‘北方学者之宗’称之;竟使得《晋阳日报》以‘天塌地陷’比喻他的去世;竟使得当时的社会名流,如黎元洪、宋子文、阎锡山等,用挽联、挽诗、唁电、祭文等多种形式哀悼他。相信这本年谱的出版,不仅使人们对张瑞玑先生其人重新认识,而且其丰富的一手资料,也会帮助揭开民国时的一些历史谜团。同时张瑞玑先生勇敢正直、不畏强权的性格,也会给更多正直之士以激励,给奴颜媚骨者以羞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