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回眸(石毓澍自传)/天津口述历史丛书978720114076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纪回眸(石毓澍自传)/天津口述历史丛书978720114076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23.52 4.1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毓澎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40766

出版时间2018-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0458331

上书时间2024-07-30

淘书宝店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为天津口述历史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为5章,即艰辛岁月、留学海外、回到祖国、新的篇章、记石挥兄。本书以详尽的史料、生动的笔触,记述了石毓澍丰富的人生经历、深邃的思想理念、卓越的事业成就,展现了石毓澍在医学领域精益求精,在人生逆境中执着坚守,为祖国医疗事业倾情奉献的崇高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浓浓亲情和深情。本书不仅是一部石毓澍先生个人的历史,同时也为研究天津医疗建设和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极具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石毓澍是我国著名的心内科专家、著名医学教育家,曾任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是在市政协领导下,由本市史学界专家学者、各级政协文史委员和热心史料工作的人员组成的从事口述史研究的学术性社团组织。



目录
第一章  艰辛岁月
  一、家世
  二、童年
  三、小学
  四、败落
  五、挣扎
  六、舅爷
  七、转折
  八、母亲
  九、家庭
第二章  留学海外
  一、难忘的8月8日
  二、惊险离奇到上海
  三、在印度洋上
  四、开始新的生活
  五、进入里昂大学医学院
  六、二战时期的生活
  七、法国生活琐记
    1.法国人与哲学
    2.露营体验
    3.看守桥梁
    4.奇葩鸳鸯
第三章  回到祖国
  一、乘美机回国
  二、成为接收专员
  三、接收天津的医院
  四、远赴云南
第四章  新的篇章
  一、参加反细菌战工作
  二、在天津总医院
  三、初次经历政治运动
  四、参加农村医疗队
  五、“文革”中进牛棚
  六、记老梁
  七、成了一名军医
  八、创建心脏病学研究所
第五章  记石挥兄
  一、杨柳青石家
  二、生活在底层
    1.北宁铁路的车童
    2.牙科诊所学徒
    3.涉足话剧与真光小卖部
  三、影剧艺术生涯
    1.初入上海话剧圈
    2.加入苦干剧团
    3.进入文华电影公司
    4.在上海电影制片厂
  四、最后的旅途
    1.绝望的抉择
    2.平反昭雪
    3.结束语
附录一  他人眼中的石老
  我写石老  王寒松
  石老让我记忆犹新的几件事  张  愈
  一位智慧洒脱的老人  杨桂华
  平凡中见高尚——忆石老二三事  艾克林
  难忘师生共事情  周金台
  忆恩师  李忠诚
  永远的恩师  王  林
  感悟  袁如玉
  我去澳洲接石老  丛洪良
  严谨治学老骥伏枥  李广平
附录二  石毓澍教授部分专著和论文

内容摘要
 石毓澍著的,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编的《世纪回眸(石毓澍自传)》以详尽的史料、生动的笔触,记述了石毓澍丰富的人生经历、深邃的思想理念、卓越的事业成就,展现了他在医学领域精益求精,在人生
逆境中执着坚守,为中国医疗事业倾情奉献的崇高风范,宇里行问流露出他对祖国的浓浓深情。

精彩内容
 二、童年每个人都有童年,由于那个时期是一生无忧无虑、充满好奇的时期,所以都有美好的回忆。我的幼年得从北京宣武门外校场小六条权盛里1号说起,因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当年父亲选择权盛里住可能是由于他那时在师大工作,因为师大在和平门外,权盛里在宣武门外,二者相距1500米。另外房租也便宜。要知在清朝时,皇帝住在北京的紫禁城内,旗人住内城,老百姓住外城(如宣武门外、
崇文门外)。
父亲名石绍廉,字博泉;母亲名沈树珍。母亲有姊妹4人,她行四。她有一个弟弟(大舅),但这位弟弟有点儿傻。母亲6岁时,我的外祖母去世。外祖父家也是天津的一
有钱人家,不然不会与石家联姻。外祖父后来又续妻,母亲提到这件事时常会落泪,足见受了不少继母的气。这位继母生了一个男孩儿,就是我的小舅舅,母亲与我的小舅关系很好,我在天津工作时一直与他家来往。我的表弟沈跃彬也常与我们来往。母亲的大姐出嫁(丈夫姓任)后生
一女,就是后来成为著名话剧演员的于是之的母亲,我们称为大姐。母亲的二姐嫁给一位娄先生为继室,其前妻生
一女,我们称为十姐,嫁给在北京北河沿附近的一邮政局
局长于先生,她就是于鼎的母亲,与于是之的母亲是妯娌。
前面说过。父亲来北京时是在师大当一名职员。但在我出生的那年。他经人介绍到当时的中央政府内务部工作,职务是主事。当时这是多大的官我至今不明,可能相当于科长,反正是升了官。好像是我给父亲带来了好运,因此我的小名就叫小升。
权盛里的房子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我记得的我们的房子是这样分配的:三间北房是正房,一明两暗,东面一
间是父母亲住,西面一间是大姐和三姐住。南房是两明一
暗,明的是客厅,暗的是五哥和气哥住。西屋是厨房。东屋外间存放东西,里间有一大炕,是乾奶奶、我、溥弟和小蒲住。后来小蒲搬到大姐屋,这导致了她后来感染上结核,这是后话。大门开在南屋的东侧,进大门后先有一过道,过道与客厅之间有一门房。
权盛里这个地方至今仍然存在,我到天津工作后还曾多次造访,改革开放后,南边的一排房已拆,盖了大楼。
当年出宣武门向南行,过了护城河,西边有一条大街即西河沿,东边一条大街是东河沿。沿着宣武门外大街继续向南走,两侧都是店铺、铁铺、包子铺、当铺、邮政局等。
走不多远就到了一条口向西开的一条大街,名为达智桥,当地人管它叫渣渣桥,电影《我这一辈子》就是在这里拍的。如果不向西拐进而继续南行,再走10分钟就到菜市口,过去叫校场口,那是当年行刑杀头的地方。
权盛里在达智桥这条街上,是一条东西向的宽街,其北边是一些店铺,还有河南中学等;南边则开了六条胡同,从东向西分别为校场头条、二条、三条、四条、五条和六条。后来西边又开辟了一大片地,就不称为胡同了,名之为校场小六条,校场小六条只是一片延长的地带,并不是一条胡同。权盛里是在其最西边的一片地上盖的一个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