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精)9787521210262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88.5
7.5折
¥
11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金一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0262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31083656
上书时间2024-07-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地火
第一节 孙中山的困惑
第二节 钢铁斯大林
第三节 谁人看中毛泽东
第二章 东方之梦
第一节 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
第二节 清水加饭团,酿成法西斯
第三节 腾空而起的黑翅
第三章 岩浆
第一节 领袖·思想·意志
第二节 谁人发现蒋介石
第三节 笔杆子,枪杆子
第四章 “围剿”
第一节 李立三惊醒了蒋介石
第二节 战场与战将(一)
第三节 战场与战将(二)
第四节 外国的月亮圆(一)
第五节 碉堡——典型的中国特色
第五章 崛起
第一节 来自海军中尉的刺杀
第二节 大和民族的血祭
第三节 流泪更疯狂
第六章 陷落
第一节 外国的月亮圆(二)
第二节 彭德怀·蔡廷锴·宋美龄
第三节 突围——是苦难也是辉煌
第四节 嬗变(一)
第七章 突破
第一节 国民党不缺智商
第二节 “朱毛确在军中”
第三节 狭路相逢
第八章 湘江,湘江
第一节 “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还更甚”
第二节 就蒙一个蒋介石
第三节 枪林弹雨中的一军团
第四节 蒋介石仰天长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第五节 军人与政治
第九章 烈火真金
第一节 嬗变(二)
第二节 残兵·火种
第三节 风火来去一陈毅
第四节 万劫也复
第十章 瞩目大西南
第一节 一石数鸟
第二节 量变,质变
第三节 中国出了毛泽东
第四节 薛岳苦了王家烈
第五节 刘文彩,刘文辉,刘湘
第十一章 苦难辉煌
第一节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二节 火中凤凰
第三节 鲁班场,周浑元
第四节 赤水不是逍遥津
第五节 入滇,危局中的大智大勇
第十二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
第一节 滔滔金沙江,军神刘伯承
第二节 会理裂痕:无法回避
第三节 永恒的青铜像
第十三章 阴间多云
第一节 暗流
第二节 残阳如血
第三节 开裂的坚冰
第十四章 福兮祸所伏
第一节 “张国焘是个实力派”
第二节 毛泽东的三个九月九
第三节 山丹丹花开
第十五章 历史与个人
第一节 踌躇分水岭
第三节 一句顶一万句
第三节 个人决心中的历史,历史决心中的个人
第十六章 狂飙歌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胜利的必然性。本书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通过万里长征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无情的叛变形成的地狱之火,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人以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
精彩内容
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多么惊心动魄,当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之后,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积满灰尘的故纸。
静悄悄的图书馆内,靠角落那个书架上,有本如秋叶般枯黄脆裂的书,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重庆初版。翻到第195页,见一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的日记:……凌晨五时半,床上运动毕,正在披衣,忽闻行辕大门前有枪声,立命侍卫往视,未归报,而第二枪发;再遣第二人往探,此后枪声连续不止……颇像一部拙劣惊险小说的开头。可以想见,当年写到这里,作者握笔的手定在不住颤抖。
接着往下写:……出登后山,经飞虹桥至东侧后门,门扃,仓促不得钥,乃越墙而出。此墙离地仅丈许,不难跨越;但墙外下临深沟,昏暗中不觉失足,着地后疼痛不能行。约三分钟后,勉强起行,不数十步,至一小庙,有卫兵守住,扶掖以登。此山东隅并无山径,而西行恐遇叛兵,故仍向东行进,山巅陡绝,攀援摸索而上……竟然连“离地丈许”的高墙也认为“不难跨越”,上墙之后未及细看又飞身纵下而跌入深沟,出逃之狼狈仓皇与求生之急切鲁莽,浑然一体。
难以想象,这个越墙攀山身手不凡之人已年逾五十。
他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所记之事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史称“西安事变”。
事变第二天上午,中共中央在保安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审蒋、除蒋。当天中午,毛泽东、周恩来致张学良电,14日红军将领致张学良、杨虎城电,15日红军将领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都是这个态度。
事变第三天,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他们认为张学良是日本特务,事变乃日本阴谋所主使。
日本政府则认为莫斯科同张学良达成了“攻防同盟”,张学良是苏俄工具。苏俄才是事变真正的后台。东京《每日新闻》发表社论:“中国中央政府如在抗日容共的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南京方面,何应钦调兵遣将要动武,宋美龄穿针引线欲求和,戴季陶摔椅拍桌、大哭大叫,连平日颇为持重的居正也用变调的嗓音呼喊:“到了今日还不讨伐张、杨,难道我们都是饭桶吗?!”凡此非常时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立有一席之地的,无人是饭桶。
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人们能够轻松觉出每日每时不息不止的量变,却不易觉出行将到来或已经来到的质变。
1936年12月12日,当中国政治包含的量变已经足够时,所有各方便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猝不及防地推到了前台。
历史来到十字路口。
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都在既谨慎又顽强、既坚定又游移地探索自己真正的位置,表白着自己的立场,又修改着自己的立场。表白的同时又在修改,修改的同时又在表白。
在华清池跌伤了腰腿的蒋委员长,更是一瘸一拐来到十字路口。
事变大起大落,他也大起大落。先不屈不挠翻墙越院求生,后不管不顾躺在床上寻死;先当着张学良的面,明骂其受赤党指使,后又当着周恩来的面,暗示想念在苏联加入了赤党的儿子。
委员长方寸大乱。他连衣帽都未穿戴整齐,沉重的历史帷幕便落下了。只容他将终生最为心痛的一句话,留在那页干枯得几乎要碎裂的纸张上: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两星期(至多一月内)可竞全功者,竟坐此变几全隳于一旦。
和共产党苦斗8年,最后就差了两个星期。8年共2920天。两个星期为14天。8年与两个星期之比,为1000:4.7。所谓差之毫厘,便失之了千里。
他把这句话一直默念到1975年4月5日清明节。
该日深夜11时50分,他在台北市郊草山脚下的士林官邸内病逝。
共产党人终剿不灭,是其终生不解之谜。
生命不在了,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重庆版的日记也化为纸灰,谜底却依旧留在那里。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