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9787500695776
正版图书,可开发票,请放心购买。
¥
9.32
5.2折
¥
18
全新
仅1件
作者朱自清|绘画:杨明义
出版社中国青年
ISBN9787500695776
出版时间2010-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8元
货号1890981
上书时间2024-07-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作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916年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新诗创作。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并参加了新潮社、文学研究会。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其中《背景》、《荷塘月色》都是脍灸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一生著述颇丰,现有《朱自清全集》行世。
目录
匆匆
春
我是扬州人
新年底故事
择偶记
看花
扬州的夏日
背影
我所见的叶圣陶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冬天
一封信
白马湖
温州的踪迹
春晖的一月
阿河
初到清华记
哀韦杰三君
荷塘月色
怀魏握青君
儿女
给亡妇
潭柘寺戒坛寺
松堂游记
房东太太
买书
北平沦陷的那一天
蒙自杂记
回来杂记
内容摘要
在《匆匆》一文中,朱自清感叹:“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那么,可否有这样一本散文集,能让过去的光阴、亲情、美景和爱,一一回返、重温?
《荷塘月色》的编选灵感即源于此。其中精选朱自清先生写景、叙事、抒情散文二十九篇。漫步在朱自清先生的情感世界里,不仅可以品读现代文学史上“白话美文的模范”,还能从微微荡漾的时光波纹里,映现先生从少年、青年到中晚年的人生境遇和感
悟。纯朴、清新,处处袒露真情实感,堪称一部独特的心路自传。
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一文中说:“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朱自清的散文,历来被众多读者喜爱。诸多篇章如《荷塘月色》《春》《匆匆》《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被选入大中学语文课本,代代相传,成为经典。
本书插图为著名画家杨明义所作。他的画,“澄澹”的韵味出以“精致”的形式;“潇洒、典雅、清新,让人看了心里发颤。”(黄永玉语)画家在纸的平面上塑造了三度的空间,在瞬间的休止中暗示了过去和未来。良夜无风的外在物境与万虑洗然的内在心境,融为一片宁静的意境。他创作的《荷塘月色》,画面唯美、纯熟、沉静、简洁,散发出空明澹远的清气,“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从远处隐约传来,令人悠然出神。
精彩内容
择偶记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是曾祖母娘家人,在江苏北部一个小县份的乡下住着。家里人都在那里住过很久,大概也带着我;只是太笨了,记忆里没有留下一点影子。祖母常常躺在烟榻上讲那边的事,提着这个那个乡下人的名字。起初一切都像只在那白腾腾的烟气里。日子久了,不知不觉熟悉起来了,亲昵起来了。除了住的地方,当时觉得那叫做“花园庄”的乡下实在是最有趣的地方了。因此听说媳妇就定在那里,倒也仿佛理所当然,毫无意见。每年那边田上有人来,蓝布短打扮,衔着旱烟管,带好些大麦粉,白薯干儿之类。他们偶然也和家里人提到那位小姐,大概比我大四岁,个儿高,小脚;但是那时我热心的其实还是那些大麦粉和白薯干儿。
记得是十二岁上,那边捎信来,说小姐痨病死了。家里并没有人叹惜;大约他们看见她时她还小,年代一多,也就想不清是怎样一个人了。父亲其时在外省做官,母亲颇为我亲事着
急,便托了常来做衣服的裁缝做媒。为的是裁缝走的人家多,而且可以看见太太小姐。主意并没有错,裁缝来说一家人家,有钱,两位小姐,一位是姨太太生的;他给说的是正太太生的大小姐。他说那边要相亲。母亲答应了,定下日子,由裁缝带我上茶馆。记得那是冬天,到日子母亲让我穿上枣红宁绸袍子,黑宁绸马褂,戴上红帽结儿的黑缎瓜皮小帽,又叮嘱自己留心些。茶馆里遇见那位相亲的先生,方面大耳,同我现在年纪差不多,布袍布马褂,像是给谁穿着孝。这个人倒是慈祥的样子,不住地打量我,也问了些念什么书一类的话。回来裁缝说人家看得很细:说我的“人中”长,不是短寿的样子,又看我走路,怕脚上有毛病。总算让人家看中了,该我们看人家了。母亲派亲信的老妈子去。老妈子的报告是,大小姐个儿比我大得多,坐下去满满一圈椅;二小姐倒苗苗条条的。母亲说胖了不能生
育,像亲戚里谁谁谁;教裁缝说二小姐。那边似乎生了气,不答应,事情就摧了。
母亲在牌桌上遇见一位太太,她有个女儿,透着聪明伶俐。母亲有了心,回家说那姑娘和我同年,跳来跳去的,还是个孩子。隔了些日子,便托人探探那边口气。那边做的官似乎比父亲的更小,那时正是光复的前年,还讲究这些,所以他们乐意做这门亲。事情已到九成九,忽然出了岔子。本家叔祖母用的一个寡妇老妈子熟悉这家子的事,不知怎么教母亲打听着
了。叫她来问,她的话遮遮掩掩的。到底问出来了,原来那小姑娘是抱来的,可是她一家很宠她,和亲生的一样。母亲心冷了。
过了两年,听说她已生了痨病,吸上鸦片烟了。母亲说,幸亏当时没有定下来。我已懂得一些事了,也这么想着。
光复那年,父亲生伤寒病,请了许多医生看。最后请着一
位武先生,那便是我后来的岳父。有一天,常去请医生的听差回来说,医生家有位小姐。父亲既然病着,母亲自然更该担心我的事。一听这话,便追问下去。听差原只顺口谈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母亲便在医生来时,教人问他轿夫,那位小姐是不是他家的。轿夫说是的。母亲便和父亲商量,托舅舅问医生的意思。那天我正在父亲病榻旁,听见他们的对话。舅舅问明了小姐还没有人家,便说,像×翁这样人家怎么样?医生说,很好呀。话到此为止,接着便是相亲;还是母亲那个亲信的老妈子去。这回报告不坏,说就是脚大些。事情这样定局,母亲教轿夫回去说,让小姐裹上点儿脚。妻嫁过来后,说相亲的时候早躲开了,看见的是另一个人。至于轿夫捎的信儿,却引起了一段小小风波。岳父对岳母说,早教你给她裹脚,你不信;瞧,人家怎么说来着!岳母说,偏偏不裹,看他家怎么样!可是到底采取了折衷的办法,直到妻嫁过来的时候。
P15-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